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三节 四季取穴方法
474页,“春取络脉分肉何也?”黄帝说:为什么春天的时候,我们取络脉?岐伯回答了:因为春天是木头,阴阳五行里面属木,中医一定要知道四季、知道五行、知道阴阳。
刚开始是木,“肝气始生”,阳刚开始生出来,这个时候风气疾的时候,肝气很急,风气会很疾,肝就是风。
那经脉呢,因为阳还刚起来,经脉还没有完全出头,经脉很深,它的气少,所以从外面进来的病气“不能深入”,大部分都停在络脉上面、分肉之间。
我们不要扎到正经上面、主经上面,我们可以扎到络脉,经骸之间的络的地方,还有一些肌肉的缝隙里面。
秋天为什么取经俞穴?这种都是怎么样?都是按照节气来取的。岐伯说:因为秋天呢,“阳气在合穴”,要开始衰落了,阴气开始上来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的时候,如果你受到的寒气或者湿气,身体里面的阴,我们所谓同气相求,当外面是阴气的时候,要配合到里面的阴气,双阴它才会去抗阳,才会让阳有问题。
所以说,刚开始秋天阴气刚开始盛的时候,如果说外面的寒湿这种东西没有办法很深入,都是在经络上面。
这个时候我们取经上的俞穴,因为只管气嘛,秋天的时候只管气。那我们在介绍这个五俞穴,井、荥、俞、经、合,这个俞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输动、输。
那秋天是肺经在管,肺主气,所以你在气穴上面下针就可以了,他的气穴就是俞穴。
经络,大家只要记得,在我们讲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很多经,那个都是气的位置,并不是血管的位置,跟血管没有关系。
那气,经络的位置是包在血管的周围,那气要动了,血管里面的血才会跟着外面的气在动。
肺是主气,所以我们在经上面,那个经、气之所输的地方,我们可以泻阴。那合穴呢,来“虚阳邪”,把阳邪,阳很盛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合穴来做。
我们俞穴和合穴呢,你看他这样讲的好像不容易了解,实际上就是我在教针灸的时候告诉你的。
当你的病气进来的时候,短期的病证都是实证,那我们用泻的手法;那久病为虚,那久病的时候我们用补的手法。基本上讲就是这样,他们还没有把它分得很明确。
还有一种呢,“老师,我怎么知道他久病、新病?”有的人讲不出来。新得到病的人,气色一定没有改变;久病的人气色一定伤到。
所以,你按照气色也可以知道。还有新病的痛,它一定是持续的痛;久病的痛就是钝痛、隐隐作痛。
你按他会比较舒服一点,按摩比较舒服,新痛按不舒服,所以我们有非常多的方式来辨它的虚实。那你看到他哪条经有问题的时候,经上就告诉你,病是在阴经还是在阳经,阴阳你就区分出来了。
所以我们针灸要很熟,能够让你分阴阳,一看就知道,简单分阴阳。“老师,我这里面痛”,就是阴嘛。外面痛是阳,就讲完了,对不对?
背后就是阳,前面就是阴,简单讲就是这样子,你们不用为这个所迷惑、所困惑到,你只要记得,按照我们的经络来取穴就是对的。
冬天取他的井和荥,为何呢?为什么这样子?这个也是我们过去说的“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春天不流鼻血。
因为你如果说,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很深,正常的阳气很深,阴气在外面,阳要潜藏。
你如果一动它,你如果是动了别的,比如说你动了他的经穴,井、荥、俞、经、合,经穴、合穴,这个就会把阳引出来。
如果动他的井穴和荥穴,比较浅嘛,比较外面,那他只会把病邪泻掉,你不会动他的阳气,他就这个意思。
如果你冬天动了他的阳气,我们照理说,冬天要让阳潜藏,那你动了他的阳气,阳往外浮的时候,冬天的阳没有潜藏,隔年的春天就开始流鼻血,简单这样子讲。
如果这只熊没有冬眠,第二年它春天就一直流鼻血,要冬眠嘛,就这意思,用自然界的观想来看它。所以简单就是说,春夏秋冬,我们以四季的节令来顺它的节气来治就对了。
第四节
胸热 肺炎 高烧
头顶上,比如说我们前面,上星,再来是冲会、前顶、百会、后顶,这正在督脉上面,那督脉旁开一寸,旁边就是膀胱经,这些连续的好像和尚那个戒疤一样。
你可以按照这个经络来放血,这就是“诸阳之热逆”。最常用的就是百会放血,当热气往上冲的时候,人昏厥的时候百会放血,一放那个血,阳气就会往下走。
所有阳的热逆太热、过热,通通可以在这里做。那胸里面太热,比如说你遇到的是肺炎,发高烧,很多的这种表证,我们在大杼,像膺俞,膺俞就是我们讲的这个胸口的穴道,这个膺窗。
我们有肺经上面,“膺窗乳中沿乳根”,膺窗穴。缺盆、背俞,讲的就是肺俞穴,这个八者可以治疗胸中的热。
那临床上看的时候,诸位不要怕,说我们现在有个肺炎的病人会怎么样,胸中大热,或者是心脏的问题,心里面很热,病人会告诉你,心很难过,很热。
甚至这些病人会形容到什么程度,好像一股热水,有人用热水倒下来,从身上冲下来,全部很滚烫。
这个时候你按他这些热穴,治热的穴道都会有压痛点,所以大概知道位置,你压压它就找到压痛点,那一般我们在真正治证的时候,都按照压痛点在做。
压痛点就是病气堵在这边,对不对?直接下针,所以压痛点是非常好用的。不然我们那么多穴道,你们怎么找?这个指的是大原则。
像气街、三里、巨虚啊,上巨虚还有下巨虚,这个气街讲的就是伏兔穴,伏兔、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边四个,右边四个,左右就是能够泻胃里面的热。
那肠胃里面的热,比如说我们消渴,就是肠胃里面的热,一直喝水,喝也不能止渴,吃东西也吃了半天,肚子还是饿的。
像云门、肩髃、委中、髓空,髓空讲的是环跳,这个地方呢,这个八个,我们可以泻四肢的热。
刚好都在我们关节的周围,手关节和手还有腿的周围。那五脏的热呢,我们五脏有肝俞、脾俞、心俞、肺俞、肾俞,这都是左右两边各十个,这个是可以左右热的,热的穴道。
第478页,诸位就看到,他说:“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为什么?“夫寒盛则生热也。”你看从头到尾,现在生热,因为他伤于寒,对不对?所以岐伯说:寒盛产生的热证。
我就不晓得温病哪里来,你真的如果去读《黄帝内经》,再去看《伤寒论》的时候,你就知道《伤寒论》是对的。
后面温病真的是还没有,因为这批人呢,他没有去看《黄帝内经》,没有仔细去读《黄帝内经》,你不要讲读别的。
你光看“春必温病”,前面那句话是什么?“冬伤于寒”。所以热证、温热的证是冬天过来的,就好像一个春天,过去讲瘟病,讲很多瘟疫啊,什么样子。
实际上有流行的时候,有的人没有事,有的人会得到,为什么?去年的冬天伤到寒,他就爆发了,那个体力就不够。
我们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还会再深入介绍,处方哪里来,为什么是这样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