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集锦』皮肤病:红皮病(秘方数:3)
红皮病(秘方数:3)本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起病急,皮损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常有渗液、结痂,眼、口腔等粘膜亦可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历时一个月左右,皮损红肿消退,继以大量片状、手足套式或糠秕状脱屑,并可反复脱屑几次才逐渐恢复正常,此时瘙痒较为明显,愈后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后者起病较缓慢,皮损表现为全身弥漫潮红、干燥、粗糙、发亮,常伴糠秕状脱屑。自觉局部瘙痒、干痛或绷紧感,全身症状较轻,病程可迁延数月至数年。病久者可伴毛发脱落,指(趾)甲异常,浅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r球蛋白相对增高。血液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高,常见嗜酸粒细胞增多。本病的病因可能与药物过敏、某些炎症性皮肤病的进一步发展、恶性肿瘤等相关,也有原因不明。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药物过敏引起的有服药史、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由湿疹或银屑病发展而来的都有不适当用药史;淋巴网状系统肿瘤者,一般皮肤浸润明显,瘙痒剧烈及淋巴结肿大显著等。Sezary综合征血液中可见到Seazary细胞,再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治疗应尽量找出原发疾病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局部治疗宜采用无刺激性的粉剂、洗剂、霜剂或软膏等。全身治疗酌情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织胺药物、多种维生素及抗菌素等。伴发肿瘤者应尽早处理。中医尚无相应病名。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禀性不耐,素体血热或过度劳累,加之中药毒,或外感湿毒之邪,血热,湿毒蕴蒸皮肤,郁结不散,火毒入里,燔灼营血,损及脏腑,日久火毒灼阴伤气,以致气阴两亏。(王侠生)方名:犀角石膏汤【功能主治】功能消炎,清热解毒。主治红皮病。【处方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川黄连9克、黄芩9克、生栀子9克、犀角3克、玄参2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连翘15克、银花30克、桔梗5克、淡竹叶6克、甘草3克,水煎服。【辨证加减】皮损红肿渗出明显者加紫花地丁15克、紫草茸9克、红花1.5克、腊梅花9克、大青叶15克、蒲公英30克;小便不利者加淡竹叶根30克、白茅根30克、木通5克;眼结膜炎者加野菊花9克、谷精草9克。【临床疗效】1例重症药物性剥脱性红皮病,用促皮质激素未见效,用本方后即见显著好转,服药27剂后痊愈。【处方来源】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张景述。【按 语】本方名由编者所拟。(王侠生)方名:三参养阴汤【功能主治】功能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凉血解毒。主治急性剥脱性皮炎以内热炽盛、毒热灼伤阴液为主证者。【处方组成】北沙参30克、丹参30克、黑玄参15克、二冬15克、生地30克、莲子心9克、槐花30克、生扁豆15克、生芡实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花粉15克、南沙参30克,每剂煎3次,日服3次。【辨证加减】原方服5剂后症势大减,继以养血润肤健脾除湿,用鸡血藤、全当归、白芍、二冬、炒苡米、炒扁豆、炒黄实、山药、泽泻、炒白术、炙甘草;进而又使用防风、防已、苦参、刺蒺藜、白藓皮、地肤子等除湿、祛风止痒剂。【临床疗效】本方临床应用多例,疗效明显。【处方来源】北京市中医医院赵炳南。【按 语】赵氏认为,重症药物性剥脱性皮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脾湿不运,蕴湿化热,外受毒邪刺激,湿热毒邪发于皮肤所致,即内有湿,外有毒,湿毒化热所致,因而称之为湿毒疡,故在临床上按湿、毒、热辨证施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王侠生)方名:硫磺方【功能主治】功能解毒,消肿,杀虫。主治红皮病。【处方组成】将2%精制硫磺橄榄油混悬液制成注射液,经100摄氏度流动蒸气消毒30分钟后备用。用法:以O.2毫升量肌肉注射,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到0.4、o.6、O.8、l.2毫升,隔日或3-4日1次,10-15日为1疗程。【辨证加减】无【临床疗效】治疗7例红皮病(原发性1例,继发性6例),痊愈4例,显效3例,治疗期28-80天。【处方来源】西安医学院皮肤性病教研组程远乾。【按 语】本方为一种发热疗法,经程氏等观察,本法较其他发热疗法优越,热型规则,发热持续时间长,热度高,副反应少。其疗效亦不亚于皮质激素类。(王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