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运用中庸思想对弟子的评价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自觉把中庸思想用于对弟子的评价,并以中庸为标准对弟子提出具体要求。他要求弟子治学要登堂入室。
【原文】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评析】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这段话集中表现了孔子作为儒家的社会治理观念,儒家反对对农民过度的剥削。
【原文】
11.18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译文】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评析】
这一章中提到的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这一段同样表达了孔子注重适度与恰当的中庸思想,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原文】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评析】
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一幕: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遵纪守法德才兼备的人才通常很难富裕起来,而那些不学无术、敢于投机钻营者,有时反而飞黄腾达,成了大款,甚至富可敌国,让那些谦谦君子情何以堪!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达不到精深的程度。
【评析】
孔子这段话旨在强调做人做学问,都需要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达到精深,说明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原文】
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认为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10章曾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说法,说明孔子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不仅要看他说话时诚恳的态度,而且要看他的行动。用孔子这一思想来判断近些年被关进笼子里的“大老虎”,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因为这些“大老虎”表面上正人君子,而暗地里却男盗女娼、祸国殃民。
【原文】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评析】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原文】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评析】
这段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师徒感情至深。孔子担心颜渊,而颜渊则对老师由衷地尊重“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语言一方面情真意切,一方面也颇具情趣。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