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保山水寨之行
梯云路李根源题字
“一里,透峡西出,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但有灵气。不意危崖绝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是为水寨。先是闻其名,余以为将越山而下,至是而知平洼中环,山顶之水,交注洼中,惟山达关一线坠空为水口,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
水寨是徐霞客进入保山隆阳(古称永昌)的第一条路线,他从霁虹桥开始,经过平坡、水寨,抵达保山古城。时间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进入水寨地界,三月二十九日有明确记载,但是自此之后,《徐霞客游记》的内容就缺失了10天。后人推断他在这10天中到了保山城拜访了闪仁望兄弟,但不排除在这10天时间里,徐霞客考察了水寨的其他风景名胜。
水寨俗称瑞寨。据说,这里每年雨季常有绚丽多姿的七色长虹出现,而长虹象征吉祥、幸福与美好,百姓称之为“瑞气”,瑞寨因此而得名。水寨老街子的街头有一股水流过,清冽甘美,水质极佳,当地人饮用后很少患肠胃疾病,再加之在当地方言中“瑞”与“水”音近相似,后人因此改称水寨。
现在,水寨既是乡名也是村名。水寨村位于水寨乡中部,北邻上江边村,南邻棕元、水沟村,东与平坡相接,西与海棠相接,距离水寨乡政府所在地1千米。水寨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3.2℃。水寨老街子紧靠山麓,进老街子的街头有台式石碑,石碑上刻有楷体的“入滇第一胜”。石碑旁边耸立着一棵茂盛浓密的参天古树。街道总长350余米、宽3-4米,路面均以石块铺筑,中设路轴以利通行。中段的中心街场一带拓宽至8米,两侧各有商铺马店10余家,两旁的古老铺面和民居大部分还较好地保留了古驿道的历史风貌。
徐霞客进入水寨记载的第一个景点是霁虹桥。这是永昌古道的起点,位于保山市隆阳区与大理州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之一,史传开始修建于诸葛亮南征时,那时还只是篾索桥,到明朝时修了铁索桥,此后几度被冲毁又几度修建。在桥的西端桥头原有非常壮观的摩崖石刻,刻有“人力所通”“西南第一桥”等反复累加层叠的题词。
1982年,云南省政府将霁虹桥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该文物的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可惜这座古老的铁桥却毁于1986年的一场滔天大水,只留下南岸的桥墩和几截锈蚀的铁链。霁虹桥断了之后,江两岸需过往的行人只能利用溜索与木排或竹筏过江,时常会发生一些坠江灾难事故。后经原保山市(今隆阳区)洞经协会募集资金,1999年在原桥上20米处重新架设成长120米、宽2米的钢索木面板桥,取名“尚德桥”。
可惜,上世纪90年代因建设小湾电站,霁虹桥片区被规划成了淹没区。2008年,尚德桥在霁虹公路桥建成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010年,经反复论证,在原霁虹桥上游50米处建铁路桥的方案作为大瑞铁路澜沧江大桥唯一的桥址方案获得通过并正式动工兴建。2014年7月开始,云南省考古所根据云南省文物局审批的霁虹桥文物保护工程方案采用“原状原地保护、易地选址,选取重点石刻进行复制”的方法对霁虹桥相关文物进行搬迁复制,分别在江两岸复制建设了桥墩、税所等建筑,主体工程已经于2015年3月竣工。
现在,在平坡村边上,新搬迁复制的霁虹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经常会有文化爱好者来凭吊历史。
徐霞客从平坡村上到水寨坝子所经过的这一段古道较为惊险,但是风光往往因为险峻而壮美。这一段古道叫做梯云路,又叫水石坎,长约8000米,多系人工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路径曲折,台阶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宛如天梯。下坡的第一段,称为“倒马坎”,据说是因山路陡险,“马蹄高下处,一步一心惊”(黄万春诗),跋涉艰难,故得名。路面一般宽1.5米至2.5米,有的路面就原有岩石开凿,有的路面则用石块铺筑。道路穿行于水寨河旁,两旁丹崖夹峙,怪石倒立,沟壑箐深,似一条苍龙卧于山壑。冬春流水穿石横溢,令人肌骨冰寒;每到夏秋雨季,则又箐水汹汹,浊浪排空,山洪下泄,状若九天悬河倒泄。沿途螺径纡徐,磴道盘空;时间一久,沿路小石遍铺,人行其上而常滚动,稍有不慎即会摔倒。清代诗人尹艺也描述了梯云路的艰险:“五丁开不到,奇险扼哀牢。野水争流急,悬崖久仰高。天惊顽石破,人踏彩云豪。我亦登临客,乘风一叱骜。”由于长年累月马帮过往,石板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印,似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记录着古道漫长悠久的岁月。
现在,在梯云路的下坡入口,一座石拱桥还残存着,荒草成为这座石拱桥的肤色;石拱桥上面的路边耸立着一块直立的巨石,上面刻画着梯云路的线路,题有“梯云路”三个楷体字;“梯云路”巨石旁边的山脚有中缅石油管道隧道,巨大的黑色油管从隧道里延伸出来,然后又埋入地下。梯云路口因铺筑中缅石油管道而损毁殆尽,已经无路可走。尽管梯云路口惨不忍睹,但是悬崖之下的梯云路石板还保持完好,仍然可以通行。在考察梯云路的途中,还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题写的“罗岷”二字石刻。
现在,大家对水寨最遗憾的就是曾经被徐霞客赞誉为“入滇第一胜”的田园风光不见了。因为时代的发展,水寨坝子已经“种”满了钢筋水泥楼房,再也见不到“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但有灵气”的景致了。
不过还好,虽然水寨坝子的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不见了,但是海棠洼的优美景致还在。海棠洼紧邻刘水公路,距离水寨乡集镇11公里,海拔2590米,年平均气温12℃。海棠洼主要种植花椒、松子、核桃等经济林果,并依靠地方特产发展农家乐,开发生态绿色旅游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绿色生态村。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在水寨,这首古老的歌谣还经常会被文化寻根者唱起,久久回响。而水寨,作为一个古道上曾经非常重要的驿站,现在依然民风淳朴,风光秀美,安静地在大山深处等着你。
循迹徐霞客,发现水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