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角力:7000元的联想拯救者7000P谁更香

随着在游戏本领域越来越出色,联想拯救者开始出圈。凭借性能优势,它也很好地弥补了主流机型轻薄化专用U系列处理器之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因此,在7000元这个略高于主流的价位上,性能与功能平衡的水桶机更香,也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联想拯救者不仅拯救了游戏本市场,而且拯救了选择越来越少的性能机市场。诸如有编译需求的码农、各类长短视频制作者,一度因为主力工作机型向更轻薄、低功耗的U系列处理器平台迁移而没了选择,如今就可以选择更好地释放CPU及中高阶独显性能的游戏本了。

大同与小不同

除了7000元的价位,是很多游戏玩家的预算中值,更重要的因素是,联想在这一产品节点上提供了Y7000P(英特尔11代酷睿H45系列处理器)和R7000P(AMD锐龙5000H系列处理器)等两款完全相同的产品——除了处理器。而且7000P的“P”,代表着更高的CPU及GPU性能释放,在相同的配置下,峰值性能持续时间更长。特别是在2021款产品上,无论是Y还是R,除了均可开启野兽模式外,还都加入了GPU Dynamic Boost 2.0技术,因此不存在GPU指标差异或与CPU争抢散热资源的问题。

基本配置方面,Y7000P与R7000P可谓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开机或不看掌托上的平台标志、USB-C接口符号,一般人还真难区分出它们。

至于如何在酷睿i5-11400H与锐龙7 5800H之间选择,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性价比的因素。最近,联想大幅调高这一配置的R7000P价格,参照该机的测试数据,无论是对游戏玩家还是对其他性能需求用户,新价格都不太理想。

用代号为Tiger Lake-H的6核的酷睿i5对比8核Zen 3架构的锐龙7,单从下表汇总的关键技术规格上来看,锐龙7都有着明显的优势,酷睿i5仅有最大加速频率和CPU集成的PCI-E版本更高的零星优势。

不过,上升到平台层面,两机关键技术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成为Y7000P与R7000P真实性能及特性表现的分水岭。在老生常谈I/O接口方面,“只”配备了4GB GDDR4的GeForce RTX 3050 Ti更依赖系统内存分担缓存压力,因此对PCI-E通道带宽相对敏感,这方面酷睿平台扳回一城,Y7000P提供了两倍于R7000P的显卡带宽。另外,Y7000P很好地利用了CPU直接集成的20条PCI-E 4.0通道,“只”给了GPU 8条,而其余的则分给了直连CPU的SSD、两个各拥有40Gb/s带宽的Thunderbolt4/USB4,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数据传输,较R7000P都有2~4倍的性能优势,功能优势则更明显。另外,由于AMD没有相关业务,R7000P使用了英特尔提供的Wi-Fi 6模块,因此,Y7000P在这方面有着价格与性能的双重优势。

游戏分高下

只谈游戏虽然略显偏颇,但游戏能使电脑的性能高下立现。就算平台有再多特性差异,Y7000P与R7000P终究用着相同的GeForce RTX 3050 Ti,要知道,没选Y7000与R7000对比游戏性能,其根本原因就是两机显卡虽然相同,但受制于散热,R7000的GPU频率有所调降,两机没有做到GPU参数完全相同。

如前所述,除了接口带宽相差一倍外,Y7000P与R7000P的GPU特性再无差异,无论是野兽模式、Dynamic Boost 2.0还是DDG 2.0(独显模式)也都向两机开放。

Fn+Q切换至野兽模式之后,RTX 3050 Ti的运行频率较此前提升100MHz,相应的TDP也从60W开放到95W。两机的CPU性能释放水平设定相同,均为单烤75W、双烤的55W(GPU 80W),开启Dynamic Boost 2.0且GPU满载之后,CPU进一步下降到30W,GPU可Boost到95W量级。

通过直接的“暴力”散热以及提高温度门限,野兽模式以略微牺牲使用舒适度的方式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Dynamic Boost 2.0功能的开启,会令热进一步向GPU集中,散热器负载也更大,相应的,机身表面温度、最高温度(通常为GPU)以及散热噪音等方面也有所变化。在散热模式方面,Y7000P与R7000P的逻辑完全相同,也呈现出几乎一样的测试结果。独显模式对功耗层面的影响可以忽略。

不过,到了GPU频率提升所能带来的游戏帧率提升水平来说,结果就非常值得玩味了,同时也给玩家压榨极限游戏速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NVIDIA为只支持Optimus而不支持类似DDG 2.0(独显模式)的机型,在自动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Advanced Optimus模式。同时,RTX 30系列GPU中还带来了RT和DLSS 2.0的新图形特性,AMD开放了Resizable BAR特性,英特尔则为移动平台提供了PCI-E 4.0接口,几项特性的组合,对不同类型的游戏性能表现有着各不相同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在11代酷睿与锐龙5000上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如果游戏中CPU的负担(频率受限)较高,开启Dynamic Boost 2.0带来的性能增益就小,甚至呈现负优化效果;RTX 30系列开启RT特性后的速度损失小于RTX 30系列,档次越高影响越小,而作为次入门级产品的RTX 3050 Ti,帧率下降10%~15%;DLSS特性对帧率的帮助非常明显,代价是牺牲主体以外区域的画面精细度,分辨率越高越明显,但对RTX 3050 Ti流畅运行的1080p分辨率来说,这种画质影响较小。

在超高画质下,RTX 3050 Ti并不能使《绝地求生》运行速度超过两台机器屏幕的165Hz,因此可以说GPU性能释放得相当充分。在这种状况下,开启野兽模式为GPU加速,可以获得相对立竿见影性能提升。同时,轻CPU负载,更考验其极速响应能力,酷睿与锐龙之间的差距相当明显。

直接开启野兽模式,对《孤岛惊魂5》的性能贡献非常有限。Y7000P与R7000P的性能表现一直处于伯仲之间,随着图形负载逐渐增加,硬件平台对游戏的优化作用逐步显示出来。同样,与NVIDIA合作开发,令这款游戏可以从其新技术中获益,无论是采用Advanced Optimus模式还是开启DLSS,都能获得相对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与《孤岛惊魂5》相反,《战地5》较少采用RTX 30的新技术优化,显卡的瓶颈作用十分明显,Y7000P与R7000P的性能更是相近,CPU的不同难以影响整体发挥。

直接开启野兽模式,对R7000P玩《古墓丽影:暗影》来说是负优化,运行速度不升反降,显卡开启更多优化功能后,速度才开始回升,但仍明显落后于Y7000P。GPU不合理地获得了过多电力供给,CPU性能不足拖累了整机表现。

《全面战争:三国》需要大量的CPU负载处理AI运算,当GPU获得不了更多CPU资源支持时,其自身性能发挥也受到相应的限制。AI处理一直是酷睿平台的强项,11代酷睿更是加强了这一特性,即使将游戏AI处理量从默认值调升到256这样的高值,酷睿i5仍保持对8核锐龙7的领先优势,如果换用性能更好的GPU,这一优势还将被继续放大。

超高画质下的《赛博朋克2077》俨然已经成为GPU的个人表演,Y7000P与R7000P性能表现相同。而当开启DLSS功能后,游戏速度与CPU性能的关联度被放大,拥有更好突发性能表现的酷睿平台优势被放大。

无论是CPU负载较轻的高帧率游戏、CPU与GPU负载较为平衡的主流AAA游戏,还是画面特效丰富又复杂的AAA大作,搭配酷睿i5-11400H的Y7000P几乎没有败绩,而且各种GPU新特性开启时,运行速度逐级上升,未出现异常波动。

在CPU与GPU出现供电/散热竞争时,过度激进的GPU保障策略,对发热量更多大的CPU很不友好——性能被压制,无法与GPU协同形成无短板的“水桶”。

Resizable BAR技术可以让CPU不再受一次性“只能”读写256MB显存的限制,单次可调用更大甚至全部显存,并且支持多任务并行传输,可大幅提升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凭借PCI-E 4.0接口的大带宽和低延迟优势,酷睿平台获得的性能增益更大。

从以上游戏测试成绩不难看出,即使是同款GPU、同样的散热设计,在不同处理器平台上所呈现出的性能表现也不尽相同。排除对GPU性能发挥影响力有限的PCI-E 4.0接口因素,处理器平台的影响不可忽视。

内容创作、生产力爆表

内容创作和生产力应用是高性能移动处理器表现爆表的两个显著应用领域,6核起步的45W级别处理器,无论是核心/线程数量还是可维持运转的高频率、长时间,都大比例领先于U系列产品。

对个人用户来说,通常的内容创作应用包括有视频/音频/图像处理,而科学计算/数据库分析/金融模型、Office应用则属于生产力领域。

无论是Tiger Lake还是Zen 3,都宣称较前代产品有两位数的IPC性能提升,若非架构革命,如此大幅度的IPC提升再辅以更高运行频率×核心数量,新产品的表现都非常令人期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iger Lake产品取得了Cinebench这样纯并行应用的性能优势,使得两款处理器在此项目上的较量,从一边倒向互有胜负转变,未来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

在相同核心/线程数量情况下,酷睿i5-11400H比锐龙7 5800H有5%的性能优势,这还没将“6核”后的锐龙7 5800H全核频率提高算在其中。Cinebench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处理器纯渲染过程,而加入架构和指令优化因素后,结果有所不同,再加上处理全流程,结果大不同。

在整个包括有Lightroom特效处理、Photoshop图片编辑、Premiere Pro视频特效/编辑处理的工作流中,总计10分钟的批处理时间,共导入24.2GB素材、输出5.3GB成品,期间共读65GB/写45GB数据,Y7000P比R7000P快了近1分钟时间。除渲染环节外,Y7000P在其他所有环节中都更快。

这还是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置SSD上的结果,数据读取和写入时间只反应出SSD及其接口的性能差异。如再考虑数据从不同接口的外置存储器复制进出的时间,这一差异将继续放大。总容量147GB测试安装包可选移动硬盘直接安装或复制到内置硬盘上再安装,凭借PCI-E 4.0 SSD+Thunderbolt 4 PSSD的组合,Y7000P只工作了一小段时间,就在一直等待R7000P完成同样的工作,后者得使用PCI-E 3.0 SSD+USB 3.2Gen2 PSSD组合。

显然,R7000P在移动硬盘上直接安装时间太不经济了,足足要多花2小时时间;复制到内置SSD上的操作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是如此一来,512GB的SSD空间所剩无几,必须先安装需要大容量安装缓存的软件,安装并行度也有所下降。相比之下,Y7000P可以直接在移动硬盘上直接安装,时间与R7000P复制再安装相差无几;要不是移动硬盘内置的SSD标称速度“只有”2100MB/s,发挥不到Thunderbolt 4接口速度的一半,Y7000P的安装速度还会更快。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从简单的游戏或多媒体渲染向生产力、日常桌面使用场景切换,单纯的处理器或SSD等某个零部件的性能优势,逐步向平台整体水准迁移。在SYSmark 2018测试中,英特尔找回了领先的优势,这一传统优势项目一度被对手追上。拥有更多核心/线程的锐龙7 5800H同时处理多个有效负载的能力更强,在Productivity(生产力)项目上追上了酷睿i5-11400H,但在其他两个项目:创造力和响应性明显落后,反映出它在多媒体工作流和多任务能力上的不足。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采用电池供电,也就是移动中使用的状态下,不同电池(均衡、安静)模式的性能损失有所不同。R7000P在安静模式下达到了略优于Y7000P的电池续航时间——80Wh、392min,但付出的性能代价非常大,剩下不到6成,而Y7000P只损失不到1成。

竞争激烈,答案显而易见

无论是不同类型的游戏还是内容创作与生产力工具,英特尔与AMD两家高性能笔记本电脑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相对好的整机价格——GPU不变,推动PC厂商加速上量,更多的机型与产品被投入市场。

但是从这一次双方对标的产品表现来看,酷睿仍然拿到了更好的游戏表现与内容创作/生产力性能表现,哪怕“只”是6核的酷睿i5-11400H。构建起这一性能优势的根本,并不是规格表上显而易见的核心数量,而更依赖产品的体系表现。从硬件本身的功能、特性组合,到游戏、软件的优化开发,英特尔多年构建起的体系优势,有待AMD突破。除了NVIDIA的GPU之外,第二甚至第三品牌高性能GPU的突破也将到来,能否改变游戏/高性能本的市场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