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的优势及劣势分析,这所大学报考大类专业需谨慎
专业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专业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专业类招生优势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事实上很多考生并不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所以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帯有很大的盲目性,那么实行专业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科、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
第二,按专业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采用专业类招生,考生在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大类,在学习接触之后可再次选择专业细分方向,给予考生更多了解选择专业的空间:采用专业招生,考生在填报时便确定专业细分方向,比专业类招生的考生少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第三,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由于考生入学时不事先确定学习的具体专业,而是在入学后经过基础课的共同学习,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专业的需求情况选择专业,所以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第四,学生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通才”。实行按大类招生后,由于学生在入学后要经过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后,也会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所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专业类招生弊端
第一,如果大类内的专业不均衡,设置不合理
很可能出现热门专业报名扎堆儿的现象,加剧“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
第三,将学生划分了等级
虽然单纯的是按照成绩来划分专业,但是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分到热门专业,但是其他学生就会被分流到冷门专业,从而脱离了大类招生的本质的意义,会直接导致学生兴趣越来越低落,而相关专业的老师也丧失认真教学的品格,最后就形成恶性循环。
大类招生和专业招生,不仅在招生计划还是培养模式和过程中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专业招生是有着计划的,但是大类招生就可以达到人数就好了,最大的区别就是大类招生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等问题,但是专业招生则就在比较按部就班,只要选择就不再更改,会比较忽略兴趣爱好等问题。
上海大学是目前在沪高校里按大类招生做得最疯狂的,把大量非热门、冷僻专业放在大类招生,而且每个大类招生数量巨大,里面专业很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虽然上大为这种大类招生做法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一个绝佳对比就是上大把比较热门的专业都放在专业组1里面,而且都是直接按专业招生,这又作何解释?很显然上大如此大规模的大类招生的真正目的是想刻意造成考生忽视这些冷僻专业的目的。而最终很多考生要在一年后的分流中跌入这些前途堪忧的冷门货垃圾专业,到时悔之晚矣。
1.电气类专业:
其实里面理、工、文类专业都有,明显大杂烩一个,而且有诸如力学、哲学、档案学等等冷僻、就业前途差的专业,想一想某个考生进了”电气类“,对同学和亲戚朋友说在上大读电气类专业,可一年后突然变成了莫名其妙的档案学……, 真是难以解释,也抬不起头来。
2.社会学类:
这个大类其实和“社会学”专业没有关系,上大把学科实力好一些的”社会学“单独招生,却把一堆其他弱鸡和垃圾专业放在这个社会学类里面,太误导人了。里面的冷僻专业比”电气类“还要多得多,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汉语、社会工作..., 真是让人不敢直视。
为了免得一年后的尴尬,四年后痛苦,一生的悔恨,的何不现在就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