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篇  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1

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
——以二里头与三星堆铜铃铜牌的民族志解读为例
作者: 叶舒宪
一、文明起源研究的人类学视角文明起源研究是一个宏大的系统课题,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参与与多角度互动。和各学科专业的“铁路警察”式研究范式相比,目前尤其需要一种整合性的视野。文化人类学(以下简称“人类学 ”)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这样的整合性视野。人类学具有宏观与微观互动的灵活性视角转换能量,具有跨学科意义上的视界融合优势(如在西方体制中习惯将考古学、民俗学、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作为人类学的下属或分支学科),具有跨文化资料整合的通观优势,具有亲临田野现场作业的体知—体认的认识方式,以及具有立体性和文学性的“厚描”表述方式,而不仅仅是唯科学主义的数据、公式和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由于学科定位的不明确,迄今为止的中国人类学学者一般倾向于一村一地的调查式研究,大都遵循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和费孝通《江村经济》一类作业模式,FONT>,令人遗憾的是,在人类学家李济之后,人类学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范式没有能够规模性地进入到中华文明探源领域。而这里需要人类学支持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学科。
继 20世纪末期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我国又在21世纪伊始启动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过,主要参与的学科还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本文基于跨学科的立场,提示文明起源研究的人类学视角,希望通过对二里头三座墓葬的文化厚描,将三组铜铃铜牌饰组合的重要发现作为文明曙光初露的切入点,通过与陶寺文化、三星堆文化、齐家文化同类发现的关联透视,展开民族志的解读和比较神话学分析,强调铜铃铜牌的物质文化叙事功能,探讨其精神的和宗教的含义,揭示铜器玉器组合在华夏礼乐制度发生方面的听觉视觉神圣符号标志意义,及其文献所见夏代神话与图腾之关联,让“四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和考古研究的整合及“立体阐释

(0)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华夏文明的起源》:探源追本,任重道远

    季羡林先生为这套书作序时,正逢海内外同胞齐呼声,希望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相关进行梳理,并集合成册出版以响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口号,先生闻之后,虽已高龄,但仍心生慰藉,为此套丛书作序并尽心 ...

  • 我亲历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石峁东门址2013年度发掘后全景(图片来自王炜林) 那一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老所长.新中国考古学的泰斗--夏鼐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出版.那是他将自己在日本进行的六场讲座的内 ...

  • 第1514篇  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2

    (续) 三.二里头墓葬神圣法器组合的整体解读 二里头遗址发掘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不能说不兴旺.尤其从出土的三件铜牌研究连带找出流失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十多件同类铜牌,一时形成了有近十篇论文的讨 ...

  • 第1463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 ...

  • 第1472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九个考古项目郑州有五

    五千年华夏文明,根在郑州? 五千年华夏文明,根在郑州? "华夏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华夏文明史到底几千年?"有专家称,这一重大课题,有望在郑州破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方燕明认为, ...

  • 第1478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概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 ...

  • 第1482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天水启动

    本报2007.4.6天水讯(记者李天伦)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告诉人们:8000年以前,在天水就存在着一个当时很先进的原始村落.如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天水,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4月2日 ...

  • 第1485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工作会议在考古所召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自2006年底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工作会议于20 ...

  • 第148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顺利完成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近日介绍,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基础上设立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取得 ...

  • 第1488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 ...

  • 第1511篇  中华文明探源的比较神话学视角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缺失了神话学视角,因而阻碍着考古学素材和人文学科阐释之间的沟通.比较神话学是重新进入中国传统的本源和有效门径,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整合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