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青岛一百年前的远见?呵呵!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来到青岛,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使得青岛成为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在这一方面是他远远好于首都北京和国际大都市上海。
“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暗渠,宽阔到可以跑解放牌汽车。过去老城区下完雨,地面就干干净净的。反倒是新修的新城里的小区和街道,常听说'古力盖冒溢’的新闻。”像鲁海这样的“老青岛”,总习惯拿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德国人占领时期的作个比较。从1898年占领青岛开始,到1914年被日本人赶走,德国人实际统治青岛17年,但德国人留下一座运转自如的城市同时,也让青岛人对城市建设有了挑剔苛刻的眼光。
这是我们对德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是在今年德国境内洪水灾害的表现中,我们不禁会反思,为什么他们实际和印象中差这么多呢?
2021年7月19日,德国的洪水灾害,已造成188人死亡,上千人失联,居民损失不计其数。在自然灾害面前,德国的下水道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好,没有发挥应有的排洪作用。相反,德国整个西部都泡在了水里面。沥青柏油路被洪水淹没,很多车辆被冲散得七零八落,房屋大片倒塌。官员也是相互推诿,而不是着重救灾。
这些与我们认知中的德国不一样呀?尽管德国在2010年已建成公共排水管道达54万公里,大约可绕地球13圈半,其中专门的雨水排水管道长6.6万公里。德国每年用于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预算高达上亿欧元,维护费用保持在每公里5000欧元左右。德国在重视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的同时,与地上相结合,强制性地进行透水路面设计和建设。
但是不争的事实德国的洪水灾害已经发生,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的神话也已经破灭,那他们为什么在青岛修建呈拱形,高度约2.5米,宽度约3米,三四人可以并排出入的暗渠呢?第一,本身他们打算长期居住,是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第二,修建时间在1898年,那几年中国在干吗?打战,到处是起义,这也是他们建设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另外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此外,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