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诗人品诗】李秀德老师的《家》专辑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编辑部
总 编:海底月
顾 问:李秀德 徐克靖
主 编:无名小卒
副主编: 青青原上草 姚亚英
编 辑:沙风 青春 暖暖 清水芙蓉 逯丽霞 吉祥 在水一方
刊头题字: 李秀德
美篇制作:青青原上草 逯丽霞
无名小卒的微信号:yanglijieasd
青青原上草的微信号: hgs608
姚亚英的微信号: k12345654
中国诗歌报★与您结伴同行
作者小传:李秀德,吉林省长春德惠市人,中诗报吉林工作室顾问,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德惠市诗文社副社长,德惠市经济贸易中专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兼中文教师,长春市名校联盟学校校长兼国学教师,有作品发表在省、全国报刊及平台。
家
文/春燕李秀德(吉林德惠)
哪里是我的家
天台小城子
那里房子卖了
九道街是吗
不到深夜不回家
早晨又走啦
长春学校
我只有周末才去看它
汽车厂力旺是吧
不是
老伴远走福建省
我一次也不去啦
一日三餐在公园
从早到晚爱着它
德惠市经济贸易学校
才是我的家
天天写呀写呀
一块黑板交天下
【诗人品诗】看了作者的题目,我便想起了老作家巴金的名著《家》,又想起了作家张抗抗对《家》的比喻。家是什么?有人说家就是一房子,一间套房。而我觉得家不仅仅是房子,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亲情,是亲情把家装饰得五彩缤纷,充满温馨。亲情的力量,仿佛瞬间使这家显得绚丽多姿,如天空中的繁星般灿烂夺目。整首小诗分五小节,十八行,作者以独特的构思与写法展现在诗者面前,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作者在第一小节里,犹如新闻的提问式导语,自问自答,这种交待很是抓读者。第二小节,显然是说城市的家,远比农村的家要好,可是去了留宿外,更多的时间不在家,第三小节坦诚的告诉读者,是职业所需,限时而去。第四小节,应该是他享福的地方,可是孤身一人,人去楼空,想都不想它。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扩展了对家的不同认知。最后一小节,那是升华,学校是家,有孩子的家最温暖,用言语充分表现了出来。作者《家》的话题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认真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诗的主旨,从而确定了写作的重心,揣摩这首诗,我们便会感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家庭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两套住房也折射出我们的大中国由国穷民弱到国富民强的一个显著标志。读了作者这首小诗,我从中也长了知识。家是容纳,家是关爱,家是归宿,家是每个人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再破旧的房子,有了亲情的温暖,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感到寒冷,作者将学校视家、学生视亲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爱的思想品德与境界,不愧为一首佳作,值得一读。最后以一小诗作结:滔滔江与海,何处不能诗,放眼观天下,无非远近时(点评人:杨立杰)
作者小传:杨立杰,网名无名小卒,笔名扬言,杨木,中国诗歌报总编办主任兼中诗报吉林工作室主编。打小偷过街坊鸽子,少年时去图书馆“挖洞”盗取过“粮食”,青年时加入了共青团,走上了阳光之路,并成为退休前的党务工作者。爱好朗读、乒乓球、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等,二十余年,有多篇文字发表在《长春晚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中国诗歌报》2017年卷、2018年春季卷、《中国诗歌报》2017年临屏诗精华作品选等报刊,一篇报告文学收录于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代主乐章》一书,三篇杂文获三等奖。
【诗人品诗】好诗不在长短。眼睛虽小,却是心灵的窗口,天空广袤,一枚太阳却照耀寰宇。李秀德老师的《家》,整首诗五小节,设问开篇,节节自问自答,尾节水到渠成,令人豁然开朗。李老师在教育界打拼一辈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像有一些老人一样,遛遛狗,养养花,逗逗鸟,钓钓鱼,但是李老师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们常说:家国情怀,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君见几人?可李老师做到了。他一介书生,一位园丁,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他才高八斗,学赋五车,书法,中文,国学,奥数,古诗词等等都颇有造诣,至臻极品。凭着这雄厚的底蕴,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辍的践行着对教育事业,对子孙后代的挚爱,追求着振兴民族的爱国精神,传承着中华书法的国粹,用博智大爱诠释着如他的名字――秀德,优秀的品德。这种舍小家爱大家的家国情怀,这种平凡中彰显伟大的风范,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鼓舞,多么令人羡慕!与之为伍,共同为我们美好的家园余热发光,为我们可爱的祖国尽匹夫之责,真是人生快慰之事和善举啊!李老师家曾有五处,家虽多,但绝非养二奶养小三的家。李老师学校的家,情趣高雅,书声朗朗,翰墨飘香,童叟相聚,文坛墨客来来往往,那些腐败堕落的家跟李老师的学校的家相比,充满了龌龊,充满了铜臭的味道,不可同日而语。一首小诗《家》,以小见大,折射出李老师一生的光辉形象。“黄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李老师“一日三餐在公园”,在学生食堂,何其艰苦啊!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真切切的看到并感受到李老师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他坚韧的意志品质,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为《家》点赞!向李老师致敬!这正是:李老曾有五处家,如今一处把根扎。教书育人松不老,凌云之志耀中华。公园里面写地书,商贸学校教书法。往来都是有才人,一块黑板交天下。(点评:徐克靖 )
徐克靖,生于1961年12月,吉林省德惠市,中共党员,曾任教于德惠市第十一中学,教了十年语文,大专,中教一级,曾任团书记,教导主任,普通话测试证书一等乙,德惠市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长春市优秀班集体。德惠市诗文社理事,《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顾问。离开教育在餐饮业管理二十年,当过十五年司仪。1982年参军于辽宁锦州,参加沈空新闻班,代表沈空到北空演讲。小品《老前辈捐款》,荣获德惠市农民汇演优秀创作奖,优秀表演奖,荣获德惠市计生局演讲第一名。爱好书法,诗歌,篮球,唱歌。
【诗人品诗】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和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旋律。家在新形势下更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与李秀德老师远隔何止千里,在屏幕内外仍能感受到李老师德高为范。李秀德老师内外兼修,一手书法阔达而力透纸被,又不失潇洒流落,大气而有磅礴之势,久慕其名,得见幸甚至哉。一心在诗意中徜徉,用语通俗易懂,而真情似汩汩之水,自然流露而毫无造作之嫌。诗书不分家,两者得而兼之,书卷气自然流露。李秀德老师的家,也正是新时代背景下一个缩影。为国家的建设,为家和万事兴,子女在全国各地都成为可能,老伴也跟着子女而去照顾孙子孙女,只剩下孤身一人,守护北方曾经的家。才有了作者开头就以设问的方式起兴,“那里是我的家”?进而回忆那一串串美好的记忆,“天台小城子”、“九道街”、“长春学校”、“汽车厂力旺”,也许这些曾经的家就是李老先生一生抹不去的记忆,这些曾经的家由于亲人的工作原因都已经不想再去,因为怕引起心底那美好的回忆。从此后,“一日三餐在公园”、“学校/才是我的家”“天天写呀写呀/一块黑板交天下”。李秀德老师真像一只春燕,时刻渴望南飞,而又离不开朝夕相处的黑板的三尺之地。献余热不计老少春秋,勤耕耘何惧长短冬夏。(点评人:韩冠山)
作者小传:青青原上草,原名韩冠山,怡草轩主人,中诗报吉林工作室副主编,从事教育工作,喜欢文学和书法,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有作品在《大西北诗人》、《站着是一棵树》、《抒怀2017现代诗精品选集》,、《诗歌经典2017》、《中国诗影响.朽木》、《中国诗歌报》、《草根诗刊》中收录,诗歌《我在最美的花丛旁等你》在比赛中获银奖。
【诗人品诗】“家”是那么暖心那么幸福的字眼,而李秀德老师《家》却让我读之心酸,读到心疼。李老师的《家》,全文五节每节中都有一个家,第一个家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回忆。第二个家等同于宿舍,只是睡觉的地方。第三个家是他辅导书法的教室,只有周末才去。第四个家老伴不在家,他不想去也不敢去,怕增加思念触景生情。第五个家才是诗人勉强可以当成家的家,是诗人常驻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灵魂客栈。诗歌通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语出惊人的句子、没有让人自愧弗如的技巧,甚至没有仔细雕琢,就是一气呵成,有啥说啥。像唠嗑一样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他把心声一股脑说出,我没喘气读完,读完了泪也就下来了。我被这一重重的,丝毫不加掩饰的孤独、怅惘之情深深的触动了!一首诗扔给你,能一下把人心砸疼,是不容易的。那么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唯真情最动人!诗人把心掏出来,晾在那,呼呼地冒着热气,我想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诗中写了几个家,而没有一处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一处有家的安暖让人留恋,都不是“我”心中向往的家。所以“我”只能流浪!那么何处是他最终要停泊的港湾呢?“一日三餐在公园/从早到晚爱着它/德惠市经济贸易学校/才是我的家/天天写呀写呀/一块黑板交天下!”这分明是无奈的选择,不是归宿的归宿!而诗人依然是乐观的,一个“爱”字让人心落地也让人心生崇敬更让人心疼。“一天写呀写呀,一块黑板交天下”此处有忧伤而更多的是慰藉,诗人最终在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找到快乐,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家”!诗中尽示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慕对亲人的无比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此《家》看似小“家”实则大“家”反应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颇具时代感,可引起共鸣,发人深思!(点评人:姚亚英)
作者小传:姚亚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榆树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太安乡老榆树农民诗社社长、《人民艺术诗刊》编辑、中国诗歌报吉林室副主编,中诗网副主任编辑。作品入选《百人百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吉林农选》《长春群众文化诗歌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青年作家年鉴》《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8》刊发《榆树人》《人民艺术诗刊》《参花》《北斗诗刊》《作家周刊》《关东诗人》《长江诗歌》《中国诗歌报》《精短小说》《作家文苑》等各级报刊杂志。多次获奖,诗歌《飞翔》荣获人民艺术诗社第二届金翅膀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金奖!
【诗人品诗】在现代诗中,如何从纵向上扩大诗的厚度,从横向上提升诗的力度呢?跳跃性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何开发诗歌跳跃性的创作技法呢?春燕李秀德创作的《家》一诗给我们提供了一范例。这首诗的跳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象的并列。比如,“天台小城子”不是我的家;“九道街”也不是我的家;“汽车厂力旺”还不是我的家;“公园”更不是我的家。作者通过这四个并列的物质意象,就是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家不是物质化的。二是意象的突转。比如,“学校/才是我的家/天天写呀写呀/一块黑板交天下”。作者通过这个突转的精神意象,就是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家应是精神化的。(点评人:陈泽亮)
陈泽亮,中共党员,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大西北诗人》杂志签约作家,中诗网特邀编辑,中国诗歌报吉林编辑部诗评部主任,《西北凤凰诗社》社长,现代诗歌文媒美国总社社长,曾在《中国华文教育》《同步悦读》《大西北诗人》《四川人文》《泰山青未了诗社》《诗歌联盟》等网站、杂志、平台等发表诗歌近三百首。 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诗人品诗】诗人以自问的口吻开题,哪里是我的家?循序渐进带领读者走了一遍他曾居住过的地方,从九道街到长春再到汽车厂力旺,岁月流逝的印迹在诗里毫无拖沓之感,节奏舒缓,让人慢慢走近和走进他的生活日常,人生韶华,青丝白发,诗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和献给了他热爱的学校,用坚定的语气回答了自己,也昭示了读者,在他心底学校就是他最爱的家,这种心怀大爱的情怀让人肃然起敬。诗人秉承师者之心,不分寒暑和昼夜,黑板上的书写是他的日月跋涉和千山万水,他与学生共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舟,滋养了自己也无私地浇灌他的桃李。传播文化是最高尚的行为,师者是圣者,且有简单纯净的诗心,更难能可贵。诗里唯一小缺憾是最后一段句首:一日三餐在公园,个人稍觉突兀,可去掉。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动,有温暖的力量,是值得推荐和反复吟诵的好诗!(点评人:杨立媛)
作者小传: 杨立媛,笔名暖暖,中诗报吉林工作室编辑、诗评部副主任,喜欢文学,尤爱诗歌,文字散见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有的并获奖。
【诗人品诗】家,在哪里,爱就在哪里。这首小诗,诗人以校为家,大爱无疆!尤其是尾句“天天写呀写/一块黑板交天下”,用一个“写”字,倾注了多少心血。而“一块黑板”,与“天下”相交,平凡人生,见伟大人格。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结尾点题,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点评人:逯丽霞)
作者小传:逯丽霞,网名:墨绿。中诗报吉林工作室编辑,一名英语教师,热爱诗歌,小说,散文等,想用文字抒发情感,赞美生活!作品发表在【中国诗歌报】,【北方诗林】及【诗韵轩】等报刊及平台,有的并获奖。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敬请关注中国诗歌报四大微刊: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天安门文学平台、中诗报朗诵中心平台、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平台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成员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袁海霞 冯俊英
总编办主任:杨立杰
总编办副主任:洁心 憬悟
驻各地主编(排名不分先后)
英子、踏雪飞歌、无名小卒、洁心、韩晗、胡冬梅、木木、怡凡、英杰、梅香寒林、憬悟、魂落秋砚、一蓑烟雨、聚散无萍、冲击天花板、贾成恒、董戈平、碧海孤帆、香雪、落笔清风、 舟儿、带刺的玫瑰、涟漪似梦、王才干、不倒翁、蒋江华、阿丑、梧丹梦、李巨、杨慧、静子、九月菊花、白向洋、牛仔很忙、胡石、柳汀、孤独松、王景安、沛彧、涓水
在众声喧哗中让我们的声音最响亮
在众说纷纭中让我们的信息最可信
中国诗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