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1)

我的生活日记

《儿时记忆》

之《动物情节》

程党会

引子

我们小的时候是没有幼儿园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正规的学前教育了,小孩上小学前都是在家里呆着的,但那时的小孩子好像比现在的小孩子过得更快乐,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也要更加的丰富多彩一些,既不受幼儿园老师的管束,也不用写任何形式的作业。

       小时候的我们既不用早早地就学习加减乘除,也不用那么早地就背什么唐诗宋词的,哪像现在的家长恨不得把幼儿园的娃当中学生去教,既逼得娃很不快乐,也弄得家长很不舒心,那时的我们就知道吃完饭了出去找小伙伴们瞎玩。本文想专门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常进行的各种“捕猎”活动。

1、灌黄鼠

每年的夏秋两季交接之际,夏季作物刚刚收完,秋季作物尚未出苗或者苗还很小,地里的黄鼠窝就会暴露无遗,此时正是我们抬水灌黄鼠的最佳时段。民间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端午节灌黄鼠,六月六黄鼠臭”,就是说五月五到六月六是灌黄鼠的最好时机,一旦过了六月六这个节点,黄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股臭味,即使费工夫灌来了也不能玩了。

       我们一般都是两个人抬一桶水或者五六个人多抬几桶水,然后浩浩荡荡地开赴野外的庄稼地里,找到黄鼠窝以后就开始灌黄鼠,一个人负责给窝里灌水,其余人负责在窝边蹲守,随时准备捉拿被水灌出来的黄鼠,抓到黄鼠后会几个人配合给它的腿上或脖子上绑上绳子,为了防止它咬人,有时也会把它装进提前准备好的口袋里。
       运气好了能从一个窝里灌出好几只黄鼠,运气不好了可能浪费完一桶水却连一只黄鼠都没有灌出来,说明这个窝里这会没有黄鼠,有的话肯定是能灌出来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灌出来了黄鼠,却因为蹲守的人员手脚不利索而被它从眼皮底下逃跑了。灌来的黄鼠主要是用来当宠物玩的,我们一般都会用绳子牵着它们玩的。
       黄鼠一般都是会咬人的,为了不让它咬伤我们,我们常会用一颗蒜瓣强塞进它的嘴里,它的牙齿受到大蒜的刺激作用后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咬人的功能,记得我们把这项工作叫做给黄鼠劁(qiao)牙。
      劁了牙的黄鼠我们就可以大胆地牵着玩了,我们经常会用食物引诱它两只前脚离地,头部一个劲地向上伸,有时也会用一根小棍子牵住它两只前脚往上伸拉,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就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的,不用食物引诱也不用小棍牵引就能自动完成的,我们只需要发出一句口令“爪起来!”,它们就会很听话地把前爪爪起来的,有时候两只前爪还会在胸前像拍手一样的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2、上树捕蝉

每年到了暑假前后,树上生存的很多只瓜子蝼(学名叫蝉)就会放开歌喉大声歌唱,此起彼伏地发出一浪高过一浪地滋滋滋的长鸣声,给本来就很酷热的暑假带来了更多燥热,这个时候也正是我们小朋友上树逮瓜子蝼的大好时机。那时的小孩基本上都是野性十足的,几乎是没有人不敢上树的。

       上到树上以后,就会循着叫声去寻找猎物,找到猎物后就会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逐渐靠近,到达适当的距离以后,就会一只手抱紧树枝,另一只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用手捂住瓜子蝼,然后再慢慢地把它抓到手心里,装进提前预备的布袋子里,再不慌不忙地下到地面。
       瓜子蝼和黄鼠一样也是我们的宠物之一,我们会给他的腰部而不是腿部绑上绳子,因为它的腿比较细,容易在挣扎着飞出时把腿拽断而逃脱的。上树捕蝉时运气好了还可能会看到传说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千古奇观的。

  绳子绑好后我们就会牵着它玩,眼看着它一次又一次地想飞却飞不掉,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心中不由得会生起一种美滋滋的满足感。记得瓜子蝼的叫声特别嘹亮甚至有点刺耳,每当我们不想让他叫的时候,常会用手捏住它身上的发声器使它发不出声来。

3、逮蚂蚱

暑假前后我们还会去苜蓿地里或收割完麦子的麦茬地里逮蚂蚱,逮回蚂蚱前一般都要先提前用麦秆编好蚂蚱笼子,以便辛辛苦苦逮回来的蚂蚱能有个安居之处,蚂蚱笼子一般都是家里的大人给娃编的,小孩子一般都不会编的。

       逮回来的蚂蚱一般都会在家里养上若干天的,它们会不定期地进行个人独唱或者集体大合唱的,有些家长因为在地里干活累了一天,晚上被吵得难以入睡就把娃的蚂蚱给扔到野外去了。
       蚂蚱有公母之分,公蚂蚱屁股后面都长着一把和它身长差不多一样长的刀子,我们把共蚂蚱常叫做“刀刀蚂蚱”,母蚂蚱的屁股后面则长得齐刷刷的。
       我们逮回来玩的一般都不是公蚂蚱而是母蚂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是我们小小的年纪就这么好色,而是因为他们屁股后面的长刀子很有可能会伤到我们。

4、掏鸟蛋

我们当地的鸟类主要是雀(即麻雀)燕雀(即小燕子),麻雀的窝一般都建在树上或者房檐上,而燕子的窝一般都建在每家的房子内的墙上,以门道(即前房)为多。鸟类的窝大都是自家搭建的,但有个别燕子的窝却是主人有意为燕子搭建的,这是因为大家觉得燕子不但美观漂亮,而且吉祥喜庆,普遍认为“燕子到家福就到家”,觉得燕子能来家里安住,就会给家里来给大富大贵。

       小时候我曾亲眼看到过燕子垒窝的详细过程,它们会把经过其唾液处理过的富有粘性的泥草一口一口地叼回家里来,然后一口一口地吐到墙上,然后再逐渐的向空中延伸,从侧面看鸟窝大约是一个倒立的直角三角形,也就是呈现上宽下窄的分布,真不知道燕子是怎么样把握这个复杂的力学平衡的,而不至于上部坠落的,搭建一个鸟窝最少需要四五天的来回奔波,真不知道它们搭建一个鸟窝到底需要反反复复地跑上多少个来回。
       掏鸟蛋时就得根据鸟窝的布局来具体问具体对待了,如果想掏雀蛋,要么直接上树,要么端着梯子上房檐,因为雀窝不在树上就在房檐处的夹缝里;如果想掏燕雀蛋,就得端着梯子上墙去,因为燕雀窝一般都在门道里的侧墙上。掏来的鸟蛋一般都会煮着吃或者炒鸡蛋似地炒着吃,记得鸟蛋一般都是花皮的,甚是好看,吃起来味道好像也要比鸡蛋香上几分的,长大以后在火锅店里见了鹌鹑蛋,才觉得鸟蛋原来和鹌鹑蛋很像呀。

5、逮麻雀

小时候麻雀既是我们小伙伴们的玩物,又是我们的食物,捕猎到的麻雀我们一般先会给腿上绑根绳子玩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把它烧熟吃掉,具体的吃法和死吧牛相同,后面再做介绍。为了捕捉到麻雀我们一般会采用两下几种常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待落在地面上觅食或者停留在树上、墙上、房顶上、电线杆上休息的麻雀我们就直接用弹弓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出其不意法”,但会避免不了地会有一些麻雀被打死或打伤,觉得没有玩的价值了就直接烧熟吃掉。

       第二种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叫作“守株待兔法”,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筛子下面放上一点引诱麻雀的食物,用棍子把筛子一边的边缘撑起来,并给棍子上帮一根长绳子拿在手里躲藏起来,等发现有麻雀进筛子地下吃东西的时候用力猛拉一下绳子,这样麻雀就被扣在筛子下面了,然后我们再去不慌不忙地从筛子底下把麻雀抓住,这种方法有时还会同时逮住好几只麻雀呢。

6、灌屎巴牛

小时候除了抬水灌黄鼠以外,我们还会抬水灌死巴牛(学名屎壳郎),屎壳郎的窝一般都不太深,用不了多少水就能把它们从窝里灌出来,不像灌黄鼠那么费水的。

       屎壳郎有公母之分,公的我们叫它钉钉牛(因其头部有两个钉状突起而得名),母的我们叫它排排牛,我们会先让他们像羊一样地犄牛打架,玩腻了再把它们烧熟吃掉。
       记得屎壳郎都有一个不良的爱好,那就是普遍喜欢滚着一个比自己体重大若干倍的粪蛋蛋玩,而且采用喜欢头朝下的姿势,用两只后脚蹬着粪蛋蛋倒着行走,甚是不可思议。
       屎壳和郎麻雀的吃法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先把它们包裹在泥团里,然后架在火上烧烤,若干分钟后感觉应该熟了的时候就把泥团取下晾冷,然后再拨开泥团,撕开躯体,等里面的熟肉体裸露出来的时候就撒点食盐,然后我们就能美餐一顿了。记得麻雀和屎壳郎的体内几乎全是瘦肉,不像蚂蚱体内肥肉居多。那时的我们要想正儿八经吃一顿猪肉的很困难的,一般都只能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猪肉的,更别说吃鸡鸭鱼肉了,想都不会想的。

7、自己养蚕

小时候我们还喜欢采摘桑树的叶子自己养蚕,那时候桑树很少,记得我们村只有平娃、庆娃、朝选三家及我伯父家有桑树,且每家也只有一颗,每到夏忙来临之际,正是桑葚成熟之时,这时大家就会不时地去这几家的桑树下捡拾桑葚,特别时刚刮完大风的时候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前去抢拾,即使掉在泥土地上已经弄脏了大家也是不会嫌弃的,照捡不误,大不了回去用水洗一洗再吃。

       吃完桑葚一个个的手掌和嘴巴都会变得黑乎乎的,我们村有一个小我五六岁的男孩子,生下来嘴角处就有一小片黑色的胎记,结果就被他的伙伴们起了个“桑葚嘴”的外号,直到现在他们还这么叫着。
       桑树除了所结的桑葚爽甜可口可供我们食用以外,它的树叶还是养蚕的好饲料,桑葚未成熟前就有人开始养蚕了,眼看着从长宁集市上买回来的小得像虮子一样的黑色小蚕蛋一个个逐个地变成了会蠕动的小蚕,完成了一次不动到动的质变。
       蚕卵变成小蚕以后就得及时地去采摘桑叶,再看着小蚕一天天的长肥长大,且颜色越来越白,水嫩嫩胖乎乎软绵绵的,甚是好看。
       直到后期吐尽五彩斑斓的蚕丝并把自己作茧自缚地藏进各自亲手制作的蒙古包里安养生息,甚是好玩。
       再过一段时间它又钻出蒙古包华丽转身变成一只飞蛾,并开始在一张纸上摆蛋排卵,从而完成了它充满传奇的短暂一生,真是好神奇呀!

8、逮蝌蚪

小时候每个村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涝池,涝池一般都在村外不远处一个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用来收集每次下大雨时从全村四面八方所排来的雨水,所以一年四季涝池里面都会有不少的积水,平常妇女们会搭帮结派地去涝池里洗一家大大小小好几口人的脏衣服,到了热天涝池就成了小孩们sa水(游泳)的好去处。

       到了秋夏两季,涝池里还会滋生出很多的青蛙和癞蛤蟆,经常会出现蛙声一片的景象。我们这些小孩不但会去逮青蛙玩,也会逮它们的小蝌蚪玩,但没人去逮既丑陋又恐怖的癞蛤蟆玩的。
      小蝌蚪滑溜溜的,很不好抓的,我们一般都不是用手直接抓的,而是用口被扎住了的衣袖或者裤腿把蝌蚪连同身边的水一起收进去的,再把水一点一点地淋掉的,有时也会把蝌蚪和水一起装进瓶子里拿回去玩的。
       记得青蛙和癞蛤蟆都是由小蝌蚪发育而来的,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像鱼儿一样。很难想象它们后来是咋变成青蛙和癞蛤蟆的。
       我一直在纳闷,青蛙和癞蛤蟆的蝌蚪到底有没有啥形体上的区别呢?到了冬天,涝池就结冰了,这里又成了小孩们的溜冰场。

9、养兔子

小时候我还养过兔子,记得大我四岁的我小舅他之前就已经在他家养了一段时间的兔子了,而且已经繁殖到七八十只的规模了,小舅听说我想养兔,他就不非常大方地送给了我五六只的种兔,并给我叮咛说兔子不好养呀。

       有了种兔以后,我就变得非常的勤快了,不是每天去地里给兔子拔草,就是每天上树给兔子采摘能吃的树叶,记得兔子的食物是很杂的,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它都能吃,所以兔子养起来还是比较省心的,根本就不愁会弄不到吃的。
       兔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每一个月就可以下一窝崽,不像多数动物一般都是一年下只能一次崽,少数动物比如猪好像是一年可以下两次崽。一个月之后我家就开始有种兔下兔娃了,一窝一般都能下七八只,最少也下三四只,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兔子已经繁衍成了拥有四五十只成员的一个大家族了,就别提我的心里有多么高兴了。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起来,发现死了两三只,我就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把它们埋到野外的地里去,没过几天又出现了大批的死亡,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后来才听人说,搞养殖首先要搞好的工作就是防止瘟疫,可是小小的我哪知道这些呀!父母整体忙得根本就顾不上管这些兔子的。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个个离我而去,我的养兔爱好也就到此结束了。
       听人说这样死了的是兔子可以吃的,因为没有用过任何的药物,我就在后来的那段时间里,不断摸索式地学着杀了不少的死兔甚至活兔,也算是过了一段吃兔肉的瘾。虽然没有学会养兔的技术要领,但却学会了兔子的解剖方法,知道那些部位能吃,哪些部位不能吃应该扔掉。

10、逮蝎子

逮蝎子可不少为了玩的,而是为了卖钱的。记得那时的长宁药店里,每斤蝎子的收购价是五块五毛五,已经很贵很贵了,相当于一个大学的本科生刚毕业时工资的十分之一了。记得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了属于六类地区的汉中市,第一年是见习期,每月才挣46元,第二年转正后每月可挣56元,关中地区属于八类地区,能比汉中每月多挣两块五毛钱。

       面对天价的收购价,逮蝎子卖钱挣学费就成了很多娃的选择,逮蝎子时被蛰得浑身发肿的事情时有发生,尽管有如此大的风险,但还是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听人说蝎子是不吃什么食物的,也有人说蝎子是吸风耙屁的,到底什么情况我至今也不太清楚。
      到了晚上,我们就两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拿手电,一个人拿提前用两根筷子制作好的简易夹子,一个人拿着一个比较大的用来装蝎子的玻璃瓶子,然后就开往比较老旧的土墙或者土壕的塄坎去了。记得每遇到刮风的晚上,我们就会收获满满,原因是听人说刮风的时候蝎子们就出来乘凉来了,所以我们才能逮到更多的蝎子了。

作者简介

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武功、河南、北京、西安、杨凌等九所中学任教。

电话 13060394871

微信 cdh13060394871

QQ 361033464

更新于 2020-06-15

来自作品集儿时记忆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我的小时候

    家乡的麦田泛起了金黄色,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又到了欢乐的儿童节.我喜欢这样的节日,感受到自己还有孩童一样的天真和烂漫的笑容,我感到很幸福.那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的小时候,聊一聊那个属于我们的快乐时代. ...

  • 【十三爷】 / 王丙权

    <十三爷> 作者  /  王丙权 多少年以来,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经常是一年四季难得回家一趟.在打工的日子里,心情不免随着工作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喜优皆有.喜时心情激荡欢乐无比,非常想把 ...

  • 【涝池】/ 赵春风

    涝池 赵春风 40多年前,他住在胡同里,所谓胡同,就是一条在自然冲击的基础上人工凿成的壕沟,在壕沟两边挖窑洞居住,现在称为穴居. 胡同里住8户人家,缺水,条件好的两户人家有水井,水井打得很深,天稍旱就 ...

  • 一只麻雀

    朋友发朋友圈,一只毛没长全的小麻雀.精心准备的绒布,依然难以掩饰它的恐惧,它就那样瑟缩着,惊恐地看着陌生的环境. 朋友说,车库前捡的.可能是风大雨大,从哪个地方的鸟窝里掉出来,跑到这里来的.不知道鸟妈 ...

  • 颍湄脞録︱兔子不搁那窝里

    颍湄脞録︱兔子不搁那窝里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 ...

  • 悦读时刻‖王明忠作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难以忘怀的画面 文|王明忠 一.生命通道 某日闲暇于市郊林荫路散步,路旁草丛里陡然跃出一只青蛙,当发现落于水泥路面立刻变得慌乱起来,随即三窜两跳跨越三米宽的村村通,扑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北京童谣与合唱《水牛儿》,ByeZooChoir演绎儿时记忆

    童声合唱<水牛儿> 词曲:孙骁 编曲:孙玥 指挥:孙玥 演唱:ByeZooChoir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孙骁老师的创作保留了熟悉的旋律,带着一股温柔. ...

  • 儿时记忆 驴打滚这样做最好吃,你之前做对了吗?

    自己动手吧.比外边卖的还要好吃.真材实料 By forest森淋 用料 糯米粉 150克 纯牛奶 170克 红豆沙 150克 黄豆粉 80克 白糖 30克 黄油 10克 做法步骤 1.食材6种 2.糯 ...

  • 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儿时记忆中秋季最暖心的一道汤

    秋渐渐浓了,夜也渐渐凉了,窗台上的花渐渐凋零,枯草也显得别有一番景色,菜地里的南瓜黄澄澄的好不诱人.在这个深秋的季节,我又一次感冒了,于是我想起了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 甜蜜顺口的南瓜,清香软糯的疙瘩, ...

  • 四合院里的童谣:最纯真的儿时记忆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那些童年里伴我们长大的小生命,小兔子.小鸡.小蜻蜓--奶奶从院子里摘下的柿子,妈妈精心呵护的丁香 ...

  • ​品读 | 长大后,那些时常泛起的儿时记忆

    作者:夏飞雄 来源:<品读>2021年第4期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老家坐落在一个偏远山区的丘陵小镇.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小到在地图上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找到. 小镇只有一条窄窄的街 ...

  • 儿时记忆·三月三儿

    "三月三儿,炒苞谷花儿","三月三儿,茅芽儿尖儿"--生长在农村,是一种幸运:儿时的记忆,充满欢乐与笑声. 在老家湖北竹溪,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撒黑影子(即刚刚入 ...

  • 小提琴| 快乐六一·重拾儿时记忆

    快乐六一·重拾儿时记忆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小提琴(西安)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我的思绪也一下回到了童年-- 那天早上我起的特别早,穿着老妈新买的绣 ...

  • 儿时记忆 [七律]

    儿时记忆尚朦胧,爱玩戏游尽不穷. 上树爬高尝野果,下河洗澡捉鱼虫. 童心未泯浮烟里,快乐无忧岁月中. 打斗比拼不知累,花儿怒放好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