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古诗·杜陵叟·白居易

《杜陵叟》   [中唐·白居易·七古乐府]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叟》,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没想到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叟,老头。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薄田:贫瘠的田地。
这一位杜陵的老头一直住在杜陵,家里种着薄田一顷多。
唐代的一顷是50亩。一口之家有50亩地,只能勉强糊口,如果是贫瘠之地,产出则更少。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三个月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

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三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雪,遭到了大旱,麦苗大多枯死了。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夏粮绝收,就指望着秋粮。可是“雪上加霜”的是,这年农历九月就降下霜了,冻枯了禾穗。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但是即便这样绝收了两季的粮食,官府酷吏们非但不上报灾情,还变本加厉,横征暴敛,以求得上峰的嘉奖和加官进爵(灾年还能完成税收任务)。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杜陵叟们只能“典桑卖地纳官租”,可是,这样的“杀鸡取蛋”,明年还怎么过活?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帛:丝织品。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诗人在此转换(杜陵叟)第一人称:天灾不可避免,可是人祸苛政猛于虎!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弊:衰落;疲惫。

诗人在此言,“不知何人奏皇帝”。

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由此可见诗人体察民情,为民发声的博大胸怀。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方:才,刚刚。牒:文书。

因为“帝心恻隐知人弊”,所以“京畿尽放今年税”。皇帝因为灾情施恩免税了,这个消息地方也都公布了。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蠲:除去,免除。

可是谁知道,等到皇帝免税租的通告出来,杜陵叟们的租税早已收到官府了。

免去租税,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诗人的矛头甚至直指皇帝:上下演出了一套双簧啊!

《杜陵叟》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通过杜陵叟在大旱之年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天灾加人祸造成的农村的悲惨图景。诗人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的罪行,替被剥削压迫者发出了不平之鸣。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