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习惯与道教文化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资料图)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期间充满了与道教人物诞辰有关的神仙传说和风俗习惯。正月初五,传说是米神娘娘的生日,不能淘米做饭,将米煮熟是大不敬,此说在湖北农村尤为流行。这一天,还是财神玄坛赵公明的生日,商家和企业财源广进;吃好穿好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早早起床,以鞭炮、锣鼓和三牲酒席去迎接他的到来。这一天夜里合家要吃汤圆,因为汤圆形似“元宝”,又叫“进元宝”,据说这象征财神爷恩赐的财宝。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二月来临,春暖花开,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圣诞。这土地神与民众最接近,他能保佑五穀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因此每逢二月初二,民众莫不烧香供祀,顶礼膜拜。在清顾铁卿《清嘉录》中记录乡民庆贺土地神生日的场面:“官府谒祭,吏婿奉香火者,各牲乐以献。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厘。”这种场面今天是难以见到了,现在,偏 远的农村也还保留有这种祭祀习俗。

三月清明是中国的又一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主要是扫墓祭祖、踏青戴柳。在浙江农村,清明节除了祭祖、踏青之外,还要祭蚕神。道教称蚕神为“玄名真人”所化,据说,灵宝天尊悯人间苦乐不均,衣无所得,乃命玄名真人化身为蚕蛾,教民养蚕织衣,村民感德,立祠奉祭。

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就全国习俗而言,认定端午起源于屈原和纪念屈原者为多。但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在《晋书》上未见有关端午节的记载,该节的形成可能与道教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神祭有关,并举例论证说,江西端午划龙舟比赛前有请龙、祭龙仪式。这种说法虽属一家之言,但至少说明端午节与道教仍有一定关联。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神地官大帝诞辰和“赦罪之辰”。这一天鬼魂都会出来,或到人间看望子孙后代,或捣乱给人带来灾异,这是鬼的节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祖、上坟。中元节在民间颇受重视,祭祖、上坟的习俗至今仍在南方各省保留著。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祭月、拜月、吃月饼之俗。道教徒认为,这天是太阴朝元之辰,应守夜焚香,祭拜月神。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这一节日的起源传说也与道教有关。据南朝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数年。费对桓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灾难,应赶快回去,令家人各作绦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桓听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后人沿袭成俗 ,为避免灾祸,在重阳节登高饮酒,遍插茱萸。

十月十五下元节,是水官大帝诞辰,也是水官解厄之日。是日,宫观建醮解厄,民家则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神灵,以祈福禄。

十一月的冬至又称“冬节”,家人团聚,备办佳肴,祭天祀祖。民间至今仍重此节,如浙江杭州等地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为什麽此节如此受到人们重视呢?原来冬至是道教元始天尊的的诞辰,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灵,是万神之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人们当然不敢马虎。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习俗是将灶神送往天上的祭祀活动。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至人间监督善恶之神,一旦发现令他不满的行为,就暗地里记上一笔帐,等到腊月廿四他就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作一次总彙报,然后降灾殃于有罪之人。因此人们在这一天要在灶间摆上猪头和酒肉,烧香上供,祈愿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以上是受道教传说影响的岁时节日,通过对它们的考察可以发现:一部分岁时节日本身就是道教的节日,只是因为有了民众的参与,增加了世俗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神祇的诞辰祭祀活动,从而演变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了;另一部分传统的岁时节日是因为有了道教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参与,从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习俗的道教印痕道教对民间生活习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试图祛病消灾的法术方面。

古人生了病往往请道士,道士用法术驱逐致病的妖孽鬼祟。这种驱妖的法事场面一般较大,《红楼梦》第一 二回就生动地作了描述,说大观园被查抄之后,园中接二连三地有人生病,说是贾府有白虎精作怪,“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书中具体描述的道士驱妖捉鬼的情节在古代社会有典型意义,由此可见道教法术对古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之大。

近代的民间仍有请道士办斋醮除病患的习俗。民国时期,长江中上游的一些农村由于山高路远水深,普遍缺医少药,就请巫师或道士作法祈祷,有曆时一天一夜的,还有多至三天三夜的。

道教对民间生活的影响,还表现在丧葬习俗方面。古代,人死后家中要请道士或和尚来做道场“超度”亡灵。在湘西、鄂西和贵州、浙江等地,仍有为亡人“开路”、“打绕棺”和“接煞”等习俗。

道教对民间生活习俗的影响,还表现在俗人自己充当举行道教仪式的主角,自己施行某些法术。也有用道教的符籙方术,在病人的床上或家门上贴上黄纸,上写:“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斩妖治邪”、“薑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诸邪回避”等文字。这些习俗的存在足以说明道教的影响是很大的。

友情链接

(0)

相关推荐

  • 中元节丨月上灯火明,河灯寄归思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又称"鬼节",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 ...

  • 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相传当天该神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quo ...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中的节日,分别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三官.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每个节日祭祀的对象不一样,习俗也有所不同. 上元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那一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 节日 |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 ...

  • 民俗中的道教文化

    道教以自身悠久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信仰仪轨等影响着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民俗在历史的发展中留有道教的影子,二者也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古代许多文人的笔记小说都对民俗中的道教因素有过记载,比如 ...

  •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习俗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 ...

  • 中国民俗文化100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风俗更是有许多年的历史.有些风俗传承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风俗则慢慢消失,甚至慢慢被遗忘! 下面是中国历史风俗100图,跨越千年历史,让我们一起欣赏铭记这些风俗吧! ...

  • 【文化】中国民俗100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风俗更是有许多年的历史.有些风俗传承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风俗则慢慢消失,甚至慢慢被遗忘! 下面是中国历史风俗100图,跨越千年历史,让我们一起欣赏铭记这些风俗吧! ...

  • 拙著入选《中国道教文化研究》第二輯

    拙著<大六壬的古天文學原理及心智哲學機理研究>於2019年3月經台灣花木蘭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研究>第二十九編. 出版後反響不錯, 前幾天出版社又聯繫我授權將拙著 ...

  • 中国道教文化的祖师爷!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修 道 千 年 ﹀ ﹀ ﹀ 道教的创始人 大家去过江西的龙虎山吗? 此山曾是一位人物的修行地 在<西游记>中有一位天师 红头发绿眼睛,胡子特别浓密 还有一双三角眼,眼珠子特别犀利吓人 他就 ...

  • 中国民俗中流传的“忌讳文化”

    "忌讳文化"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类文明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记录着人类原始的心理.美好的愿望和纯真的幻想,也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随着 ...

  • 中国民俗文化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 女子重前夫,男儿爱后妇. 好人多磨难,真爱无坦途. 人生万里路,走好每一步.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宁可无了有,不可有 ...

  • 拙论道教文化对明代中国陶瓷纹饰的影响

    自从陶瓷烧造成功后,为了迎合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明百姓的喜好,陶瓷烧造从业者一直在不断变化着装饰纹饰,来迎合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权贵们的肯首. 那么什么样的纹饰才能被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