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工人有力量:五一劳动节诞生于对帝国主义垄断的反抗
著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自己的著作《政治学》中记录过两个关于垄断的故事: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西西里人的。在故事中,他抢先买光了一个岛上所有的铁矿,然后再以双倍高价出售,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另一个故事的主角则是被尊为第一位哲学家的泰勒斯。在故事中,泰勒斯运用自己的天文知识,预料到来年的橄榄会大丰收,因此就提前以低价租下了当地所有的榨油机,然后在第二年用高价把这些榨油机租了出去,从而赚了一大笔钱。
和我们现在谈论垄断问题不同,亚里士多德在讲述这两个故事时,并没有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上。恰恰相反,他对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了大力的夸赞,认为这些垄断行为体现了高超的经营智慧。在此基础上,他还建议国家的统治者们学习这个手法,将其作为“普遍适用”的敛财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垄断组织开始出现,所谓垄断组织是指在同一工业部门里,一些大型企业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它把许多中小企业合并成大型企业,把许多分散的资本家合成集体的资本家。
德国的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卡特尔(Cartel),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联合,达成有关市场划分、产量、价格等方面的协议以垄断市场。它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初级形式,各个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且经营水平、经营规模、产量等没有太多的差别。卡特尔是为瓜分销售市场、确定产品产量和价格而成立的联合组织。1875年时,德国的卡特尔只有8个,30年后达到了385个。
俄国的垄断组织主要是辛迪加(Syndicat),辛迪加是垄断组织的一种中级形式。参与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独立性,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由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办理。各企业间争夺销售份额,一般存在一个领头大企业。俄国1902年成立的五金制品销售公司所联合的大工厂数量不超过该部门工厂总数的20%,却控制了全国冶金生产的80%以上。
托拉斯(Trust)是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形式,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完全合并起来,集中为一个大股份公司,由理事会统一管理,原先的企业主成为股东,按股领取红利,美国最早出现的托拉斯性质的企业机构是1870年洛克菲勒家族的美孚石油公司。1879年,它正式宣布为托拉斯,此后十年,它垄断了美国石油生产的90%,并有7万公里的输油管、数百艘海轮、近400个煤气、电气、铜、铝等企业。1903年,杜邦财团成立了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火托拉斯之一。到1904年,美国共有445家托拉斯,它们吞并了近8700个企业,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公用事业、运输业等占据垄断地位。
还有一种最复杂的垄断组织形式叫康采恩,它是在垄断企业取得统治地位,并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把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组成的一个多种企业集团。如日本的三井财阀以三井命名的公司统辖下,从事纺纱、造纸、电气、矿业等企业。三菱财阀则在三菱合资公司下握有海运、造船、矿业、造纸等企业。
垄断意味着统治,不再进行相互竞争,垄断者扼杀那些未参加垄断组织而又不屈服于自己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在自己的工业部门里建立起统治关系,但垄断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产生绝对的权力,也生产对权力的抵抗。在垄断组织发展壮大的同时,工人们的联合组织也在十九世纪末大规模的工潮之后,出现了一批成员众多、非常有影响的大工会,比如铁路、煤矿、钢铁、运输业工会等等。
工会的前身是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们按照行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的工艺与价格标准,并且为本行业中的工匠发放执照。工匠如果不成为行会会员,就无法从业。而要成为工匠,则必须当很长时间的学徒。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新的工人也在冲击着传统工匠的垄断地位。面对这种情况,行会的会员们在新的工业体系中建立了新的组织,区分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通过行会与资本家们计价还价,为自己的会员争取利益,甚至垄断行业的就业,也从此衍生出各种执照与资格认证制度。
19世纪8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他们用各种手段,迫使工人每天从事长达12到16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劳动。美国广大工人逐渐认识到,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必须进行斗争。
1881年,龚帕斯代表美国雪茄工会出席在匹兹堡举行的全美劳工大会并被选举为新成立的“组织行业和劳动工会联盟”的副主席。他领导联盟成员着手废除在纽约随处可见的血汗工厂。接下来的几年里,龚帕斯逐渐成为全美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领导美国工人组织通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8小时”而战斗,并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娱乐!劳动者创造全部财富!”等口号。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工人举行大罢工,龚帕斯在芝加哥的工会广场向成千上万的工人发表演讲。那一天,以芝加哥为中心,美国全国约35万工人参加了罢工和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场斗争撼动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做出了让步,美国工人的这一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世界各国的工人团体在这一天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许多国家还放假一天。
《罢工》The Strike/罗伯特·科勒 Robert Koehler /1886年/布面油画/185.4×280cm/私人收藏
德国画家罗伯特·科勒( Robert Koehler)的画作《罢工》就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矿工为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向煤矿主争取权利的场景。画中远处的城市上空中黑云笼罩,一个个工厂的烟囱如森林般树立,冒着黑黢黢的浓烟,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处贫瘠的土地显得是那么的荒凉,只有两座建筑伫立于此,工厂里的烟囱里没有烟雾冒出显示出此处的工厂已经停工。
在画面近处的办公楼前,衣衫褴褛的工人们群情激愤地向站立在站立在台阶上的工厂老板诉说着什么,远处还有正在往此处赶来的工人,或跑步快卡、或互相交流,讨论着发生的事情与可能面临的情况。一个中年工人已经正在弯腰捡起地上的石头,看样子他准备要进行暴力打砸行为了。
而是画面的另一面,办公楼的拐角处,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手里拉着一个小女孩,两个人的目光分别望向不同的地方,母亲的目光望向工厂老板的方向,也许是在寄希望于资本家能发发善心,满足罢工工人的条件,能够让她养活她的孩子们;而小女孩目光则好奇地看向了正在捡石头的男人和讨论着罢工的工人们,也许她内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各种行为的疑惑。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会是工人对抗资本家的前线,作为斗争载体,但其中存在一个矛盾:工会既要就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工人的条件进行谈判,也要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斗争工具,因此,在工会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的工会逐渐从制度外的反抗性组织向制度内的合作性组织转变。虽然仍然会不断发生罢工,工会组织也逐渐发展出了一整套与资方谈判的手段,并且越来越多地致力于推动劳工权益的立法。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保护妇女与儿童权益等工会的诉求,在一系列的案件中被反映出来,也被立法认可与保护起来。
1913年上台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内阁中设立了劳工部,他任命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劳工部长威廉·威尔逊就是矿工工会出身的工人领袖。劳工部的设立与矿工威尔逊成为第一任部长,标志着美国劳工运动从体制外的造反运动发展为体制内的以谈判与政治参与为主轴的运动。也就是说,劳工运动成为美式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就是共产主义运动里的改良主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