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欢迎会 | 从今天开始,向着“卓越”进发
8月31日上午,“夏一程,从新启航——2021级新生欢迎会”在学生发展空间302举办。2020级历史学专业叶芷坤、2019级新闻学专业张芷若、2018级法学专业王嫣、2021届荣誉院生吴婷、分别以“视野卓越,观其汇通”“双院协同,卓越成才”“突破自我,挑战极限”“致力实践,行走世界”为题,讲述对“卓越”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成长历程。
2021
视野卓越,观其汇通
叶芷坤
2020级历史学专业
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欢迎21级新萌们的到来!一年前的今天我和大家一样,怀揣着激动与憧憬,听着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我们描绘大学之大、大学之学。学长们说:“在这个校园,你总能找到属于你的收获!”今天我也把这个承诺送给我们21级的同学,只要怀着探索之心去追逐,华师大确实是一个尊重梦想、实现卓越的地方!
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是大学学习中“视野的卓越”。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发现樱桃河畔有一方石碑,碑文是我们历史学系前辈吕思勉先生亲笔书写的“观其会通”四字。
“会通”代表的就是一种卓越的视野,它不仅仅是我们历史学意义上时间的纵贯,更是一种突破学科壁垒的博雅思维。在学校尤其是大夏书院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最大的成长就是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
在今年暑假短学期我参与了由历史学系和大夏书院联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澳门历史文化探究》。在历史系沐涛、顾卫民老师的带领下,我和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共同探寻澳门的前世今生。在访问澳门大学时,我们聆听了知名学者茅海建教授的主题讲座;在澳门城区,我们利用专业特长组成课题小组实地探寻澳门社会文化。这样优质的研学平台可以让我们的同学尽情开拓视野,突破单一化的信息茧房。
同时,用怎样的视野去对待你身边的人,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亲爱的21级同学们,你们或许很快就会发现这所学校并不缺乏成绩优异的人,但请你们千万不要被无休止的竞争和“内卷”淹没。作为华师人,我们真正追求的不是数字化的“优异”,而是追求“卓越”本身。校园从来不是博弈的竞技场,我们的同学也不是赛跑的对手。历史学家王汎森先生曾有一问:“为什么天才总是成群结队而来?”在丽娃河畔,曾有哲学大家冯契先生和史学大家陈旭麓先生的畅谈,也见证过中文系王元化先生会客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盛况。
那么亲爱的21级同学们,今日我们的樱桃河畔又会诞生多少动人的诗篇、多少深邃的哲思呢?这一切就全靠我们共同努力了!百尺高楼临大道,带着无限的热情和广博的视野去追逐崇高吧!
双院协同,卓越成才
张芷若
2019级新闻学专业
又是一年迎新季,很高兴大夏书院又迎来了一批新同学,我十分期待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携手并进,共度青春。相信此刻大家对未来都有着憧憬,渴望亲自去探索未知,但是还是对大学生活有着些许不确定。
其实,当你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就意味着你收获了一个双重身份,这是很多高校没有的全新的社群身份。你既是专业院系的本科生,可以在学院第一课堂中接受扎实的专业培养,你也是大夏书院的院生,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得到跨学科、跨年级导师的指导,与不同专业的朋辈进行交流,也可以体验温暖的社区生活和社团活动。马克思认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每个人的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所以,我认为高校理应为学生提供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为每个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可能,让每个学生卓越成才,这也正是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要达成的目标。
今年暑假我也非常幸运能够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到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全国书院制论坛,在与全国其他高校书院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候,其他高校的同学老师也对我们学校成熟的书院体制,以及双院互补的特色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欣赏。
听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十分期待未来可以在学院和书院收获能力,卓越成长,实现飞跃。希望未来四年,大家可以在充实自我的同时,斩获无限的可能。
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王嫣
2018级法学专业
你们对新生活兴奋又慌张的样子,把我也带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初秋。那时爸妈把我送到学校安顿好后,我妈妈叮嘱了我一句话:“希望你的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她这样特意嘱咐的,是因为她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浑浑噩噩地度过的。每次我问她大学生活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她总是非常艰难地思考很久,然后回答我:“校门口的炸油饼很好吃。”
大一时我曾经咨询过一些前辈,怎样让自己过得有意义,他们摇头晃脑地帮我细数:绩点,选修课,四级六级,竞赛,交流,最重要的是想好培养什么核心技能,否则以后找工作很难的。
我:我连今天晚饭吃什么都没想好呢!还想好核心技能?
不过虽然一时无法找到答案,没有完美的规划,没有坚定的目标,更没有想好什么才是意义,我的大学生活还是横冲直撞地开始了。
大一刚入学时我几乎什么都不懂也不会,我曾经在学生会里带领一批学长学姐去中北开会,结果因为自己路痴而带着一车人迷路迟到;我也曾经在话剧社和一群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深夜围坐,边吃饺子边玩台词接龙;我还曾经一身孤勇前往英国交流,与英国的教授,艺术家结下深厚的友谊。或许最被大家好奇的是我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的经历,在那之后有无数人来问我请问你是怎么学习英语的呀,请问怎样才能拿冠军。但它在我眼里,并不是一个奖杯一张证书,而是无数个和老师朋友度过的瞬间,是我们如何在华师大的夜空下热切畅谈哲学、电影、未来和梦想。
或许在我请教过的那位前辈眼里,我的大学生活简直就是胡闹,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也没有全神贯注于专业学习。现在快要毕业了,如果你问我,我的大学生活有意义吗?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面对已经过去的三年,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不后悔。
因为正是这样疯狂的试错和丰富的体验,让我获得了更多宝贵的品质,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以及如何突破这些极限。我更自律、勇敢、沉着,面对困难更理性,面对生活却更有热情。它教会我,循规蹈矩是大学的反义词。这里应该是你人生中一块自由发挥的天堂,去尝试你喜欢的,挑战你害怕的,立不敢立的目标,勇敢试错。“有意义”的涵义,应该由我们自己定义。Live your own life instead of following someone else’s rules. Make your own destiny and don’t shun your fear. It’s OK to feel overwhelmed sometimes. Remember, there will be no story of courage unless you get scared. 希望大家在大学生活突破极限,突破自我,不是去寻找而是去创造属于自己大学生活的意义。Hope you enjoy your college life. Have fun.
致力实践,行走世界
吴婷
2017级新闻学专业
四年前的我和大家一样,对大学生活大学校园充满陌生、期待,回望这四年,我特别想在大学刚刚开始的时候对各位学弟学妹们说,年轻的你们要不仅仅是去行走熟悉这校园,去行走书海夯实专业,更可以去走走我们所在的上海这座城市,去行走中国乃至世界。
这是今年7月份的我,顶着太阳,背靠土地,在贵州调研驻村第一书记。可能有人会问,我一个毕业生不享受暑期、跑去那么远的村里干什么?
其实是虽然毕业,但大夏书院依然给到我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并不怕辛苦,我从大一就开始社会实践,见了很多上海的故事、城市的繁华,去乡村去基层反而是我们这代许多年轻人缺少的眼界。
这就是18年大一那个暑假快乐的我,还有我同学们,当时只是去参观了上海的几个红色景点后做了vlog和推文,这是一次小小的社会实践,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学做传媒这些的。
人往往能在专业不断精进中变得更成熟、想得更多,大二一整学年及暑假,我邀请了历史、播音、旅游、计算机等专业小伙伴加入,将红色景点延伸到二十多个,并用我自己专业所长媒介融合、设计了一体化上海红色旅游。
这个项目获得当年上海市大赛二等奖也是后话了,当时暑期的外景拍摄其实是最难熬的,但当这座城的真实历史风貌再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觉得有必要让我身边更多年轻人一起看到。
我是幸福的,我能自己在课余时间用专业知识去寻一座城。你们也是幸福的,行走上海、行走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大夏书院品牌项目,每年暑期赴各地的支教、调研也不胜枚举,这在书院刚成立的时候是很少的,所以羡慕的我虽然毕业了也有幸“蹭”了这么回实践。
所以,年轻人们去抓住这些你自己创造的也好、外界提供的也罢的机遇,从高考大战中刚走来的你们,是无法想象大学它到底有多少生动可爱、有千般万般可能性等待着你们。这四年我最后是以专业第二的成绩直研本校,期间学生会主席团、党建中心主任、科创、志愿者等等我都干过,永远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寻找、制造惊喜。
今天见到你们很高兴,并不是因为你们像早几年前的我,而是因为现在等待你们的机遇更多种多样,而优秀的你们是非常值得这些。脚踏实地做学问,心怀天下看周遭,最后,祝你们学业有成,也有事业和说不定的爱情。
文 | 叶芷坤 王嫣 吴婷 张芷若
图 | 郑子星 尚方剑 演讲者提供
指导 | 施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