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一六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一六
承前篇
继续分析构成水的名称的字。
二类水流的名称其字的构成方法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液体流动以使轻重平均之形是“水”字之范式。
汾:
《说文解字》:“汾,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声。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
《说文解字》:“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参见《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五十四》)
阴之正(别阴入阳象)分别相背之形是八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刀,兵也。象形。”。兵斩杀砍伐器之形是刀字之范式
八、刀两范式叠加:犹刀以剖解析物以别是分字之范式。
水、分两范式叠加:犹刀以剖解析水以别是汾字之范式。
汾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此以汾命名之水。又以水名来命名所在地之名。
《说文解字注》第2101页:“(汾)汾水。出大原晋阳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晋阳、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县县治东北有太原旧城。城中旧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晋阳城也。左传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卤、曰夏墟、曰晋阳、曰鄂。其实一也。周礼河内曰冀州。其浸汾、潞。左传曰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晋阳。晋水所出。东入汾。汾阳。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水经曰。汾水、出大原汾阳县北管涔山。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按许云出晋阳山与志水经不合者、志水经举其远源。许举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许意谓晋水卽汾水之源。所谓晋阳山者、葢卽县瓮山。在今太原县西南十里。晋水所出也。杜注左传曰。汾水出太原。与许合。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经阳曲县。至太原县城东。晋水入焉。又经清源县东南、徐沟县北。又经交城县、文水县、平遥县、汾阳县、孝义县、介休县、灵石县、霍州、赵城县、洪洞县、临汾县、襄陵县、太平县、曲沃县。至绛州城南。浍水入焉。又经稷山县、河津县。至荣河县北境入河。在龙门之南五十里。曰汾口。于古水道无大异。从水。分声。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谓汾卽坟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阳北山。汉志、水经说见上。郑注周礼亦曰汾出汾阳。冀州浸。周礼职方氏文。”
沂:
《说文解字》:“沂水。出东海费东,西入泗。从水、斤声。一曰沂水,出泰山盖青州浸。”。
《说文解字》:“斤,斫木也。象形。”。砍木之用具是斤字之范式。
水、斤两范式叠加:水流若受斤而折向者是沂字之范式。
沂水。出东海费东,西入泗。一曰沂水,出泰山盖青州浸。此以沂命名之水。又以水名来命名所在地之名。
《说文解字注》第2151页:“(沂)沂水。出东海费东。西入泗。东海郡费、见前志。春秋鲁季氏邑。今山东沂州府费县县西北二十里费故城是也。职方氏曰。靑州、其山鎭曰沂山。其浸沂、沭。郑曰。沂山、沂水所出也。在葢。前志泰山郡葢下曰。沂水出。水经曰。沂水、出泰山葢县艾山。许云出东海费东。说乖异者、葢沂山卽东泰山。是山盘回数县。今沂水出沂水县之雕厓山。卽沂山西峯也。又西北接大弁山。卽沭水所出也。前志曰。沂水南至下邳入泗。水经曰。沂水、出泰山葢县艾山。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又南过良成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许云西入泗、疑当作南入。然郦善长所据已作西矣。今沂水出雕厓山。东南流迳沂水县西。又南流迳兰山县东。又南流迳郯城县西。又南流入江南邳州畍。从水。斤声。鱼衣切。古音在十三部。按汉人多以为圻堮之圻。一曰沂水出泰山葢。此卽班、郑、水经之说也。许分为二说。则不谓雕。厓山卽沂山矣。如渭下之谓渭首亭与鸟鼠山为二说。靑州浸。”
沽:
《说文解字》:“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从水、古声。”。
《说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参见《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四》)
十、口两范式叠加:十、口相传之识前言者是古之范式。
水、古两范式叠加:十、口相传之识前言相当相值之水(众水混合汇集之入海口)是沽字之范式。
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此以沽命名之水。又以水名来命名所在地之名。
《说文解字注》第2164页:“(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渔阳下当有县字。说见邑部。渔阳郡渔阳,二志同。今直隷顺天府密云县县西南三十里渔阳故城是也。前志渔阳下曰: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水经曰:沽河从塞外来,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湿余水合爲潞河。又东南至雍奴县西爲笥沟。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淸河合,东入于海。淸河者,派河尾也。按凡曰出某县塞外,某县徼外,某县某方蛮夷中者,皆言其来之远,不可得其地名,故系之某县也。此云渔阳塞外,则非出渔阳矣。今直隷之白河,卽沽河也。白河远出宣化府独石口之独石水,合赤城水、龙门水东南流,迳宻云县西,与潮河合。潮河,古鲍丘水也。旣得潮河,西南迳怀柔县东南,南经顺义县东,至通州城北东南三面,俗称古潞水。又南迳旧漷县西。又迳香河县西南。又东南迳武淸县东。又东南入天津县畍,合诸大川由直沽入海,与郦注所述不甚异。程氏瑶田曰:俗谓沽水及郦注之独固门渔水蠃山皆在今之蓟州者,缪甚。玉裁谓方舆纪要谓汉渔阳在今蓟州,亦大缪。从水古声。古胡切。五部。今字以为沽买字。伐木郑笺曰:酤,买也。字从酉。”
泗:
《说文解字》:“泗,受泲水,东入淮。从水、四声。”
《说文解字》:“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属皆从四。(
),古文四。亖,籒文四。”。(四:从囗、从八)。
《说文解字》:“囗,回也。象回帀之形。”。将四周都围起来是囗之范式。
囗、八两范式叠加:方之围以分别相背之形是四字之范式。
水、四两范式叠加:言其水源有四者之水是泗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2146页:“(泗)泗水。受泲水。东入淮地理志济阴乘氏下曰。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过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又鲁国卞县下曰。泗水、出县北。西南至方与入泲。过郡三。行五百里。靑州川。出乘氏者、其远源。出卞者、其近源。过郡三当作过郡二。过郡二者、鲁山阳也。水经曰。泗水、出鲁卞县北山。西南过鲁县北。又西过瑕丘县。东屈。从县东南流。漷水从东来注之。又南过平阳县西。又南过高平县西。洸水从西北来流注之。又南过方与县东。渮水从西来注之。又屈。东南过湖陆县南。涓涓水从东北来流注之。又东过沛县东。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又东南过吕县南。又东南过下邳县西。又东南入于淮。此举卞县以下所经二郡也。卞县、今山东兖州府泗水县县东五十里卞故城是也。许不言水所出、但云受泲水。则又举其源之至近者也。水经言济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前志泗水至方与入泲。一谓济入泗。一谓泗入泲。郦氏泗水篇注云。泗济合流。故地记或言济入泗。泗亦言入济。互受通称。故地理志有南梁水入济之文。玉裁谓许言泗受济水、则与班殊。与水经合也。今泗水出县东陪尾山。西流迳曲阜北八里。又西南流。迳滋阳县东五里。转南流。与曲阜县之沂水合。入金口闸。又南流。迳邹县西南五十里。又南至济宁州天井闸。入运河。禹贡锥指曰。泗水自泗水县歴曲阜、滋阳、济宁、邹县、鱼台、滕县、沛县、徐州、邳州、宿迁、桃源。至淸河县入淮。此禹迹也。今其故道自徐州以南悉爲黄河所占。一统志引志云。金口之堰修。而泗水尽入于漕。从水。四声。息利切。十五部。按毛诗传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鼻孔相近,其流若分,故自鼻曰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