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镇上寨古村
接着来到城口镇。城口镇位于仁化县北部,是南粤北隘口,也是广东省北门户,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秦末的公元前207年,龙川令赵佗就在在镇内筑起城墙作为南越北隘口,故名城口,并一直延用至今。
同时,城口镇,是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拥有广东省唯一的长征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独特的红色基因。1934年11月2日至7日,红军在广东省仁化县城口境内行军、作战、休整了5天后,11月6日,毛泽东同志随军委纵队曾经来到城口。红军巧夺桥后奇袭城口镇、血战铜鼓岭,成功突破国民党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在城口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和渊远流长的长征精神。
当然,老的牛主要目标还是古村落,首先到达的是上寨古村,广东省级传统村落。
上寨古村,位于城口镇南4公里处,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个黄姓聚居的村落。上寨村黄氏十分重视教育,历史上先后有28人考取功名,其中4位进士。因此,上寨村也是一座人文气息浓厚的粤北官宦名村。
初进村子,球场边就看到一座四进砖木结构古建筑,山墙是略带上翘的马头墙。在如此偏远之地,能够做到四进的,当然也是村中的重要建筑了,最有可能的就是祠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门是一个带有欧式特点的拱券门,感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也就是后来改装的。
里面的这道门才是原装正版,门框皆由当地特产红石打造,门楣上雕刻有精美图案;内层木质门框上有两根雕刻太极八卦图的户对。这也证实了老牛的推测,拱券门部分是后来增建的,以前应该是大门前廊,充其量前面设木栅门罢了。
中间雕刻鲤鱼跃龙门。
两侧雕刻的是一个手持灵芝、骑着麒麟的人物,寓意麒麟报喜、吉祥如意。
大门两侧立有红石鼓一对,下面雕刻精美的芝草纹。
进去就是这样一览无余的景象,四进三天井三开间格局。当然以前厅堂中间一定是设有若干门户的,现在都荒废了。
二进比较特别,两侧为厢房。
三进算是享堂了吧,一个敞厅。
四进寝堂,地面与屋顶皆略有抬高。
寝堂正面檐下悬挂有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黄姓岁贡生所立“天伦克敦”牌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挑梁与雀替雕刻有夔龙纹、荷花水鸟图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寝堂上悬“桂柏堂”匾,正间神龛上有灰塑牌坊式门楼,龛内供奉黄氏祖先牌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里往外望,桂柏堂更显得幽深、肃穆。俺老牛估计,进深大约在60米左右,确实不小了。
按照有限的资料显示:上寨村有两个黄氏宗祠,其中元翠祖祠是城口镇黄氏总祠,桂柏堂则是黄氏分支的祠堂。可惜当时在村中老牛并没有看到黄氏总祠,不知道现在是否仍然存在,所以只能选择在村中“扫屋”了。选择由南至北的顺序。
这是一栋比较豪华的古宅了,前有围墙围起的院子,主屋则是两进一天井的两层楼房。
桂柏堂后方。
桂柏堂东面的两层楼房,上面的五角星显示这里很可能是原村委会所在。
开始往操场北边行进。
精美的红石万字花窗。
这栋是比较常见的客家三开间两层住宅,外面粉刷成了白色。如果不是两个雕工精湛的红石漏窗暴露了身份,老牛很可能会忽视了其古宅的真正面目。
左为双龙戏珠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