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商品送礼品?这样的「便宜」占不得!
你去菜市场买菜,和摊主比较熟,结帐时他送你一把韭菜或两个西红柿,或者让你给个整,把零钱免了。你觉得开心,摊主也拉拢了你这个熟客,皆大欢喜。
买「东西」送「东西」的商家套路,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不见得所有商品都适用这个套路。比如说:保险。
保险是种特殊的商品,以寿险来说,普遍交费周期长,保费较高,产品责任较为复杂。保障内容、免赔责任、怎么理赔等问题才是最该关注的,而不是买保险送什么礼品。
前几年开始,保险监督部门就开始打击为保险机构为拉业务向投保人送礼的不良风气,开出无数罚单。所送的礼品包括:话费充值卡、加油卡、礼券、精美包装的礼品、收藏品等。
《保险法》(2015年修正)第一百一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所以,不管送出金额多少,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向投保人送礼的行为,是违法的。
除了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买保险送礼品这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看起来是占便宜了,但细细分析一下,你会觉得,这种事还是不要接受的好。
误导消费者,转移关注重心
「买椟还珠」的故事还记得吗?楚国人去郑国卖珍珠,为了好好的保存珍珠,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个精美的匣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星光闪闪的珠宝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和翠鸟漂亮的毛装饰。
一个郑国人用大价钱买下了这个匣子,却把最宝贵的珍珠扔给楚国人了。这是个贬义词,比喻人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分不清哪个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人都有想占便宜的天性,而有些营销员则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转移用户的关注点,利用礼品促成,而模糊了‘保险产品和责任’才是最该关注的重点。
一份寿险,少则三五年,多则二三十年交费,每年保费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如果被赠品所吸引才下单,发现不太好再退保,损失的还是自己。如果不按照科学的顺序投保,第一份保险买了理财类的,出现医疗事故或意外不能赔,还会认为保险就是骗人的。
礼品促成的方式,虽然能提高签单率,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保险行业名声来说也是种隐患。合理正确的引导客户,关注产品责任和自身权益才是明智的做法。
送的东西不见得真好
在网上看了篇报道,说是某业务员给客户推荐理财保险,客户一时拿不定主意,业务员说现在下单,公司送黄金哦,只限今天。客户马上就付款了。
没多久,她领到了业务员许诺的金条,可是仔细观察发现这金条有点怪,用力揉搓居然会掉色!打电话给业务员,业务员说就是公司采购的啊,公司刚下发就给她了。
这件事让客户很郁闷。已经过了犹豫期了,如果想退掉保险,会损失好多。如果不退吧,赠送的这个礼品让人看了就来气,她感觉自己被骗了,但是没法退。
如果你是那名客户,你遇到这样的事儿应该怎么处理?可能你会有很多的解决办法,但是你有那个精力去做吗?
返佣更不可取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既然无法衡量赠品的价值,那我就向业务员要返佣啊。反正有好多业务员是愿意返佣的,直接给现钱多好,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
如果你遇到愿意给你返佣的保险业务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他越远越好。不仅不要在他手里买保险,也不要交这样的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并不可交。
举个例子,你在超市做导购,底薪800块钱,每协助一位客户下单消费,公司奖励你5块钱。这个时候你的同事,见到每一个客户都说:我们公司有奖励,每协助一个客户消费,公司奖励5块钱。你在我手里下单,我把这5块钱给你。
如果你的同事是这样的,你心里什么感受?再好的草原都有瘦马,保险行业也不例外。总有些业务不精的人,不把精力放在如何维护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上,而是放在歪门斜道上,这样的人注定在行业里走不远。
返佣在行业内是违法的,如果被客户举报,被监管查到,甚至有可能直接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保险是个长期积累的行业,需要不断的积累人脉和口碑,正常人不会用这种方式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
而有些人来到这个行业,就是抱着挣快钱的目的。反正没打算长久的从事下去,捞到一笔是一笔。反正干不多长时间我就会跳槽,你在我手里买了保险,以后服务方面爱找谁找谁。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老话,做事先做人。这样的业务员通过返佣的方式获取业绩,注定无法长期生存。难道你还指望在你需要用到保险的时候,还能找到他的人吗?
买保险,注重的是你所买的保障,是保哪一块的,怎么个保法,保多少钱,出现风险要怎么做,有哪些方面不能保。而并不是业务员承诺的赠品有多贵重。
我们买车买房的时候可能要考察好久,买保险尽量也要三思而行。如果是保障终身、交费期又长、保险费又多的,更是要慎之又慎。
至于如何挑选业务员,只要他讲得清楚明白,你能听得懂。而且他在服务的过程中热心及时,能够随时与您沟通互动,这就很OK了。
毕竟与赠品相比,预约的投保体验,及时的售后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
今日互动
你身边有买保险送礼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