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路:论宋儒内圣化经学乃经学之歧途

圣也者,尽性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内圣外王之分判,前者为真谛、个人自知生活、心性、形上学领域,后者俗谛、大群共见生活、制度、世间法领域。二者一属自业一属共业,各有其本末体用;故为各自相对独立之不同领域,实为并列二维关系,并非本末体用之一维关系也。内圣化儒学无明确之制度之意识,将外王脱离制度去理解(仅理解为表面结果之治平);从而为将内圣外王二者理解为本末体用关系,以内圣为本为体,以外王为末为用,以为内圣可直通外王,由内圣开外王遂为宋学金科玉律;由此,外王失去独立性,而为内圣所吞并。
实则内圣不能直通外王。孟子曰:“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孟子此处先王之道即先王之法度,即自先王所传来之一套政教制度也。“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徒善不足以为政”皆言只有个人善心善行并不能开出治平,正是内圣不能直通外王也!“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则指出善心与善制为治平之两个相互独立缺一不可之必要条件。其中善制较之为政者个人之善心善行尤为重要,故此一节经文著力反复阐说者全在善制于治平之关键作用也!为政者个人之善心善行,内圣也;先王创作之善制,外王也;孟子此一经所论真衡平之论也,内圣外王之关系于此开示无遗矣!宋儒之学其所重唯在四书,然亦全是师心自用强圣经以就我,何曾得见四书之真!
五经皆以王道为框架也,内圣即隐含于此框架之中。书礼春秋以王道为框架,不必论;即诗易亦以王道为框架也。诗经在在阐王道,今古两家皆知此旨。不过前者以为未来大统之立法,故颂先周次鲁末商以鲁当新王退周商为二王后之旨也,思无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九州全球天下之旨也;后者以为姬周王道兴衰始末之陈迹,郑君诗谱即全依此旨也。朱子诗集传废序废传直接下注,不究圣人删作之意,唯以追究诗人原作之意为能事,诗经遂个人化破碎化,王道之维度全被遮盖矣!朱子之诗经遂为文学,非复经学矣!易经亦阐王道也。洪范“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汝(按王也)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此等谋及王自身卿士庶人犹不能决乃由史官卜筮以决之疑难必非个人之事,必系家国天下之大事也。三易本为春官太卜所掌,太卜为太史下属;总之三易之建立乃史官沟通天人之关键,王道不可或缺之部门也。易有三才之道焉;三才有本然三才,有王道三才;易经之所阐实为后者,即王道三才也。王道通三,王道三才之天道即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与天(天即昊天上帝也,详说则是以昊天上帝为中心之整个天神地祇人鬼之体系)之关系,洪范八政三曰祀之所阐者也;地道则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与大地以及大地上万物之关系,即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四曰司空之所阐者也;人道乃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八政其余四者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之所阐者也。总之华夏唯一政教全以规划人类整体生活为宗旨,个人境界之提升即在其中;故五经皆以阐大群生活之正轨为框架也,个人心性修养觉悟即隐含于此框架中也。故将五经作相对划分,以为书礼春秋说外王说大群生活,诗易说内圣说个人修养,此为大谬;以五经中绝无如彼佛老子教专说内圣之经也!
故宋儒之内圣化经学将本以外王大群生活为框架之经内圣化个人化,其结果是将经教子教化,将儒教佛老化,其欲僭为孔孟正传不可得也!
宋儒为排佛老,离开外王大路专向形上学用功,然于此等最用力处亦成绩欠佳,其形上学错谬粗陋,全不堪与佛老抗衡。此等之形上学,排佛老则不足,自伤则有余也。盖理学之辟佛老,以轮回问题为核心。如佛教、道教皆以为有轮回有鬼神有来生,理学为与之立异,故断然曰无。且不止此也,又造出一型合并无极、太极为一事之缘起学说以证成之。故中国断见(一死百了、无来生之见解)之泛滥,实始于程张发明理学之时也。熏习千年之久,于士庶已相当普及矣。五四后西学携科学断见入,二者里应外合,中国今日遂为全球最大最烈之断见国家。
此种断见学说将动摇儒教之根本。盖周孔之教,礼与仁而已。礼以鬼神为其大宗,(儒教一整套礼制皆建基于有上帝有鬼神有来生之缘起说上。)仁以诚敬为基始。持此断见,则必视礼为虚文。(理学家对先儒如实如理之缘起说悍然加以摧毁,曰无上帝无鬼神无来生,如此则儒教一整套礼制皆失其依据。犹之佛法无轮回而欲了生死然,遂成空中楼阁无病呻吟之愚民把戏而已。)如此则诚敬亦何由而生哉!(礼以敬字为精髓,不信有鬼神上帝,则敬字必无从说起。无敬字外则礼失其本而沦为虚文,内则仁无由至而成空谈。)是以内圣外王之道,皆因此而失其根据。呜呼,理学家诚周孔之罪人也。其辟佛老于佛老何伤,奈何恰伤及自教之根本焉。吾华国运自宋转衰,有由然矣!理学当负不可推卸之责也。(理学孕育壮大于两宋,至元明清三朝则贵为吾华之王官学,故于国运之盛衰自不能逃其责。)

黄七十九辛丑岁立秋第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三年七月十五

西历2021年8月22日成稿于曲阜

附:余东海文

【孟晓路一言三误】孟晓路说:“宋朝经学复兴,然为与长于形上学明心见性之佛老争能,亦将经学偏向个体形上心性发挥,从而偏离汉唐经学以外王为框架之大路,走入个体化心性化内圣化之小径。所以到了宋朝,经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经本的组织、解经方式以及内圣外王的关系上,汉宋都有很大不同。

宋学经本系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将儒学内圣化,先将心性儒学要典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提出与同属心性派之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专向个人心性修养发挥,构建心性化四书学体系,并以四书学诠释五经,将五经四书化,从而整个经学都心性化内圣化了。在宋人这个四书五经之经本系统里,四书表面上是五经的绪论和预科,但在实际上四书的地位已在五经之上,宋学重心实在四书,五经反为可有可无之陪衬。”

上述话语问题很多,概言有三。

其一、宋儒高张内圣学,并非为了与佛老争能,或者说,与佛老争能并非根本目的。在佛道两家的冲击之下,儒门淡泊,收拾不住,无数英才,皆归两家。宋儒“将经学偏向个体形上心性发挥”,是为了努力抵消两家消极影响,尽快培养儒家人才,以更好地保卫大宋保家卫国。

注意,程朱侧重心性,虽是外受佛道刺激,并未吸收两家理义。程朱的心性学是纯正的内圣学,是返回孔孟之本而开出来的,是将孔孟内圣学进一步精细化系统化。

其二、以外王为大路、内圣为小径之说严重错误。外王固然是大路,内圣更大,更加根本。外王扎根内圣,内圣开出外王。内圣外王并非并列关系,更加不能颠倒,大外王而小内圣。

其三、称四书为“专向个人心性修养发挥”心性儒学要典,偏见也。五经各有侧重,书礼春秋侧重外王,诗易乐侧重内圣。但这种侧重并不大,四书之侧重就更加轻微化,内外两学几乎已经平分秋色,既是心性要典,也是政治要典。                                                                                                                                         2021-8-22

【童庵先生简介 孟晓路,字庆福,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给自己的定位是体制内民间学者,长期致力于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中国原本教育学术体制,首创经史子器四学范式并提出四学书院理念。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佛学与西学》《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天下制度形上原理》《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大学中庸提纲并注》《太极图说研究》《弟子规出处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