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炮制 | 紫河车:胎儿则乘而载之

紫河车,始载于《本草拾遗》,为人出生时所脱掉的胎盘。

紫河车又称为胎盘、衣胞、胎衣。世上没有紫河,胎盘也是血肉之品,胎盘为何命名为“紫河车”呢?《本草纲目》释其名谓:“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将兆,九九数足,胎儿则乘而载之,遨游于西天佛国,南海仙山,飘荡于蓬莱仙境,万里天河,故称之为河车”。母体娩出时为红色,稍放置即转紫色,故称紫河车。

1

历代医家对紫河车的功效多有论述。朱震亨认为:'紫河车治虚劳';《本草经疏》中认为:'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反本还元之功'。《本草逢原》:'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之疾,是补之以味也。'许多著名的方药中也有紫河车的身影,如《妇人良方》中的河车丸。

紫河车在现在也是较为常用的中药,其味甘、咸,性温;归心、肺、肾经。紫河车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用治虚劳羸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食少气短,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

2

紫河车来源于健康产妇的干燥胎盘。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因此和其他血肉有情之品一样,紫河车有较为浓烈的腥气,有的地区有将家中产妇胎盘入汤进补的习俗,若是未经加工的紫河车,腥气浓烈不仅使人无法下咽,还会刺激胃肠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若是要将紫河车入药,将其进行炮制以矫臭矫味是非常必要的。

3

紫河车的炮制历史悠久,典籍中也多有记载:'紫河车,取得,以清米泔水摆净,竹器盛,于长流水中洗去筋膜,再以乳香酒洗过,篾笼盛之,烘干研末。亦有瓦焙研者,酒煮捣烂者,甑蒸捣晒者,以蒸者为佳';'人胞取厚小色鲜者,挑去血络,漂净血水,入椒一握,沸汤泡去腥水,以蜂蜜和长流水,于旧锡器内,隔水文火煮烂如糜,绵绞去滓,代蜜糊丸药良'……对于紫河车的炮制,不同医家也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医家认为不应该剔除紫河车的筋膜:“今人皆酒煮火焙去筋膜,大误矣……筋膜乃初结真气,不可剔去也”,但如今我们认为,应根据多数文献描述,炮制时应去筋膜为佳,因筋膜中留有瘀血,故当去之;若有用生者,则应该“以炊事后用之”。

4

紫河车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古代紫河车的炮制方法,多可矫正其不良气味,并使之便于粉碎:宋代有煅制、黑豆制、煨制、酒煮等;明代增加了米泔煮、烘熟、蒸,酒醋洗,烘制等方法;清代尚有白矾、姜与酒同制法,发展至此时,紫河车的炮制方法就已经达到十余种。其中,一些炮制方法沿用至今,如酒制、与花椒同制。

紫河车的现代炮制:

先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及脐带,反复冲洗至去尽血液,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后除去灰屑,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便可以入药。

由于紫河车腥气较重,单纯的干燥品入药会引起不适反应,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l  制紫河车:用新鲜的紫河车,处理并漂洗干净后,另取花椒装入布袋中加水煎汤,去渣,将洗净之紫河车置花椒汤中煮2~3分钟,及时捞出,沥净水,以黄酒适量拌匀,再置笼屉中蒸透,取出,烘干,研末或制成小块。

l  酒炒紫河车:取净紫河车块,用酒拌匀,待酒吸尽后,用文火炒至酥脆为度。用时研末,入丸剂、散剂、汤剂。

炮制后的干燥紫河车多为不规则的碎块,呈黄色或黄棕色,以整齐、黄色或紫红色、洁净者为佳。药物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沟纹,另一面光滑;质硬而脆;有腥气。而酒炒紫河车相对干燥品而言,质地更为酥脆,腥气较弱而具酒香气。

  因紫河车生品有腥气,内服易出现恶心呕吐,故生用紫河车多入片剂或胶囊剂;目前临床所用的紫河车均为炮制品,主要经滑石粉炒、金银花与甘草浸、金银花与黄酒煮、甘草煮、酒炙等法炮制。紫河车经炮制后其腥臭味得到很大程度的去除,更便于患者服用。另外,胎盘中含有大量脂肪,经黄酒蒸制后,可使蛋白质凝固,达到去污脱脂的作用,便于干燥和粉碎,有助于增强疗效。

由于紫河车是人体组织的生物制剂,属于限制药材,虽然原材料来自于健康产妇的胎盘,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携带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同时,由于观念的改变,也有不能接受紫河车的人群,紫河车面临将要被淘汰的境地。且近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迅速,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传统中药材的研究也有助于传统医药的现代化,因此,我们都迫切的希望现代技术能从紫河车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有效成分,促进新药的开发,不仅能解决与药材原材料有关的问题,也能减轻患者服药时的不适感。

注:以上诸药请在正规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处方、服用。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

文案:李婧

编辑:李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