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直立亦或人与猿辑别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1500万年到850万年间
古猿直立亦或人与猿辑别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1500万年到850万年间
文|黄饮冰
在人类进化史上,站立起来进行常态化或者规范性的直立行走,是古猿演变成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站立起来的古猿才可以成为人形动物——人猿(直立猿)。人猿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古猿,所以人猿的本质还是古猿。
站立起来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古猿生活的地域要发生巨大的环境改变,促使古猿改变攀爬的固有习性从而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
古猿传统的生活地域是森林环境。古猿要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森林环境是必须彻底改变的,否则古猿就改变不了攀爬的性能。
实际上,在自然界我们是可以看到直立行走的形态存在的。在现代动物上,熊可以偶然的直立行走。生活于非洲草原或开阔平原地带的胡獴,也有直立的行为。在考古中发现的森林古猿,就是一种可以两足行走也可以四足爬行的古猿。作为直立这种性能,并不是只有人类才独有,站立起来的基因在自然界早就存在且一直到现在也存在。但要注意的是,动物的站立与人类的直立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有人类才是固定地常态性地直立行走。
直立瞭望否认胡獴
首先要说的是,站立这种性能的建立,与火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实自然界中能够站立的胡獴,并不会使用火。而古猿在站立起来演变成人猿(直立猿)的时候,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使用火。
森林环境如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呢?干冷气候的形成并保持对地球气候的长期控制,就可以导致地球地表液态水总量减少,从而导致降水减少,森林得不到应有的水量维持,就会导致森林萎缩,从而形成广阔的开阔地、草原和荒漠。
第三纪之前地球的气温一直就处于一个高温水平上,所以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第三纪之前扩展到了极地(如南极)。在第三纪就一直有一个气温下降的趋势,草地和林间开阔地开始出现,但这个气温下降的趋势往往被升温所打断,所以在第三纪的前期,草地(开阔地)并没有形成绝对地貌,在这个期间古猿有更多的下到林间开阔地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些古猿有了直立行走的性能;但是森林还是只要的,所以古猿并没有改变攀爬的习性。能直立行走走也攀爬的森林古猿,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第三纪末期的降温从距今1500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来临,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气候干冷期,而且这个气候干冷期最后演变成了气候干寒期(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由于降温引起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第一次南迁运动,这次形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南方古猿。随着干冷气候的南移,在南方古猿生活的南方地区形成了广阔的南方大草原(开阔地)。南方古猿在南方大草原上发展成了直立行走的人猿。并在中国的泛滇黔地区进化成了猿人。
干冷气候形成的首先是南方大草原,然后才是南方大草原,还会形成沙漠、戈壁及广大的不毛之地。我们知道,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生态食物链,生活于森林的生物都要依靠森林建立起来的食物链而生存繁衍。沙漠和戈壁及广大的不毛之地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脆弱的食物链,这样的地方有利于古人类站立起来,但生存不下去。草原就不一样,草原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很强大的食物链,古人类生活于草原之上,不仅可以站立起来,而且有牢固的食物来源。所以我经常是把草原当做古猿进化成人猿的主场所。
因为南方古猿生活于南方,所以南方大草原的形成就至关重要。草原从北方扩展到南方,干冷气候就必须加强到南方。干冷气候当然首先在北方形成,但是干冷气候必须强大到控制南方气候的地步才行。第三纪末期的干冷气候开始于距今1500万年,形成南方大草原的时间可能要到距今850万年,所以古人类站立起来行走的最早时间可能早到距今1500万年到850万年之间,最晚不会晚于第三纪末期与第四纪初期(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人猿作为一个新物种就已经成型了。
人类为什么会站立起来而常态化的直立行走呢?
首先看看古猿站立起来的原动力是什么。从对胡獴的研究看,胡獴生活于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分布量取决于土壤类型,以热带坚硬的土壤为乐土,主要分布于陆地生物群落的沙漠或沙丘。生活于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的胡獴常态性的是爬行,担任放哨警戒的胡獴会站立起来瞭望。
狐獴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为了保障狐獴家族的安全,当其他狐獴在觅食或嬉戏时,会有狐獴主动站出来,肩负起放哨的任务。这个担任放哨任务的胡獴瞭望的姿势就是“站立瞭望”。当危险来临时哨兵就会“鸣笛示警”,让伙伴们躲进地下避难,有时面对地面冲突时,它们还会挺直腰板恐吓敌人或一拥而上,把敌人吓跑。为了增加“瞭望”的效果,负责放哨的胡獴不仅会长时间地站立,而且还会爬到树上“站立瞭望”,尽力扩大瞭望的范围,做到更好的预警。
从胡獴的生活就可以看出:胡獴站立来的原动力就是“瞭望预警”。这说明在草原和平原开阔地生活的胡獴遇到了安全问题,所以胡獴在草原和平原开阔地上站立起来的目的是解决安全问题,站立起来看得远,瞭望范围更广、预警范围更大。
但是生活于草原或者平原开阔地上的动物都会有站立预警的需要,为什么胡獴会站立预警而其他的动物则很少见这种站立行为呢?这与胡獴的身体构造有关。狐獴体长可达到24-30厘米,躯干修长笔直,四肢匀称,站立起来不费力。尾巴细长,在直立时狐獴的尾巴可以用来支撑以保持平衡。胡獴站立起来高度在40-60厘米,可以超越草丛看到远处。其他的不少草原或平原开阔地上的动物,尽管站立瞭望会更加有利于他们捕猎,但受身体构造限制站立不起来。
那么胡獴为什么没有常态性的直立行走呢?这就说明草原或平原开阔地可以促使具有适宜的身体构造的胡獴站立起来去瞭望,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建立常态性的直立行走性能。这与胡獴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胡獴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其群落可达到四十只。胡獴擅长挖洞,夜晚休息白天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总而言之,胡獴不需要捕猎和采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寻找食物,那么胡獴就没有手足分工的必要了,四肢都可以用来行走,四肢也可以用来作为寻找食物的工具。
古猿生活于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他的情况就与胡獴有些类似。古猿的身体构造也是身干修长笔直、四肢匀称的,生活于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也有预警瞭望的需要,所以古猿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站立起来的原动力也是瞭望预警,而且他的身体构造也让他适宜于站立起来去瞭望预警。
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上生活的古猿与胡獴不同,他最终演变成了人猿(直立猿),建立起来常态性规范化的直立行走,人猿不再爬行而是直立行走。为什么呢?与人猿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上生活的人猿,以捕猎和采集为主,在采集和捕猎活动中要使用工具,要手拿着工具奔跑去追逐猎物、要用手去采集,人猿的前肢就演变成了能够工作的手,这个手就不再承担行走的任务,保持常态性的直立行走就成为人猿的固定模式了。
所以人类的直立行走,是由人类的前身古猿的身体构造、草原(平原开阔地)和古猿与人猿原本的捕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综合决定的。
我们的祖先——人皇的样子。这个人皇充分证明了人类的进化,人皇代表人形动物出现的时代,应该就是人猿的时代,距今300万年。
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间呢?如果说天皇和地皇是天和地的代表,那么人皇就是人类出现的标志。天地并不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他们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人的出现,才让天地的存在有了意义。
最早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就是直立行走的人猿(直立猿)。人猿的历史,早可以早到距今1500万年到850万年之间,在距今5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人猿就处于生物界的高端,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了。人猿向猿人的演变阶段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混沌时期,人猿的混沌时代(似明非明)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距今250万年,就进入盘古开天地、人智开启的时代了。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说:“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司马贞的说法来自《汉唐地理书钞》辑《荣氏遁甲开山图》中的说法:“人皇兄弟九人,生于刑马山,身有九色。”。司马贞对人皇的历史进行了演绎。
黄饮冰2017年9月8日星期五于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