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天即平宁王之乱,却与佞臣斗争了数月,王阳明的无奈谁人悉

丙子,宁王宸濠反,巡抚江西都御史孙燧、按察司副使许逵死之。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南昌城内,时年44岁的朱宸濠(朱元璋四世孙、宁献王朱权三世孙)在自己的王府生日答谢宴上,声称有太后密旨,言及正德皇帝(明武宗)并非弘治帝(明孝宗)之亲子,故以其皇位不正欲取而代之,在杀了江西巡抚孙燧以及按察司副使许逵等反对者之后起兵造反,还自立为皇帝,年号“顺德”,由此开启了震动朝野的“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剧照

仅仅过去几天的时间,声势便搞得十分壮大,颇有席卷大明江山之势,正当群臣手足无措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却十分淡定地说:“有王伯安在,南昌必无恙”,而这位王伯安又是谁?他有着怎样的优势,会让兵部尚书对他信心百倍。

王伯安之名可能大家很陌生,因为它是表字,而此人的本名叫王守仁,又号“阳明”,这下熟知的人就很多了。王守仁是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擅长军事、文学、心学、教育学等领域,尤其在军事方面,更是屡出奇谋,而当时的他职务为“提督南赣汀漳(四地)军务都御史”,前不久刚刚完成以“文吏及偏裨小将”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南中匪乱,被当地人称为“战神”一般的所在。

王守仁画像

屡出奇谋,瞬定外患

庚辰,吉安知府伍文定及提督南赣汀漳军务都御史王守仁起兵讨宸濠。初守仁奉命勘事福建,以宸濠生日将届,取道南昌贺之。会大风舟不得前,至丰城知县顾佖以变告。

而就在宁王叛乱发生之后的第五天(六月十八),王守仁在吉安。在此之前奉命前往平定福建战事的路途当中,恰逢宁王寿宴,他本欲前往南昌道贺,不曾想因海上大风无法按时到达,待至丰城时,丰城知县顾佖告知朱宸濠已反的消息。虽表面震惊但王守仁依旧急往吉安在伍文定等人的配合下沉着稳健地调兵调粮,仅仅用了35天的时间便擒宁王于鄱阳湖,继南中匪乱之后再度创造奇迹,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更是屡出奇谋机变百出,足以与以往著名的奇谋相媲美。

这首先一计便仿照了“围魏救赵”之法,王守仁在吉安时,朱宸濠已攻下南康、九江等城,直逼重镇安庆,欲计划跨江北进夺取正德天下,在势如破竹之下的他,更是倾尽南昌所有兵力而出,这自然被精明睿智的王守仁钻了空子。

本来按照吉安知府伍文定初定之计划,是集中兵力援救安庆,但却被王守仁一口否决。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直接援救安庆,虽然可以和宁王相峙,但却随时有被九江和南康两方的敌军联合安庆敌军夹击合围之险,当时的他仓促之间并未手握兵符(平定南中匪乱之后已上交京师),故只能由附近几位至交同僚联合各府县士兵组建了八万平叛“杂牌军”,所以他在朝廷援军未到来之前必须要慎之又慎。

王守仁剧照

援救安庆不是上策,而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却是上上之选,其优势有三:第一,宁王倾全部兵力攻安庆,南昌势必空虚,相对安庆攻下的难度大大降低;第二,仓促组建的非正牌军,经历一场容易之战,可以大大鼓舞士气;第三,老巢被围,宁王势必会挥师回援,安庆之围自解。

本该完胜之下的荒唐闹剧

正是援引了围魏救赵之计,最终王守仁得以军民一心齐力生擒朱宸濠于鄱阳湖上,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此创造奇迹的完胜还没等到庆功那一天就被当朝皇帝泼了一盆冷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王守仁的军事才能超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平定反叛,这速度不仅朱宸濠没想到,就连京师皇宫内也惊诧不已,而正德皇帝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当时的他已然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名自居,并且率领朝廷正规军已经在御驾亲征平叛的路上,结果还没到达江西,王守仁已经结束战斗硕果累累了,这位天性爱玩的皇帝自然深觉不过瘾,非要命令王守仁将这位逆藩放了,自己要与其单挑亲自捉拿。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且不说武宗战力值如何,单单完胜之后做出如此出格可笑的命令就非常令人不解。虽说王守仁未奉诏便仓促起兵平叛,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当时事发紧急的情况下,如果王守仁速度不再快一些,恐怕很快就能攻下南京,真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面对如此荒唐的诏命,王守仁自然是不认同且不会去执行的。并且在阻止武宗亲征的路途当中,还专门以“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之语劝谏武宗铲除身边的奸佞小人。

机变百出,洗清嫌疑

而这句话既是他做出的为数不多的错误决定,也使其深陷诬告之莫须有当中。众所周知,正德皇帝身边宠信之人,皆是王守仁口中的“奸谀之人”,他们个个收受过宁王的重贿,所以对这位耿直之臣自然恨得牙痒痒,于是合起来诬陷“王守仁本来和宁王一起联合谋反,因见宁王不中用,故生擒而邀功”等谣言。

至钱唐遇太监张永。永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在忠、泰辈上,而故与杨一清善,除刘瑾,天下称之。守仁夜见永,颂其贤。

如果个别人这样说,正德自然不会信,但他宠信的人皆是这样说,且王守仁未奉诏就平了乱还抗旨不遵不放宁王与自己对决,这自然令他十分不悦,于是亲征大军依旧前进。而他所派出的先锋部队管事的,一个是提督军务太监张忠,一个是大军副将军、安边伯许泰,提前以“威武大将军”的名义发布檄文令王守仁军前候命,结果他依旧置之不理绕道钱塘(今杭州),遇上另一位太监张永,当时他在军前的职务是“提督赞画机密军务”,不论从辈分上(武宗最早宠信的“八虎”之一)还是职级上,都要比忠、泰二人高得多,王守仁突然决定从他这里找到突破口,但可惜这位竟然将守仁拒之门外。

张永剧照

原因很简单,在之前守仁上书的奏疏中,皇帝身边的“奸谀小人”,他也算一位,但实际上却没有其他人那么彻头彻尾的坏,最起码在铲除权宦刘瑾上面,他是立了大功的,但也仅仅就这一件好事而已,这也是为何王守仁来找他的原因。经过守仁先生的直闯军门,张永不得已让他进了城。

而相见后,王守仁却只谈当年这位张提督除刘瑾的英雄壮举,而关于自己如何擒到朱宸濠的一概不谈,这不禁让张永心里面舒服了很多。要知道,但凡是人,就多多少少喜欢别人夸自己,更何况是王阳明这样的名士。所以,他立马向守仁保证,自己此次仅仅是“调护圣躬”,并非要与守仁抢功,自己也深知王都堂的功绩,但错就错在不该像上次奏疏一样说的太直白。

王守仁当然也同意张永的建议,而他提出的“亲征大军如再次过境江西,虽逆藩被擒,百姓亦会有被逼造反之境”也得到了张永的赞可,二人意见遂达成一致,守仁将朱宸濠交付张永,且重新上了一道奏疏,将除逆藩之功全赖“威武大将军”神威以及忠、泰等人辅助之功,而张永负责劝正德皇帝停止亲征。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但遗憾的是,还没等张永劝阻武宗成功,张忠、许泰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然开拔进入江西境内,而且所到之处无不扰民尤甚于宁王,直到王守仁到达南昌之后,碍于张永的资历,二人才收敛了很多。

以德报怨,得享盛名

忠、泰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

虽然收敛,但二人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守仁,依旧想方设法陷害他。首先,以财富值曾居诸王之冠的宁王府现如今家徒四壁,借此诬陷金银珠宝被王守仁尽数掠夺,而守仁却以“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为由,且自己有宁王当时贿赂群臣的名单,可以按人名要回财产,忠、泰二人皆受过宁王的重贿,自然不敢再往下深究;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二人命京师来的士兵对王守仁直呼其名并辱骂不止,企图诱导守仁及手下士兵哗变借以坐实谋反之罪,但精明如斯的守仁如何不知二人的背后目的,于是对辱骂置之不理,且对京师兵卒无不嘘寒问暖,“病予药,死予棺”,如此一来,京师兵士对守仁的“以德报怨”无不感激涕零,纷纷感慨“王都堂爱我”,自此不论忠、泰二人如何怂恿,再无人愿意对守仁辱骂。

不仅如此,我们这位王都堂还附加了一个“还施彼身”,经历了战乱,南昌城的士卒和百姓伤亡很大,王守仁便令军民在冬至这一天的大街小巷,对亡者进行祭奠,京师士卒出征好几个月,闻得哭声也感同身受,纷纷燃起思乡之情,叫嚷着要回京,以哭声引乡情,足可与张良的“四面楚歌”相媲美。此时忠、泰二人所面对的就是:无功无财,上司(张永)和京兵的双重劝回,没办法只能班师回朝。

王守仁画像

而归京途中恰巧遇到了依旧执拗要与宁王大战三百回合的武宗,这下二人泄了气的“皮球”又鼓囊了起来,联合祝续(时任纪功给事中)、章纶(时任御史)等人一起纷纷在皇帝耳边说王阳明必反,唯独只有张永一人坚持守仁可靠忠勇。

及是知出帝意,立驰至。忠、泰计沮,不令见帝。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

群小断言如果传旨让王守仁来见,那他肯定拒绝,为此他们还私底下背着皇帝传假旨令守仁前往,但可惜张永在旨意刚走就令手下更快一步告知守仁,阳明先生自然不会前往,但待到真是武宗亲传旨意,王阳明立即前来复命,反而又遭到诸人的阻拦,但守仁却并未回南昌,而是跑到九华山“日晏坐僧寺”,而经过张永的解释,正德皇帝也知道守仁“闻召即至”、“道人心性”,不仅不再执着与宁王决斗,也训斥张忠等人诬陷忠良,有武宗的信任和张永的护持,忠泰等小人也最终放弃继续诬陷的想法,守仁也得以继续回到南昌建功立业。

史海君说:

从六月二十一正式吉安出兵到七月二十六生擒朱宸濠,面对声势浩大的宁王之乱,王守仁平定仅仅用了35天,但与诸小人的争斗为自己正名却耗费了好几个月的时光,不由得令人唏嘘不已,当然也多赖于守仁自身的智谋无双和机变百出。正应了那句载入史册的评价:“文人用兵制胜,未有若守仁者也”。

面对明明完胜却非要放虎归山的闹剧,哪怕下令者是皇帝,王守仁为天下计都不能同意这样荒唐的要求;面对救不救安庆的问题,王守仁果断仿照“围魏救赵”之策略,一箭三雕;面对一众宵小的诬陷,王守仁展示出自身卓绝的机变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一生仅有一功的张永着手,赢得其的尊敬和支持,虽然事后看起来恭维张永有点无可奈何英雄路短,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当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既可震慑职权更低的一众佞臣,也可在皇帝面前有助力澄清自身。

而面对京师兵将的辱骂,王守仁骂不还口还以德报怨嘘寒问暖,充分展现大是大非面前的虚怀若谷和处变不惊,而最终将宁王平定之功尽数归于皇帝和佞臣,也体现他自身不贪恋功名权势,至于为何明明师出无名的朱宸濠却能一呼百应拿下数城,是值得我们深思探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