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浮生六记》太极之迷
漾太极
《浮生六记.卷六》之《养生记逍》云:“勤练太极,寒署不侵。长此以往,乃祛病之方”,又云:“太极拳非他种拳术可及,太极二字已完全包括此种拳术之意义。太极乃一圆圈,太极拳即由无数圆圈联贯而成之一种拳术,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练习以前,先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并非道家之守窍也,只须屏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自首至尾,联绵不断。”
沈复,号三白,元和(今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无考,据顾翰《寿沈三白布衣七十》一诗判断,他至少活了70岁,道光十二年(1832)尚在世。顾翰,嘉庆十五年举人,曾任安徽含山、泾县等地知县,晚年曾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沈三白曾受聘于顾为幕府。
从沈三白的上述文字分析,他似酷爱太极拳,且饶有心得。而师从无考。1832年,沈三白70岁,武禹襄(1812—1880)尚未从杨露禅学拳,近代“太极拳”名号,尚未被武禹襄冠之于杨露禅所传承的陈家拳之上。咸丰二年(1852)武澄清中壬子恩科第三甲进士,甲寅年(1854)补舞阳县,武禹襄从永年赴舞阳探亲,才觅得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武禹襄才开始将自己所学的拳术,冠名为“太极拳”,由此开近代太极拳风行之先河。其年,倘若沈三白尚存于世界,应该93岁高龄了。那么,三白的“太极拳”,又究竟师从何人呢?
近代有学者以为,《浮生六记》之《养生记逍》和《中山记历》两记,为后人所补。清道光年间,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获得《浮生六记》手稿,其时后两记已缺。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以王韬之介将此手稿交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排印,距成书已70年。1932年山大中书局刊印新式标点《浮生六记》。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收入《浮生六记》六记足本。一时洛阳纸贵。郑逸梅称,《养生记逍》内容多剽窃张英《聪训斋语》和曾国藩《求阙斋日记类抄》等书。
1935年12月16日《宇宙风》第7期载《林语堂书话》称:
《养生记逍》第六,便只是抄书,繁征博引前人语句,却道来无半句胸中独见的话。倘使三白记之,必以自身经历琐屑证其独悟心得,决不肯如此大批抄书也。按此记所抄前人语,前后蝉绵相贯而下者,有苏子瞻语,范文正语,陆放翁语,林鉴堂语,邵尧夫语,朱晦庵语,王华子语(连抄四五条),杨廉夫语,应璩语,白乐天语,程明道语…令人作恶不作恶?别的不提,单说他用“饮冰室”新名词也就够了。第八五页有论太极拳一段:太极二字已完全包括此种拳术之意义。太极乃一圆圈,太极拳即由无数圆圈联贯而成之一种拳术。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只须屏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再抄一段,真伪自辨(九○页)。其中“精神”“认清”诸字已甚可笑,而虚字之用法,如“吾人”“和”,简直可定此伪记之死罪,使之百喙莫辩了。有天然之声籁,抑扬顿挫,荡漾余之耳边,群鸟嘤鸣林间时所发之断断续续声,微风振动树叶时所发之沙沙簌簌声,和(注意和字)清溪细流流出时所发之潺潺淙淙声。余泰然仰卧于青葱可爱之草地上,眼望蔚蓝澄澈之穹苍,真一幅绝妙画图也……吾人(注意梁任公之吾人)须于不快乐之中,寻一快乐方法,先须认清(注意二字)快乐与不快乐之造成,固由于处境之如何,但其主要根苗,还从己心发长耳。同是一人,同处一样之境(任公笔调),甲却能战胜劣境,乙反为劣境所征服。能战胜劣境之人,视劣境所征服之人,较为快乐,所以不必歆羡他人之福,怨恨自己之命,是何异雪上加霜,愈以毁灭人生之一切也。无论如何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又和字)快乐之精神…均卿老先生实在太冒渎三白,而儿戏我们了。所以虽还有他处可以指摘,恕我不浪费笔墨了。
二水按:林语堂眼明手快,也从《养生记逍》的太极拳论断,看穿了作伪者的心思。其实,《养生记逍》所述的太极拳,系从民国十八年(1929)向恺然所著《太极拳经验谈》一文化出。兹将向恺然此节文字摘录如下:
以我个人近年研究太极拳之结果。深信拳理之精细。拳法之周密。及练习之有益无损。
此非他种拳术所能及…惟有太极二字,完全包括了这种拳术的意义。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联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就违背了太极的原理。再精细一点说。不但举手投足。不能离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圆圈…自起手以至终结。处处成圆。处处随虚随实...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