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00):大功毕成——释“毕”(畢)

本文约36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汉字探微

(200)

大功毕成——释“毕”(畢)

朱英贵

一、“毕”(畢)字小引

汉语有个成语叫“大功毕成”,它的意思类似于另一个成语“大功告成”,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大功告成”侧重于“宣告”完成,而“大功毕成”侧重于“结束”完成。今天说“毕业了”就是“结束”学业了,那么“毕”字原本就是为“结束”或“完结”的意思而造的吗?事实并非如此。“毕”是一个简化字,已经完全破坏了原来的造字理据,它的正体字应该是“畢”,像一个带柄的捕获工具。

捕鱼要用“网”,捕鸟要用“罗”,那么用什么来捕小动物或小飞虫呢?回答是:用“毕”。原来“毕”的本义也是一种网,只不过这种原始的本义距离今天的人们已经十分遥远了,但我们对它的字义发展线索的探索,将永远不会结束与完毕。

在汉字造字之初,“网”是用来捕鱼的,“罗”是用来捕鸟的,而“毕”是用来捕小动物的,这有《诗经》中的“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大意是:鸳鸯双双轻飞翔,难免遭遇罗与网)一句为证,此前我们曾解说过“网”字与“罗”字,可见“毕”也是一种网罗。这一篇就来谈谈跟网、罗二字的字义相关的“毕”字。

二、“畢”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毕”本来是写作“畢”的,下图是“畢”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畢”(毕)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畢”字少见于甲骨文,上图的甲骨文形体系周原甲骨上的字形,其下部象用来捕捉小动物的一种带柄的网的形状,上部有一“田”字,可能是表示其用于田猎,可以用来捕捉小飞虫,这样看来它应该是一个会意字。

“畢”字金文字形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并逐渐略有繁化。说文小篆则在晚期金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条化与规范化,但造字原理仍然是跟甲骨文一脉相承的。小篆字形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了现代汉字隶书与楷书的形体。至于简化字的“毕”,只留下下部的网柄,将其上部用似乎是表读音的“比”来替换,则成了一个既非形声又非会意的字形,严重破坏了“畢”字初文的构字理据。

“畢”的造字本义就是指捕捉小动物的带柄的网。《说文解字》卷四𠦒部:“畢,田罔也。从𠦒,象畢形。微也。或曰:甶聲。”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畢”,就是用于田猎的网。它的字形除了“田”是一个表意符号之外,还有一个构件是“𠦒”,这个表意构件就象畢网的样子,不过它是一个微小的罗网。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畢”字的上部不是“田”,而是表示读音的声旁“甶”。

《说文》将“畢”字的初始意思解作“微也”,可见其是小网,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许说“田网也”的补充解释为:“謂田獵之网也。必云田者,以其字從田也。小雅毛傳曰:畢所以掩兔也。月令注曰:罔小而柄長謂之畢。”可见段注认为“畢”是一个用来捕捉野兔的长柄小网。而许慎“或曰甶声”的作为形声字的另一种解释则与造字本义并不相符。

三、“毕”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毕”的造字本义是“捕捉小动物的带有长柄的网”,例如:“有捄天毕,载施之行。”(《诗经·小雅·大东》)毛传:“毕,所以掩兔也。”可见“毕”最初是用来捕捉野兔、田鼠一类小动物的网,下有短柄,可以安插在山野隐蔽处来捕获小动物,后来也可以将短柄拿在手中,就成了可以捕捉小鸟飞虫的手持的小网了。再如:“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庄子·胠箧》)又如:“金鼓震天,旌旗耀日,雷炮霜刀,风矰雨毕。”(明·汤显祖《南柯记·侍猎》)

“毕”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两各方面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用“毕”捕捉。例如:“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小雅·鸳鸯》)孔颖达疏:“罗则张以待鸟,毕则执以掩物。”这里的“毕之”就是用“毕”来猎取它(鸳鸯)的意思。再如:“毕弋”一词泛指打猎活动。“毕”为猎捕所用之网,在此表示用毕捕捉;“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统统,全部。例如:“辞曰: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再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如:“巨细毕书,洪纤备录。”(唐·刘知几《史通·本纪》)又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几例中的“毕”都是全都、统统的意思。

二是表示齐备,统括。例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易·系辞上》)孔颖达疏:“天下所能之事,法象皆尽,故曰天下之能事毕矣。”再如:“天之大数毕于十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三是表示完成,完结。用“毕”捕获到了猎物,也就完成了一件事情,于是就容易引申为完成、结束的意思。例如:“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再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史记·项羽本纪》)又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四是表示竭尽,用尽。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这里的“毕力”就是竭尽全部力量。再如:“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唯陛下财幸!”(《汉书·贾谊传》)又如:“高皇帝毕智竭虑,以定一代之制。”(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二》)

五是表示迅捷,疾速。例如:“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淮南子·览冥训》)再如:“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汉书·晁错传》)

“二十八宿”之“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其二,指称形状象“毕”的事物。这主要有如下几种意思和用法:

一是用作星名:毕宿(二十八宿之一)。例如:“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朱熹集传:“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再如:“九年,武王上祭于毕。”(《史记·周本纪》)司马贞索隐:“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又如:“壬子夜,月掩毕。”(《旧唐书·代宗纪》)

“毕宿”是古人所称的星宿(xiù)名,为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第五宿,共有八颗星组成,以其分布之状像古代田猎用的毕网,故名,古人以为此星主兵、主雨。毕宿八星属于金牛座,清代梅文鼏所著的《中西经星同异考》附录了明代著名认星歌诀《经天该》,并改称之为《西步天歌》,中有两句云:“毕宿八星如小网,左角一珠光独朗。”这左角的一颗亮星就是一等星毕宿五。《史记·天官书》上说:“昴毕间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经过这里,目前水星正位于这两个星宿之间。《诗·小雅·渐渐之石》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经过毕宿时雨季就会来临。

二是指称古代用以写字的简。例如:“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礼记·学记》)郑玄注:“呻,吟也;占,视也;简谓之毕。”陈澔集说:“毕,简也。”

三是指称古代丧祭时举肉的木叉。例如:“宗人执毕先入。”(《仪礼·特牲馈食礼》)郑玄注:“毕,状如叉,盖为其似毕星取名焉。”再如:“毕用桑,长三尺,刊其柄与末。”(《礼记·杂记上》)孔颖达疏:“人举肉之时,则以毕助主人。举肉以桑者,亦丧祭故也。”

以上我们讨论了“毕”字字义的来龙去脉,据此对“毕”字的字义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现将“毕”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位于黄道附近金牛座的亮星“毕宿五”

三、含有“毕”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毕”字作为名词义的“捕捉小动物的网”和作为动词义的“用毕来捕获”的原始含义后代都已不大使用了,而至今保留在常用成语中的意思大致只有如下三类:

其一是表示完成、结束的意义,例如:“大功毕成”的“毕”是结束的意思,指大的事业结束或完成了,语本出自《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其二是表示全部、统统的意义,例如:“毕恭毕敬”是指全部行为表现都很恭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锋芒毕露”是指刀锋和枪头全都暴露出来了,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在外,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知一万毕”是指理解了本质则万事尽通,源自《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而成语“毕其功于一役”中的“毕”也是全部的意思,意谓把应该分为几步做的事一次全部做完。

其三是表示“毕宿”星名的意义,例如:成语“箕风毕雨”源自《尚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是说古代传说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借指官吏施政当顺应民意民情。

综上所述,“毕”字原本是指一个猎取小动物的带柄的网,这便是用作普通名词的“毕”;于是用它来猎取小动物的行为也叫做“毕”,这便是用作行为动词的“毕”;用“毕”来猎取,自然就容易引申出“完全”、“全部”、“都”等意思,这便是用作范围副词的“毕”;又由于天上的某个星座形状像“毕”,于是便有了“毕宿”的称谓,这便是用作专有名词的“毕”。至此,我们对“毕”字字义的理解,也就基本算是大功毕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