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猴哈奴曼:一出生就想吃掉太阳,季羡林却认为它是孙悟空的原型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最出彩的形象之一,孙悟空的形象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然而,对于孙悟空的原型,说法也是非常之多。
有人说孙悟空的原型是唐僧的原型玄奘在西行路上的向导石磐陀——一个“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而他也是唐僧西行路上收的第一个徒弟。
也有人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出自《山海经》的无支祁——形状像是一只大猩猩,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后来被大禹治淮水的时候制服。
还有人认为是唐朝高僧车奉朝,因为他的师父法号也叫三藏,而他自己的法号则是悟空,并且他同样武功高强,曾经前往西域取经。
大雁塔前玄奘雕像
还有一种说法,在感情上不太容易让中国人接受,那就是胡适、季羡林等人主张的“悟空形象外来说”——也即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印度神猴哈奴曼。
前三种姑且不说,我们单来说说这最后一种,也就是最难让人接受的一种:我们中国的名著人物,怎么就成了从印度来的了呢?印度神猴哈奴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猴子?它又何德何能,竟被胡适和季羡林认为是孙悟空的原型呢?
孙悟空
其实吧,一开始笔者也是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直到看到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也就是不早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摩柯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相传由印度诗人蚁垤编定。记述的主要是毗湿奴的化身罗摩和他的妻子悉多的故事。因罗摩妻子悉多被楞伽岛国王魔王罗波那抢走,罗摩求救于猴王,猴王派最得力的助手哈奴曼前去打探,最终得到悉多消息,成功救回悉多。
哈奴曼不是凡人,乃是风神伐由之子。他一出生就看到太阳红通通的,十分可爱,以为是一个大果子,就想要吃掉它,惹得天帝因陀罗大怒,于是拿出金刚杵,给了它一下子。
哈奴曼被击中上颚,疼得哇哇大哭。风神伐由生气了,于是抱着小猴子藏到了山洞里。天神一看人间没有风不行,只好带着众神来给伐由道歉,后来为了表示补偿,众神赐予了哈奴曼各种各样的恩赐——神兵神器、拔山之力、机变之智、过人胆识以及水火不侵之力。梵天还亲自为他取名为“哈奴曼”,也就是“其颚被击者”。
同样,这些能力在我们的猴王孙悟空身上,也能得到一一凸显。
据说它的武器是虎头如意金棍(我看像个锤子,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这个跟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不是也如出一辙?
再论长相,哈奴曼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长相是: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 ,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不满四尺,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孙悟空为什么凭空比人少一个腮呢?只是因为它是猴子吗?莫不是借鉴了哈奴曼的形象?
此外,孙悟空三头六臂,而哈奴曼四面八手,比孙悟空还厉害一筹。
哈奴曼形象
不仅如此,梵天还赐予了它一样本领——随意变形和随意长大变小的本领。是不是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很像?
哈奴曼一开始跟着太阳神学习,后来成为猴王妙项的手下,他对妙项忠心耿耿,在妙顶答应罗摩请求寻找妻子的要求后,受命前往楞伽国去探听消息。
哈奴曼带领一众猴子穿越森林,路过海洋,看到无边无际的海洋,众猴开始心里发毛,心想这么远的距离我们该怎么去到对岸。这时,有人告诉哈奴曼,他天赋异禀,非同凡响,可以直接跳到楞伽岛。这是不是和孙悟空一个跟头翻越十万八千里有的一拼?
哈奴曼受到鼓舞,变大了形体,然后向上飞去,而他的风神父亲则在后面轻轻地推动着他的身体。这貌似也跟孙悟空的法天象地很像。
哈奴曼
飞往楞伽岛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罗刹女,说众神赐予她恩惠,凡是路过的人都要进入她的嘴里。
于是哈奴曼变成了一只苍蝇,飞进又飞出了罗刹女的嘴巴。而罗刹女的嘴巴还空在那里张着。这还不算啥,接下来哈奴曼又遇到了另一个更巨大的罗刹女,她把哈奴曼吃了。可哈奴曼却用指甲撕碎了他的肠子,用拳头重殴她的身体。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像极了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肚子的情节?巧了,在《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也被称为“罗刹女”。
孙悟空和铁扇公主
后来,哈奴曼终于到达楞伽岛,找到悉多公主,然后把罗摩的印章交给悉多。
见到罗摩的信物,悉多则将自己的信物珠宝给了它,让它带给罗摩。
这一段,是不是在《西游记》中也似曾相识?没错,百花羞也是公主,也曾将信物交给唐僧等人。当然了,这种情节可能在这类故事中比比皆是,倒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后来,哈奴曼变大身形,到处摧毁楞伽国的城池,还疯狂地砸楼,杀死了数不清的罗刹。
当然了,魔王罗波那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派出自己最厉害的儿子因陀罗耆前去应战。因陀罗耆释放了梵天的武器来对付哈奴曼。为了给梵天一点面子,哈奴曼任由自己被罗刹士兵擒获。
魔王罗波那对哈奴曼也是各种惩罚,还把哈奴曼的尾巴给烧了起来。没想到哈奴曼一点儿不适都没有,他反倒撕碎了捆绑它的绳索,用他的大尾巴点燃了周围的一切。
这混乱的情形,是不是跟孙悟空刚从八卦炉出来并且大闹天宫的时候的情形很类似?
后来,哈奴曼带领罗摩和猴子大军与魔王罗波那大战,罗摩的兄弟罗什曼那被罗波那杀死,众人悲痛欲绝。这时,还是哈奴曼飞到远处的山上,把整座山都托在了手掌上(因为他找不到起死草),带回来让大家找到了起死草,救活了罗摩的兄弟。
哈奴曼
这是不是和孙悟空担着须弥山和峨眉山仍然能疾步如飞的情形有些相像?
当然,后来,正义自然战胜了邪恶,罗摩成功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功臣哈奴曼则跟着他的主子回到了原来的地盘。
因为哈奴曼的很多本领和孙悟空实在太像了,而它的出现时间则远远早于其他说法,并且在《西游记》写作之前,哈奴曼的形象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季羡林说:“我看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染上了无支祁的色彩。这样恐怕比较接近于现实。
季羡林
既然季老先生都这么说了,而事实又摆在眼前,我们如果再出于民族情感去否认,恐怕也是不太符合现实的吧!
毕竟,一个优秀的文学形象,未必出于一种文化,而世界上的文化也在相互影响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