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城生活扬州最美

可在瘦西湖边上竟然如此曼妙,就跟正摇曳船桨的船娘一般。她穿着粉色衣裳,典型的江南布料,她有些羞涩,不语,但唱起扬州小调的时候却跟一朵琼花般迷人,小巧。

瘦西湖之所以令人向往,古今不少文人慕名而来,就连乾隆六下江南必来扬州,这是为什么?当真是扬州太美?

瘦西湖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就连诗人汪沆都将它与家乡杭州作美。“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形容的就是瘦西湖。

在游船的过程里,不难发现这竟然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这一下子将瘦西湖的柔美的风景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历史光景。

不过,这湖上园林大概是瘦西湖最美所在,不论春夏秋冬,各有韵味。就说眼前的秋,在晴空万里的蓝天下,瘦西湖的湖水如此碧蓝,园林在翠绿中泛红染黄。那些雅致精美的亭台水榭在阳光下,显得灰瓦彷佛覆上诗画般的古意。

尤其是枝叶掠动的光影,更是教人感觉船在画中游。

湖水细长,杨柳依依,我就在扬州城中,却不见现代的高楼大厦和汽车鸣笛。恍如杨柳隔绝了时光,泛着湖光的涟漪与其一同将我送回到清代的某一个闲趣的午后。船娘那动人的小曲儿依旧回荡在耳畔,若不是与友人闲聊,我恐怕是就这样入梦。

岸上的游人也在秋日的长堤春柳中享受着时光。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若时在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如此景色难怪吸引着古今那么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

最有趣的大概是钓鱼台了。乾隆下江南的佳话太多,关于钓鱼台的故事也颇有风趣。相传乾隆在此钓鱼,但每次钓到的都是龙鱼,虽然高兴却也觉得奇怪。当然他并不知道这水下早有人潜伏,每当他钓鱼的时候,水下的人就会将一条龙鱼挂上去。

所以乾隆为此困惑,难道这瘦西湖只有金鱼?当时,乾隆的宠臣和珅就说了这么一段话:凡夫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鱼!

因此,钓鱼台引来游人争相合影纪念。这在秋日的午后,当游船上一片温婉宁静时,这岸上就显得热闹极了。尤其是船到五亭桥的时候,这游人纷纷,就跟觅秋色似的,谁也不肯错过这瘦西湖最美的光景。

虽然早已过了中秋,但这这些日子里晚上的月亮越发圆润,也许跟江南有关,又大又亮。如果趁月色来,这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佳境与这白天里,扬州小调美娇娘,清波摇曳瘦西湖真是配合得令人沉醉,不禁又独醉。

五亭桥算得上是瘦西湖上最经典的建筑之一了,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这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的建筑正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不禁觉得生活在扬州真是一件幸事,虽然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但杭州的节奏已经脱离了江南慢生活的轨迹,而苏州因为太婉约雅致招来抹不去的闹腾和繁华。似乎唯有扬州——只有扬州还是慢生活的着调,沉浸在江南的诗画中。即便是在瘦西湖的景区内,仍是感觉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

如此闲趣的旅行,与船娘之间的接触俨然不是一曲扬州小调那么简单了,甚至与我们说起一些过去的故事,调侃起一些风月。

十一月的秋,在清早太阳刚散出光芒的时候,扬州的趣园茶社就挤得水泄不通,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所有的人都为了一顿早茶就早早奔来了趣园。充满江南园林的趣园茶社就挨着瘦西湖,满院树影倒映在门窗上,林子深处不时传来鸟啼声。真有种错觉这是在一个僻静的山林陋舍前。

然而服务员端着叠放着七八笼包子从回廊上走过来的时候,我才彻底反应过来自己也是为了吃一顿早茶才来到这里。据说,关于趣园茶社,通常是老扬州人才会早起排队。

尤其是在周末,有时候一顿早茶硬是被等到吃午饭的时候。因此,我十分好奇这扬州究竟有多美味,竟然吸引着无数人放弃周末睡梦的时光。

直到轮到我坐在一张桌子前,才发现这扬州早茶跟广州风味差得太远,可色香味却难分仲伯。扬州早茶是一种民间饮食风俗,沿袭了淮扬菜的风格,因此这扬州早茶里含着了包子,通常有肉包子,芥菜包子,以及最受欢迎的豆沙包子。

这在瘦西湖船宴上吃到的早茶中是同一类的包子。看来,包子是扬州早茶中绝对有所份量所在。

如果来扬州旅行,在吃早茶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一定要知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而早茶是扬州美食的代表,一些经典的小吃都会出现在这早茶中。

比如烧卖。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早餐基本是在早点铺子上解决的,当时五毛钱两个的烧卖里头塞着都是糯米,还有一点肉丝。可扬州早茶中的烧卖里竟然是芥菜。

由此发现,扬州人还是挺喜欢吃芥菜的。

除了一些常见的包子,烧卖和蒸饺,这扬州早茶里最有名的要属蟹黄汤包,这跟南方许多地方的汤包类似,整个包子的所有精华就在汤里,关于汤包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用嘴吸,还得吸干净,不能遗漏汤汁出来。当然在今天,有的人也会选择用吸管吸。

其次,千层油糕是来扬州旅行不得不吃的一道小吃,糕呈菱形方块,芙蓉色,半透明,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

这是扬州早茶必备的,也是扬州人吃早茶的时候绝对不会落下的一道美味。然而有这么一道小吃在我看来显得普通,可它却在早茶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就连朱自清先生在《扬州早茶》中都特地描写了它。

扬州干丝,分汤干丝和大煮干丝。这干丝看起来像是属于豆制品,十分清淡。是吃早茶的中必要的一道美食。可在趣园茶社中,叫人打包带走的最多的可属于扬州烧饼。个头很小,一般是肉松馅儿,外酥里香,且外层包着白芝麻,闻着就香,吃起来更是停不下来。这在我看来,是扬州早茶里最好吃的小吃。

就在我一边喝着茶,一边品味着早茶的时候,这茶社里依旧是熙熙攘攘的,哪怕都过了早茶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但人们依旧在享受早茶的闲趣,哪怕排队等到下午,都乐此不疲。

在外人的眼里,早茶是必须得起早,最好是在七八点左右就吃完,可在扬州人眼里,这早茶似乎已经没有时间上的概念,慢悠悠的等待,不慌不忙的品尝,清晨一杯香茗相伴,边吃吃喝喝边谈天说地,这茶社里就差一个说书弹唱的了。

这些人吃完早茶,晚上就会去澡堂泡个澡,也就是水包皮。但澡堂泡澡多是过去的扬州人喜欢的事情,今天的澡堂大多被温泉替代,因此在扬州旅行的时候,不难发现这街头除了茶社多,温泉酒店也不少。

扬州的十一月秋,在大明寺显得尤其雅致。这一份雅致就跟日本的寺院一般,自然之色泛黄染红,走进院内,耳畔传来阵阵风铃声。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保留住那么多的中国元素,暂不且追溯到隋唐,就从今天的扬州大明寺说起,就会明白为何日本的古建筑都太像中国。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隋朝仁寿元年,皇帝杨坚又在大明寺建起栖灵塔,后来至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主持,使其后来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

鉴真东渡的故事几乎耳闻能详,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所以,今天的我们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一些神社寺院建筑为何看起来像是唐朝建筑设计结构,并且中日之间的文化又颇有相似。

这都离不开鉴真东渡。除了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自己本身对医学,绘画,雕塑,尤其是他在建筑方面的造诣,都给当时的日本提高了极大的水平,也正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日本文化更丰富的层次。

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的庭院中间,就树立着一个石灯笼,该石灯笼就是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所赠。且走进鉴真纪念堂庭院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十分相像,因为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当时鉴真所建。

如今是日本有名的寺院之一,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把中国的唐朝文化保留的那么完整。

就连“唐招提寺”这四个大字都是当时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后来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便由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院子里的地方除了十字方向各铺就了石板,其余部分均是白色小石子,这跟今天的日本寺庙庭院建筑几乎一模一样,松林苍翠,庭院幽静。

当我跨过寺院的大门走进的那一刻,脑海里便想到了日本。但并非是大明寺太像日本建筑,而是日本文化从大明寺这儿,从中国唐朝究竟吸取了多少精髓。比如寺院最醒目的栖灵塔,很明显属于唐朝建筑,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

虽然这是重建的栖灵塔,却依旧重现唐朝风采。不少人在日本旅游归来看到国内一些寺院的时候,都以为是在模仿日本。殊不知,日本太多文化的灵魂都是源于中国文化精髓。

如果感兴趣的话,来到大明寺不妨再去看一场《鉴真东渡》的实景演出。

栖灵塔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化为焦土之前,这里曾吸引着多位唐代诗人登塔赋诗,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其中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我更为喜欢,也更形象栖灵塔——“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然而大明寺除了这座醒目的高塔,他的天王殿,平山堂,西园也是重要建筑所在。

在平山堂的位置就特别能显出扬州的江南气质来。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尤其在十一月初的深秋,花木皆为泛黄染红,平山堂更是幽美。

这是欧阳修在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也常来此凭吊。但在平山堂之西的一处园子就是我为什么说它的位置特别显出江南气质来。

西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这给本身的大明寺增添了许多闲趣。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还有天下第五泉。

如果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在进入大明寺前,寺门的左右院墙上各有一句话,分别是“天下第五泉,淮东第一观。”欧阳修曾美誉:“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从感受鉴真东渡到江南园林,西园的风雅秀美终究还是日本庭院学不来的。山石高耸,苍松翠柏,荫翳天日。园子里的假山,池沼、亭台、馆榭都将点缀的精美别致。尤其是秋风扫过,叶落池塘,金鱼戏水的趣味更是令人在寺院感到心安,宁静。

或许正是如此,我在看《鉴真东渡》的演出,不禁热泪盈眶,鉴真法师对于中日文化的贡献实在伟大。因此,我总喜欢去日本旅游,看看那里的风景,那里的文化和建筑,这都是一种怀念,一种追忆。而京都,更是大唐遗风的所在。

扬州的十一月秋,在大明寺显得尤其雅致。这一份雅致就跟日本的寺院一般,自然之色泛黄染红,走进院内,耳畔传来阵阵风铃声。关于文化,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有一点我是有所欣慰的。他们深刻清楚且承认自己的文化是源于中国的。

即便他们今天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但这文化基础他们心知肚明的。这一点韩国人就很阴暗面——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文化源于中国。所以,我们去日本京都旅游,会发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大唐遗风的京都,让人不禁会追忆起千年以前,尤其是去日本奈良,追溯的历史更是具体。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保留住那么多的中国元素,暂不且追溯到隋唐,就从今天的扬州大明寺说起,就会明白为何日本的古建筑都太像中国。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隋朝仁寿元年,皇帝杨坚又在大明寺建起栖灵塔,后来至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主持,使其后来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

鉴真东渡的故事几乎耳闻能详,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所以,今天的我们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一些神社寺院建筑为何看起来像是唐朝建筑设计结构,并且中日之间的文化又颇有相似。

这都离不开鉴真东渡。除了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自己本身对医学,绘画,雕塑,尤其是他在建筑方面的造诣,都给当时的日本提高了极大的水平,也正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日本文化更丰富的层次。

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的庭院中间,就树立着一个石灯笼,该石灯笼就是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所赠。且走进鉴真纪念堂庭院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十分相像,因为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当时鉴真所建。

如今是日本有名的寺院之一,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把中国的唐朝文化保留的那么完整。

就连“唐招提寺”这四个大字都是当时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后来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便由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院子里的地方除了十字方向各铺就了石板,其余部分均是白色小石子,这跟今天的日本寺庙庭院建筑几乎一模一样,松林苍翠,庭院幽静。

当我跨过寺院的大门走进的那一刻,脑海里便想到了日本。但并非是大明寺太像日本建筑,而是日本文化从大明寺这儿,从中国唐朝究竟吸取了多少精髓。比如寺院最醒目的栖灵塔,很明显属于唐朝建筑,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

虽然这是重建的栖灵塔,却依旧重现唐朝风采。不少人在日本旅游归来看到国内一些寺院的时候,都以为是在模仿日本。殊不知,日本太多文化的灵魂都是源于中国文化精髓。

如果感兴趣的话,来到大明寺不妨再去看一场《鉴真东渡》的实景演出。

栖灵塔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化为焦土之前,这里曾吸引着多位唐代诗人登塔赋诗,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其中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我更为喜欢,也更形象栖灵塔——“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然而大明寺除了这座醒目的高塔,他的天王殿,平山堂,西园也是重要建筑所在。

在平山堂的位置就特别能显出扬州的江南气质来。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尤其在十一月初的深秋,花木皆为泛黄染红,平山堂更是幽美。

这是欧阳修在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也常来此凭吊。但在平山堂之西的一处园子就是我为什么说它的位置特别显出江南气质来。

西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这给本身的大明寺增添了许多闲趣。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还有天下第五泉

如果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在进入大明寺前,寺门的左右院墙上各有一句话,分别是“天下第五泉,淮东第一观。”欧阳修曾美誉:“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从感受鉴真东渡到江南园林,西园的风雅秀美终究还是日本庭院学不来的。山石高耸,苍松翠柏,荫翳天日。园子里的假山,池沼、亭台、馆榭都将点缀的精美别致。尤其是秋风扫过,叶落池塘,金鱼戏水的趣味更是令人在寺院感到心安,宁静。

或许正是如此,我在看《鉴真东渡》的演出,不禁热泪盈眶,鉴真法师对于中日文化的贡献实在伟大。因此,我总喜欢去日本旅游,看看那里的风景,那里的文化和建筑,这都是一种怀念,一种追忆。而京都,更是大唐遗风的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