退休人注意!这两样东西千万别丢!

白驹过隙,人的一生看似漫长,但其实过得飞快。从哭着来到笑着去,这百年岁月里,我们的生活装满了酸甜苦辣。

年轻的时候,为了让身边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得不在社会上追名逐利,努力奋斗。

等到我们老了,到晚年了,往往没有了冲劲,而是抱着一种落叶归根的心态,但这个落叶归根却不是虽都能过的舒服的。

中国现状老龄化严重,要想让自己的晚年过得舒服,手里要紧握这两件东西,丢了其中一样,晚年生活多半会过的很艰难。

1

钱是老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这里说的钱指的是养老钱说钱,有人说钱乃身外之物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我们要知道,我们一出生就和钱打交道,没钱何谈幸福?

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吧,有一则很扎心的新闻:一名湖北黄冈的肺炎孕妇,病得很重,在ICU住了一周多,花了20万。

她是农村人,治病的钱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到后来她老公实在借不到钱了,不得已放弃了治疗。

其实那时她的病情已经有些好转,有可能活下来的,可是放弃了,她就死了。她老公哭,医生也哭。

更揪心的是,放弃的第二天,国家就出台了政策,免费治疗新冠病人。要是她家再多那么一点钱,再多熬一天,母子俩可能就得救了。

再比如这样的新闻也随处可见:“老父亲(老母亲)身患重病,但子女为了省钱也只能拒绝治疗拒绝签字治疗,导致父亲病情急剧恶化,本身有望好转,最后连医生都无济于事了。”

所以,你还说钱不重要吗?

在有钱的人眼里,钱远远没有健康重要,所有他们看病只关心病情是否好转,从来不问多少钱。

而没钱看病的人第一句就是需要花多少,这不是说没钱的人不关心健康或病情,而是现实不容许他们先考虑这个。

尤其是当我们步入老年,人也退休了,没有了挣钱的能力和途径,只能靠着退休金过日子,但退休金往往是不够花的。

因为老了以后我们的身体机能退化,进医院是常有的事,哪里都需要钱。辛辛苦苦攒了大半年,去趟医院就所剩无几了。

既然钱这么重要,人到了晚年就要更加注重钱的问题,要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守财奴,做到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乱花。

人辛苦了一辈子,前半生为子女而奋斗,后半生应该为自己而活着,当孩子们成家立业了,我们要懂得去享受生活。

人到晚年,手上留有养老钱是多么重要,一旦养老钱没了,你的晚年生活注定很凄凉。

2

老有所居才是最大的幸福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在城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多年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终于有了安居之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年轻人来说,房子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住的地方。而对老年人来说,房子是他们养老的根本。

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思维比不上年轻人,有些老人上当了,养老钱没了,房子也丢了,甚至有的老人为此过上流浪的生活。

一位养育了三个儿女的老大爷,最终却流落街头,几天没有饭吃,只因为他没有了房子。

这位老大爷在老伴去世后,选择把老宅分给两个儿子,本想着能在两个儿子中轮流住,却没想到两个儿子都不欢迎,儿媳也不孝顺,甚至还被赶了出来,最终露宿街头。

如果老大爷当初没有把房子分给两个儿子,怎么着也到不了这个地步,好歹还有个住的地方。

这位大爷的故事其实也是很多老人的缩影,我们总是怕给儿女不够多不够好,却没有为自己想想,辛苦了一辈子,连家都没有守住。

人到晚年,一定要给自己留个住的地方,否者碰上不孝顺的子女,那十有八九会过得不如意,甚至会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

有多少儿孙满堂的老人,就是这样变得无家可归。

3

人到晚年要为自己未雨绸缪

人活一生,如果能够安详的度过晚年这段夕阳红的时光,无疑是有福之人。

这样的人多数手里有房有存款,他们有自己的底气面对晚年遇到的困扰,也不怕生活带来的痛苦,不用看孩子们的脸色,关键时刻还能救自己一命。

希望所有朋友看完此文后都能够多为自己想一想,手里牢牢紧握着两样东西,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有人说:人这一生,年轻时,拼的是学习;中年时,拼的是赚钱的能力;退休进入老年,拼的是心态和好身体。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惜命,为了养生,以高昂的价格,买各种惜命的保健品。

有些人,遵从生老病死的规律,既不挑食,也不买什么保健品,只要五谷杂粮管饱,只管把心态调整好,在适合自己的运动范围内勤锻炼,多出汗,结果活出了长寿。

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人生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把这5件事养成习惯。

一,在静心独处中反思

静心独处与反思,不是对过去的事念念不忘,而是寻找曾经那些错误的处事方式并行改进。

在喧嚣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退休后,我们便有了时间给自己创造独处的空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与未来。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才能真正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路和生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远离负能量的人

远离负能量的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负能量就像病毒一样,会逐渐侵蚀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健康。

远离负能量的人,不是歧视,也不是对他们不尊重,而是为了不被他们感染。

远离负能量的人、去与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相处,才能给予我们正面的能量和支持。

三,尊重人老的事实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我们,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血有肉有气息,就得尊重生老病死的规律,承认自己的渺小,总有一天会老。

从年轻到年老,是人之常情,无可避免,无可厚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智慧和思想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滑坡。应该是我们的年龄越大,越成熟,越睿智,越能悟透人生的真谛,也会在淡定从容中去面对生活,过好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天。

四,让自控情绪成一种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脾气,人人都有情绪,谁都不例外。

血气方刚的年纪,也许会因为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到了退休的年纪,经历了许多事,已经懂得了,情绪来了,福气就走了这个道理。也明白了,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睡觉,而是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控制好情绪,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都能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态度和修养。有了这种修养,才能在不急不躁,无忧无烦中,安静地度过自己的幸福晚年。

总之,退休后的惜命并非依赖养生,而是通过坚持这4个好习惯来实现。在静心独处中反思,远离负能量的人,尊重人老的事实,深入培养自控情绪的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余生中过上充实、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之前去养老院访问时,曾见到这样的一位老人,他在草坪上和儿孙在玩耍,他的家人也在一旁。那时候,其实就很疑惑,老人的家人俱在,且拥有其乐融融的家庭,为何老人他会来养老院居住呢,难道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不好吗?

之后打听才知道,那位老人已经75岁了,是前两年才转到养老院来住的。在转来养老院之前,老人和后辈们的关系都很好,甚至后辈都不想老人出去住。但是,老人还是坚决来养老院住。

为何?老人曾跟那里的护工说过这么一段话“与其让他们照顾我而活得那么累,不如让他们轻松点,过点属于年轻人的好日子。”

这番话,其实说出了一个老人的心声。大多人都认为,养儿防老,不仅有钱,还得有家庭,这才是真正幸福的晚年。可是,这个老人却看透了,因为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日子,双方为何要互相影响呢?有些时候,默默守望,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此生之愿。

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现实是,光阴不会因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停留。

不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惆怅,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魅力与精彩。20岁的青春、30岁的充实、40岁的强壮、50岁的通透、60岁的豁达……每一段都是人生特色,每一段都值得珍惜接纳。

我身边有位前辈,50岁时心血来潮,报名学车考驾照。一开始,她因为年龄偏大、学习进度偏慢而屡遭看衰,她却坦然自若,不急不躁地反复练习,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她感慨:年龄是无法改变和回避的,那就无需纠结,心态平和反倒出其不意地过线了,也算是发挥了年龄大、心境稳的优势。

年龄如水流,只进不退。与其担忧年华的逝去,不如利用岁月的增长为自己添砖加瓦,试着在年龄上坦然、在年华中努力。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再提起年龄时,你就可以坦荡自豪地说一句:岁月不曾饶过我,而我也未曾饶过岁月啊!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81岁的老人,因为棋友生病失约,心情沮丧,后在家人的建议下,从零开始学习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还学有所成,在101岁的时候举办了个人画展。谈起成功的秘诀,他说“忽略年龄,忘记束缚,全心投入。”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想要人生充实尽兴,就不要挂记年龄的影响。一个人只要有志向,哪怕已不再年轻,也依然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所以,要学会适时忽略年龄,明白想要的人生,由心决定,从心出发。

愿往后的岁月中,我们都能正视年龄,从心而活,在每个年龄段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上半生,我们走进社会,如同下水摸鱼;后半生,我们淡出社会,如同上岸休息。最好是后半生能“大隐隐于市”,在人流如梭的地方普通做人。

当我们老了,白发渐生,最聪明的活法就是“戒欲”。这里所说的“戒欲”,并非指摒弃所有的欲望,而是指对内心的欲望进行节制和管理,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别小看这个“戒”字,它关乎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精神境界,甚至是人品的端正。

1、有益身心健康

当我们步入老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过度的欲望只会加速身体的衰老。此时,“戒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对肉体的保护,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欲望,我们可以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避免因为纵欲过度而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

“戒欲”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时常被各种诱惑所困扰,而学会拒绝这些诱惑,就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最好保护。当我们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内心的纷扰自然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和从容。这种内心的平和,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够帮助我们远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2、提高精神境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戒欲”正是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能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戒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上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要学会在物欲和精神追求之间找到平衡。

通过这样的修炼,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体会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满足,这种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持久和深刻。

此外,“戒欲”还能帮助我们培养自律和节制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我们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个能够自我约束、不被欲望所左右的人,必然能够在精神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3、端正人品德行

在人生的晚年阶段,我们的言行举止更应该成为后人的楷模。

而“戒欲”正是塑造良好人品德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节制肉体的欲望,更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

一个能够“戒欲”的人,必然能够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这样的人,不仅能够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能够为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

同时,“戒欲”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努力去改进和提升。

这种自我完善的精神,正是良好人品德行的重要体现。

在晚年时光里,让我们学会节制欲望、提升精神境界、端正人品德行,以更加健康、积极、正直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这样的活法,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受益无穷,还能够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我曾见过最美好的退休生活,是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个俱乐部,俱乐部由几个退休后的朋友自发举办,取名“夏瓣生”,人生有如春夏秋冬,他们希望自己中年过后的生活,能像夏花一般灿烂。他们在台南找了一处地方,建了一个养老公寓,每个月一起看电影,时不时就组织一起旅行。

在开头,大家看一条信息:

湖北武汉,一位老人忽然过世,女儿为其处理后事时,发现老人在银行还有39万存款。要把钱取出来,颇费周折,要相关的证明和程序。女儿一时半会难以提供。更糟糕的是,老人的父母早已过世,亲属关系的证明,三五句话说不清。为此女儿还特意去了墓地,寻找证据,发现奶奶的墓碑上只有“李老孺”三个字,没有体现真实姓名。无奈之下,女子寻找记者帮忙。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老人有存款,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不是存取困难,就是儿女为此争执不休。而老人本身,并没有享受到拥有钱财的快乐。

作为退休老人,一辈子抠抠搜搜,真的没有必要。不要认为,有了存款,什么都好办,一直会幸福。而是综合长远和当下,把逼自己把50%存款换成以下几样东西,让生活变得通透,提升幸福指数。

01.把存款换成“风景”,不留遗憾。

我身边有一位老人,一直想去庐山看看。

可是一直拖着,一方面是舍不得花钱,一方面是认为自己还健康,来日方长。

直到有一天,他一病不起,再也走不动了,才后悔。

他常常梦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也是南柯一梦了。

有多少风景,是我们梦见过的,也一直向往的。

上班的时候,没有时间,工作忙碌,也还要随时照顾家庭。

退休了,应该是有时间的。拿出一部分存款,去旅游,不一定看很多地方,不一定周游世界,去最期待的地方,还是可以的。

走一走,看一看,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但是能够让自己少一些后悔的事情,了却一段心事。

02.把存款换成“美食”,提高生活质量。

有一位老婆婆,买了一筐梨子。

回到家,发现一个梨子有一点点烂了,就拿出来,把烂的部分削掉,和老爷爷分开,吃了。

第二天,又发现一个烂梨子,又拿出来,削一削,吃掉。

如此反复,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样子,一筐梨子都吃掉了。但是老夫妻,一个好梨子都没有吃到。

有多少老夫妻,总是在“吃烂梨”呢?

他们一辈子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结果生活的质量,一直不高。

一碗剩菜,一杯白开水,要过期的饮料......在老人看来,都是要珍惜的。甚至他们都要下午去买菜,因为菜不够新鲜,也更加便宜。

退休了,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自己的一日三餐。

一年到头,奢侈那么几次,体验了美食,生活的乐趣就多了;也可以自己变成美食家,生活的开支会大一点,但每天都有乐趣,还能学到一些技艺。

穿可以朴素一定,干净就行。吃真的不能太低廉,不仅要干净,还有可口,适度满足自己的食欲。

03.把存款换成“健康”,别总是隐忍病痛。

有病了,拖着,这是很多老人的习惯。

我的一位同学老张,他的父母长期在矿区居住。

老人认为,矿区有菜地,人也少,生活开销少,还很自由。

当老人到了七十多岁,走路都要拄拐了,还是不愿意搬到城里,和儿女一起住。

更可恶的是,老人总是怕麻烦儿女,就隐瞒自己的病痛。

任何时候,儿女打电话,老人都说:“好,都很好。”甚至在打电话的时候,都是隐忍了自己的咳嗽声音。

直到有一天,老父亲痛得起不来了,才不得不去医院。这一查,就是癌症。后续的费用,耗尽了老人一辈子的积蓄。

为什么平时不投资“健康”呢?常常去体检,有小病就及时就医,应该比“忍住痛苦”,好很多吧。

投资健康,对身体的状况很了解,听医生的建议。这样做,不仅老人活得更好,儿女也放心很多。

04.把存款换成亲情,家和万事兴。

退休之后,很多老人会去带孙子、外孙。这是一件好事,也能够体现几代亲。

可是退休老人,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就算孩子买什么,要么不买,要么买了之后,要儿女掏钱。这就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

聪明的老人,常常为孩子花小钱。买小玩具,衣服,学习用品,公园游玩的门票等,这钱花了,大家都开心。

若你退休的时候,老父母还健在,就更应该花孝顺的钱了。你的条件,相对其他没有退休的兄弟姐妹,好一点,就多出一点钱,吃亏是福。

给老父母花钱了,还多去陪伴,那就更好不过了。

若是你和老伴,有什么遗憾,那就花钱,去弥补。比方说,拍下婚纱照,去某个景区打卡。平时,送点小礼物给老伴,也是一份浪漫。

若你的儿女,遇到了困难,你掏出一点钱,撑过难关。也未尝不可。只要儿女做正事,老人应该支持。

塞·约翰生说过:“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人活一辈子,也多半是几十年,不要想自己能够活万万年,需要千千万万的资金。

有存款,是做人的底气,但是你一直不动存款,这底气就不会转成福气。

只要生活有计划,不乱花钱,晚年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真的糟糕透了,那也预示着,人要告别红尘了。

存钱的初衷,就是为了晚年幸福,别忘了。

辛苦了大半生,该享受生活了。

作者:布衣粗食。

我身边认识的很多老人,尽管儿女收入非常高,每月都给他们很多钱,但他们仍保留着上个世纪物质稀缺时代的习惯,要省钱,要囤积东西。这都是他们那会儿穷的时候养成的应对稀缺的策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