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让秦国跃升超级大国的功臣为何最终以车裂而亡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一部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以其良好的口碑,让大秦系列成为古装历史剧的高峰,而这一切,都开始于那个叫商鞅的男人。编剧孙皓晖形容其品格为,尽心无二虑,极公不顾私。

抛开影视剧温情脉脉的面纱,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又是怎样的呢?

一波三折的面试

商鞅,原名卫鞅,是卫国王族的远支,成年后投奔到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其才能得到了公叔痤的赏识。但奇怪的是,公叔痤一直未向魏王举荐卫鞅。不久公叔痤就去世了,失掉饭碗又感觉怀才不遇的卫鞅于是决定举步西进,到秦国去发展。因为当时的秦国国君秦孝公发布了一道告示吸引了他:宾客群臣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鞅是带着曾经在魏国相府工作的光荣履历前去求职的,谁知秦国这边根本不吃这一套,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到。

蹉跎了两年,卫鞅炮制了一则传奇故事,假托公叔痤临终之际向魏王举荐自己,让他接替自己成为相国。让毫无官场经历的一介布衣坐直升飞机一跃而成为主持国家大政的相国,没有哪个神志清醒的国王会答应这样的请求,也没有哪个智商在线的相爷会提出这样荒唐的要求。

卫鞅以为身处西陲的秦国人淳朴老实,容易欺骗,谁知秦国人并不傻,一眼看出了这不过是卫鞅自抬身价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还是理都没理这个外来的游客。

最后,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的卫鞅终于清醒过来,贿赂了秦孝公宠爱的太监,事情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变法图强

卫鞅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秦孝公。于是,在秦孝公的主持下,秦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主要内容包括:

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3、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4、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5、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第一条的主旨是以连坐、告奸、什伍等手段加强国家对民众的控制。第二条意在打击社会上的组织,把民众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这样社会上就没有力量能对政权行为形成制约。第三条鼓励军功,当兵成为了老百姓唯一的上升渠道,充分调动老百姓参军打仗的积极性。第四条重农抑商,加强战略物资储备,战斗除了需要足够的兵员还需要充足的粮食。第五条打击秦国贵族宗室,加强王权建设,让贵族将掌握的人力物力资源统统吐出来,移交给大秦政权。

这些改革措施的核心就是强干弱枝,它使得秦国将老百姓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大大提升了秦国对底层人力物力资源的汲取力量。那些涣散的六国军队又有谁能够单独和整个秦国相抗衡的?秦国因此一跃而成为战国实力最强的国家,开启了一统天下的进程。

立下如此奇功,卫鞅也如愿以偿地分到了秦孝公许诺的封地——商,从此卫鞅便以商鞅的名字为众人所知。

商鞅之死

商鞅在历史上以刻薄寡恩著称。当秦国百姓反对变法时,商鞅把他们抓起来砍头,当百姓转变立场,纷纷赞颂变法时,商鞅还是把他们抓起来加以惩罚。反对固然不行,赞成也还是不对,在商鞅的心里,黔首只要默默无闻地做好耕田打仗的活就可以了。

商鞅对自己变法的功绩很自负,就试探性地问身边的人:我和秦国以前的贤相五羖大夫谁比较能干啊?谁知对方竟然不识趣地夸起了五羖大夫,对商君大加贬斥,还指责他出门时的安保措施太奢侈了,最后还预言秦孝公一旦逝世,那么你的末日也不远了。

果不其然,秦惠文王一继位,就准备拿商鞅开刀。

商鞅的变法虽然使得秦国成为强国,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对封建贵族的剥夺之上的。如今,秦国的贵族还保持着相当的实力,他们最最痛恨的莫过于以变法强国的名义夺取了他们权力的商鞅,于是建议杀掉商君。新君继位,为了巩固王权,也是需要暂时安抚一下这群老臣的情绪的。除此之外,商鞅曾用严刑峻法伤害过秦惠文王的老师,也让新君颇为厌恶。

早有预感的商鞅已经提前来到了自己的封地上,为了保全性命,还企图和魏国达成政治交易。但实力一落千丈,被秦国打怕的魏国人对这个建议丝毫不感兴趣。最终,秦军攻占商地,商鞅被杀,尸体被抬回咸阳,公开车裂,以慰众心。

历史上那个刻薄寡恩的商鞅死去了,作家虚构中为国为民的商鞅却又站立起来,成为了舞台上的明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