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李志鹏||草原邂逅
草原邂逅
文/李志鹏
有一千种理由我不能去远方,也有一千种理由我要去远方。前天,我践行了第二层理念。
在孩提时,常听人们说起冶力关(当地民间叫野林关)、常爷祠、莲花山的故事。家乡的花儿歌词中有许多关于莲花山的内容。这些因素似乎融入了这儿人们的生命空间之中,成为了每一个人不能忽略的存在。多少年来向往着那儿,终竟未得如愿。过去交通及诸种条件不便情形下的近地,于如今交通等各种条件相较便利了许多的时侯竟也是远地!总在等待一个完全适宜出行的时机。现在我明白,一生可能永远不会等来!在差不多的时候,该做决定的时候就做决定,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这应该是做人的正确态度,处事的应有选择吧!正好这个周末允许休息,恰又天色不错,便下定决心,携家人向目的地进发。
距离最近的路路况不好。朋友说从临潭的长川沟进入是不错的选择,便就此而行了。一路走过,路况没有朋友描述的理想状态,但还算可以。翻越卡盖梁后,沿途不断看到背着长辫、身着黑色藏袍的藏族妇女,还有藏式风格的建筑。好像到了杨沙一带吧,行人着装、建筑风格又变成了当地汉族式样。今天的结果是昨天的选择,这一带汉、藏民族杂居的局面,是此地昨天历史在今天此地的书写。这一带,历史上应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角力的地方或边缘地带,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融合的场所,是华夏文明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地方。因此,今天这里在各方面弥漫着一种独有的韵味,原始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特色与主流,你都会有发现。这里的藏族源于何时?我认为应该是唐末五代至北宋年间出现形成的。秦穆公霸西戎后,得地千里,这一带纳入了中原文明版图;汉时赵充国经略青海,在哪里驻军、移民、屯田,河湟之地都在其中;五胡十六国时慕容鲜卑在青海及近甘肃一带建吐谷浑政权至隋唐,隋、唐数度灭吐谷浑;唐时吐蕃崛起占据青藏高原,安史之乱后东扩侵扰唐朝,一度占据河湟陇右;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吐蕃角厮罗政权在青海一带建立,涉及今甘肃南部部分地区。吐蕃势力、文化于这一时期深入并主导此地,同化本地原有民族,及至今天留下深深痕迹。吐蕃是今天藏族的主体先祖,甘南藏族的由来应该就是这样的!唐司空图的《河湟有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我们从昨天一路走来,走到了我们选择的今天路上。这条路的前面,有我们共同的前方……
行程大约一百三十多公里后,到达了冶力关。这里与我想象中的模样不同:想象中的冶力关应该是原始古朴,充满地方传统韵味的山间乡村,发现的却是基本雷同但可谓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精致时尚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想象中的冶力关处在大山脚下,地势高低不平、面积狭小、气候颇为寒冷,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处四围青山环抱、阳光明媚、小河蜿蜒流淌、风光气候宜人的小盆地。我们来到了中心广场。停好车,开始在广场内详睹颜容。我放眼四望,认真地看了看周边的建筑、景色,感到一种莫名的舒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觉着五内清爽,从内心里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这儿,被它的独有韵味所折服。心想,要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天色尚早。来时了解到常爷池(冶海)距冶力关不远,为明天时间计,便想就去看看。向几个路过的年轻人打问路径。年轻人纯真的笑着热诚向我作介绍。一开口,说着较为生硬、带着藏腔的汉语,原来是藏族小伙,不听言语,看他们一个个着装时尚,还真没办法分清他们是藏民。在西藏,学校里教学普通话,年青一代许多人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我们这些说方言汉语的人,还真赶不上人家的水平!他们说冶海距此有约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大概不到二十公里路程。我门道过谢,驱车朝冶海进发了。
诚如所言,不时我们就到了冶海停车场。冶海还在对面的山顶。已经到了山上,冶海还在山上山之巅,山真够高!看景区介绍知道,冶海的海拔为2680米。从停车场到冶海的途径有两种:骑马、步行。星星有骑马的意思,便租了一匹马,我与星星从马道上山,芳燕与瑞瑞步行从人行道上山了。
一路上,我向马的主人询问一些关于冶海、常遇春的故事传说。马主告诉我,据本地的传说,当年常遇春带领大军就是从冶海方向过来的!在冶海驻军休整,饮马冶海。我问他常爷祠在哪儿,他说在我们来的公路边上。在回去时留心注意,却没有发现。回到家中,邻居告诉我们在渡过冶海的那边山上,遗憾未得一睹真容!
时间也不长,我们到了冶海。这是一泓山间湖水。站在上面望去,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两侧是高大耸立的石崖。湖面有一只游艇在行走,传出一声号笛,湖边停着一只游艇。我看介绍,此湖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5米。回走的路上,有一处古迹陈列点。看介绍,陈列的是此地发现的几千万至几亿年的古生物化石。这些生物化石,是今天都不存在的物种。我暗想,庆幸啊,能目睹几亿年前的存在,触摸到亿万年前的一丝脉搏,看到亿万年的些许模样,这是何其的美妙!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神圣感觉!
这里的地方神灵是明代大将常遇春。在本地,有许多关于常遇春神乎其神的传说。在我的家乡,地方神灵是明代大将胡大海。由此推断,我们这一带,发生着许多明代的故事!
冶海回来,在冶力关镇冶海方向建的很有民俗特色的一家旅店入住了。放置好行李后,去外面吃饭。问老板那儿的面好,老板热情的告诉我们关街的面很好吃。天色黑了,走过去没有发现关街,沿途也没有开着的面馆,就在一家小炒店安顿了肚子。结账时,发现这儿的菜特贵的,比我们那儿高出了不少!
沿街走去,两边的建筑从外面看去全是一片秦淮风格。看有关资料,打造秦淮风格,是临潭县发展旅游业重点打造的特色和发展的目标方向之一。据许多临潭人讲,他们的先祖都是明代时从秦淮一带迁移来的。这些地方妇女的着装,据本地学者考证,还是明朝时的式样。这可能是临潭县发展秦淮风格文化旅游的原因所在!夜晚的冶力关小镇,灯光五彩斑斓,漂亮异常,我忍不住的在朋友圈内发了许多视频!
回来时,我们走另一条街。通过标识,知道这条街就是关街。建的非常精致典雅,设计布局引人入胜,依然是秦淮风格!
第二天清晨吃罢早点,我们向冶力关东边的莲花山进发了。
沿途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不多时,一座题名为“莲花山景区”的大门映入眼帘,然后开始上山了。远远地,我们看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山矗立前方,与天际相接,云朵在山头缠绕。其色显白,其形状如盛开的莲花。我心想,莲花山之名,应是由此而得吧!盘过好多湾,发现了一处观景台。便停下车来,一家人领略此处风光。此地视野开阔,远处的村落、田野、河流、公路尽收眼底,又能看到层层起伏的山峦,可见此处的地势很高了。一切景象,蔚为壮观。继续出发上山,又绕了好多的湾,走了好一阵子,到达了莲花山停车场。
大约上午9点钟时刻,我们从停车场的地方开始登山了。始登山处有莲花宝殿,是进山必经之地。路有台阶,地势颇为陡峭,林木甚为茂密。台阶为焊接的钢料上铺设水泥块而成。途中,看到工人师傅还在建设台阶,不知是在修补,还是在更新换代?问师傅们我们多长时间可达山顶,师傅告诉我,以我们现在的行速,至少得三个小时!
一路走来,有头天门至四天门的地方称谓,并建有阁楼。走了好长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路气喘吁吁,路是愈加陡峭,山是愈发高大险峻。终于到了紫霄宫。这里有一处休息购物的地方。在这里买了几瓶水,价格当然不菲,高出正常价许多。主人向我们解释说水是从山下人力背上来的,我们深表理解。我问了问,此处距玉皇顶应该不远了吧?主人说快了。瑞瑞走得是一脸无奈,不停的叫苦,说她再不上去了,在路上停留等我们!我们鼓励她前行,告诉她我们下来不一定走这条路。星星虽然走得很累,但士气旺盛,意志坚定,决定跟我们前行。继续走到一处岔路地方,有一路标,标识左侧为“上山路”,右侧为“玉皇阁”。对此没有多加思考,不知“上山路”要上到何方,想我们的目标是“玉皇阁”,便朝“玉皇阁”的方向行进了。一路上,遇到的全是下来的人,也没有引起我的思考。后来在顶上,有人告诉我们走错方向了,应该是从标识为“上山路的”哪儿上山,因为那面的路比我们走来的路更陡,适宜上行。这时候看到的山,全是壁立万仞,直插云天,看上去应该是根本无路可走。在行走的险道上仰望身侧万丈悬崖,那应该是天上才会有的雄关天堑!星星说她不敢看,一看就觉着眩晕恐怖!我也觉着有畏惧之感!在艰难中登上了一座座山巅,上去发现还有高山,还没到玉皇顶!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钟,都感到精疲力尽,饥肠辘辘了,真令人进退两难!进,不知啥时候会到玉皇顶;退,难道前面的艰辛付出要付诸东流?大老远的来了,或许今生再不会来此,就此而止,会否留下以后没有机会弥补的遗憾?于是决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芳燕和瑞瑞走的较慢,经商议,我们俩先行,在适当的地方等待他们。
到南天门了。这儿的山、路更是奇险无比,也是壮观无比,我看真胜于天上的南天门。两山笔直挺立对峙,这儿没有了石阶,路是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羊肠小道(有点夸张的说应该是崖羊走的路),需用手抓着铁链或抠着岩石方可通过或上去。
终于登上玉皇顶了!那在下面仰望时耸入云端,金光闪闪的玉皇阁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经过的地方、景物、周围的山川、河流、湖泊、村庄尽收眼底,层层的山峦峡谷全在我脚下,视线所及的山川地貌,都看的一清二楚。有一种辽阔、壮美只有登临此地方可领略!触景有感,在山巅作七言诗一首:玉皇顶上玉皇阁,玉皇阁上白云多!万仞壁立九重阙,万千辛苦来此阁!脚下千山万里象,我在中央万里望。万里江山万里景,莲花山上不一样!广成成仙西崆峒,留下仙迹许许多。今日圣山来朝拜,何日再会临此阁!
玉皇顶海拔3590米。有人说,登上玉皇顶,要登七座山。意味着玉皇顶有七座山的高度!
下来时,我们从那条应该是上山的路回来了。此路真比我们走来的路陡峭了许多,我们向下走的人,感觉那路就是直立起来的,不敢向下看!终于,我们还是走了下来!下来的路上,有许多景点,未再及近去看!到停车场时,星星都抬不动腿了!几个从山上下来在哪儿休息藏民小伙,朝着星星露出赞许的神态。
莲花山建筑,俱为道教寺观;莲花山寺内诸神,俱为道教仙尊。看山上的各种介绍资料,此山在隋唐时开始建设,后历代有毁有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之地!在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来此山朝拜的人似乎藏民居多;在个别的道观中却挂有藏传佛像;在紫霄宫过去不远,有一庙宇,里面供着藏传佛像,门口座着一个着深红色僧衣的喇嘛。我有点纳闷,一处道家圣地,怎么会混杂着藏传佛教?明显这些藏传佛教现象都是近期内出现的。一般不会有这种现象,但现实却是如此,是哪一种行为所致?
莲花山处甘南临潭县与临夏康乐县交界处。听本地人讲,为此山归属,两地发生争议以至上诉。我最终也没有弄清此山现归属那县。
在停车厂内的一家餐馆内吃过迟到的午餐,我们决定回家。在手机上搜最佳路线,但没有搞清楚。电话询问朋友,说让我们朝合作方向的合冶公路回去。我想沿这条路在接近临潭时应该有一条通道到临潭,我们可以通过此道回家,路程应该不会比来时多太多。就此出发了。行程不远,便走进了一条险峻美丽峡谷,树林密布,河水湍急,悬崖峭壁,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和视觉效果,让人颇多感慨!后来知道,这就是康多峡谷!前面的地形逐渐开阔了,地势也逐渐平缓了,相应的树木逐渐稀少以至没有了,地上长着稀疏的草,给人逐渐以荒芜感觉。车爬上一个山头后,视野内忽然不见山了。视线所及,都是广阔的草原。车行进着,草原无边无际的涌现着,成群的牦牛、藏羊在草原上徜徉着!眼前的景色吸引我停下车来,决定与草原来个零距离的亲近。下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环顾四周,全是平坦广袤的草原,草原上的牛羊悠闲的吃着草。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写照!以前走合作,沿途看到的是一些丘陵、小山,以为人们常讲的甘南草原就是这个样子,心中就想这算什么草原,这只是牵强附会罢了。今日得遇,方知原来没有见到真正的甘南草原,甘南草原,原来名至实归!听说从合冶公路过来会遇到美仁草原,这应该就是美仁草原了!继续驱车前进,一路不断感受着草原的辽阔壮观。忽然发现前面停着不少的车辆。及近一看,原来是一处观景台。观景台有羚羊塑像及“高原精灵”四个字,形象栩栩如生,动感极强。我们也下车观光。再一次感受了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在这儿,我们拍了许多照片。
继续行进的途中,在一处发现有十几个藏民。十几匹马,我判断是租马挣钱的。我下意识的放慢了车速,放下了车窗,考虑是不是去骑马在草原上奔腾一圈。这时一个藏民朝我呼喊,意思可能是招揽生意。在我犹豫的时候,芳燕说:天不早了,赶快回吧!遂打消了此念头。
感觉走的路已经很长了,时间也过了许多,还是没有发现到临潭的别道。让瑞瑞在手机上导航了一下,提示距离目的地还有一百七十多公里!刚才在观景台的时候,在合作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在朋友圈看见了我发的美仁草原视频,让到他家做客,我问美仁草原距合作有多远,他说有四十公里。综合分析,我得出了结论:这条路没有通向临潭的别道;我们已走过临潭位置很远了,应该是马上到合作了,我们要通过合作回家了,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因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感到郁闷!家人们说,也不错呀,我们发现了大草原,不是很好嘛!转念一想,也真是,也许是今生与草原有约,冥冥中上苍给我们这样的安排,与草原邂逅,来述此缘,岂不美哉!
美仁草原,唤起我梦想的的地方!今日仓促,他日定会再来,与你约定,那时相晤,不醉不罢休!
天黑时到合作了!转而向东,在近十点的时候,我们到家了!
2021年8月15日
李志鹏,男,甘肃岷县人,业余写作爱好者。
主 编:陇上光明
编 委:赵富有 毛韶贤 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刘 金 赵鹏
编辑策划:陇上光明 乐道
美术指导:马小彦
投稿要求:尊重原创和首发;附个人简介和个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