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班中的孩子

“养育”班中的孩子

潘丹丹

本周批注阅读《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他划底线》,我虽然还没有孩子,不能切实体会养育孩子的过程,但是我班中的学生就如同是我的孩子,如何“养育”他们,我需要吸收更多的经验。文章中说,谈条件并不是鼓励;条件谈多了,影响孩子成长;谈条件不如划底线,我表示深深的认同。平时在班级中或多或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自以为是鼓励他们,可能反而让学生忘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管理班级的经验以及读文章的所获,谈一谈该如何“养育”班中的孩子。

1. 自己制定班规,做好约定。

文章中说到“南开校父”严修要求严家子孙不准剩饭,每天要恭敬问候家人,及时帮助有困难的邻人。这些是为人必备的道德素养,是没有任何理由必须要做到的。我管理班级的想法也是这样,有些事情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这是班级中的底线。因此,制定班规是非常重要的,班规是班中孩子行为的准则。但是太过强硬制定班规要求学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在学生读三年级的时候,在班级中开展了“大家共同制定班规”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可以做到制定较完善的班规。不出所料,当学生们一起制定班规时,一条条不能做的事情被学生罗列出来。例如:不能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要戴好红领巾和校徽;不能乱丢纸屑。凡是不可以出现的行为,孩子们都想到了,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规,大家一起做到遵守,这比班主任老师强硬要求学生做到要好的多。条条班规,自己制定,和老师约定,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明确这是自己本应该做到的。

2. 仅表扬批评,不作物质奖励

文章中提到宋嘉国的六个优秀的子女宋庆龄等,他的子女如此优秀正是因为宋嘉国认为爱孩子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不是当下的妥协,因而他总是鼓励孩子“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从不跟孩子谈条件。我对班级中的五项循环竞赛便是这个观念,有一段时间班级中的五项循环成绩特别差,小红旗只拿到2、3面,经常不是这个迟到,就是那个扣分。于是,我便就这件事情在班级里进行批评,指出没有得到小红旗的原因是在于班级中某几个孩子的行为没有做好,点明想在五项循环竞赛中取得五面小红旗必须要靠班里的每一位孩子,一个孩子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班级得不到小红旗,鼓励孩子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班级荣誉感。虽然接下去的一个星期,并没有马上拿全锦旗,但是随着不断批评点出问题,表扬行为有进步的同学,我班终于拿全了五项循环竞赛锦旗,并且很好的维持下去。带着物质的奖励并不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鼓励、表扬其实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真正的成就感。

3. 过班级集体生日,凝聚力量

每个学期我会选择一天,作为班级生日活动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批,一批上半年过生日,另一批下半年过生日。生日活动当天给过生日的每一位孩子带上生日帽,然后吹蜡烛,许愿,再上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愿望。农村学校的孩子有的甚至从来参加过这样的生日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养育”班级中的孩子,并不是用物质奖励去换取一个个成就,而是创设、鼓励、等待,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剩下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