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丫头紫鹃的名字大有玄机,因为她是历史上的他
红楼梦里大小丫鬟无数,单独贾宝玉身边就有将近十来个。根据吴本里的情榜,单独入选情榜的丫鬟就有四十人。不含十二官,十二官是唱戏的戏子,没有入选情榜。其中又副册、三副册、四副册,共计三十六人,而在副册里有香菱、平儿、瑞珠、宝珠四人。就这四十人当中,个个都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
- 是贾府首席大丫鬟鸳鸯么?
- 是温柔和顺的花袭人?
- 是敢爱敢恨的勇晴雯?
- 是夹在两大主子中间应付自如的平儿?
- 又或是不打牌、不疯玩永远默默付出的麝月?
但要我说,她们都不如一个人,那就是林黛玉的丫鬟紫鹃。
紫鹃,原本是叫鹦哥,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头
紫鹃,和袭人一样,原本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头,林黛玉进贾府后,紫鹃才跟了她。可她对黛玉,比很多从家里带过来的贴身丫头还好。
论人情世故,她丝毫不比鸳鸯、袭人她们差,薛姨妈说让林黛玉定给贾宝玉的便宜话,紫鹃立马将她一军:“姨太太既有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
与袭人的精明世故不同,她是一心为林黛玉着想,不掺杂个人私心杂念。
论细心机智,有几个丫鬟能出其右?
在宝玉疑惑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时,紫鹃立马跑到桃花底下追问:“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 宝玉虽然没有向紫鹃说出自己对燕窝的怀疑,但也决定将燕窝换成贾府的。
当然最经典的是情试宝玉,书中称她为慧紫鹃,情榜里的封号正是“情慧”。
紫鹃纯朴、善良、聪明、真诚、无私,她与黛玉,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早已情同姐妹,是生死知己。她对黛玉无私的爱,这种爱没有个人功利性,完全出于一种本心,同时也出于一种思想上相互深刻的理解。因此在第57回中紫鹃说:“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是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林姑娘使,偏偏她又和我极好,比她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也离不开。”
她是宝黛爱情最坚定的支持者,整个贾府里除了贾母,就是她了。她费尽所有的机智和聪慧来促成“木石”前盟的实现。她眼看情势越来越不利,才有了“情辞试宝玉”,虽然将宝玉吓出了“呆病”,却换来了宝玉对黛玉的誓言:
“活着,咱们一起活着;不活着,咱们一起化烟,化灰!”
有了这誓言,紫鹃想趁热打铁,希望黛玉能够早点作定自己的大事,紫娟说::“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大事要紧。”而且急切地向黛玉呼吁:“万两黄金容易,知心一个也难求。” 无奈黛玉羞于开口、犹疑不定,误了终身大事。
紫鹃和黛玉
通行本后40回里,说黛玉死后,紫鹃被派到宝玉屋里做丫头,后跟贾惜春出家,终身服侍惜春。这样的结局,虽然令人唏嘘,也勉强能让人接受,但其实并不符合前面的故事设定。
首先不符合她的名字。紫鹃,杜鹃鸟也,暗含杜鹃啼血的隐喻,紫鹃的结局一定很凄惨。她和林黛玉情同姐妹,林妹妹玉带林中挂了,紫鹃又岂能苟活?
贾宝玉的小厮,叫茗烟,寓意大明之化烟;
林黛玉的丫鬟,叫紫鹃,隐喻杜宇失国、杜鹃啼血。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林黛玉是失国的望帝,而紫鹃是寄托她春心的杜鹃。
林黛玉是影射亡国的崇祯皇帝,那紫鹃是影射谁呢?
关于紫鹃的影射之谜,极少有人探讨,我虽不才,也斗胆一解。
我认为,紫鹃影射的是明光宗乐安公主的驸马巩永固,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妹夫。
巩永固,宛平人,与乐安公主结婚十几年,对公主既爱又敬。这种敬爱之情,是源于他对大明的无比忠诚。和其他王公驸马、宗室外戚的贪生怕死、各怀心思不同,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崇祯帝。在国家危亡之秋,崇祯想选派王公子嗣和驸马入国子监进修,日后保家卫国。以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为代表的贵族们纷纷找借口推脱,唯独巩永固主动报名。 巩永固能文能武,擅长骑射,崇祯皇帝出行或骑马打猎时,总是让他在近旁跟随,一直到明亡的最后一天。崇祯上吊殉国,他也转身回去,将年幼的儿女绑在去世不久的公主棺椁(guo)上,举家自焚。死时年仅三十一岁。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话在巩永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记得上一回我们说的《萧史青门曲》吗?里面就说到了乐安公主和驸马巩永固。 |
那说紫鹃影射巩永固有哪些证据呢?
1)先看名字中的“紫”。
紫鹃为何称紫鹃,为何不直接叫杜鹃?我认为这有几个原因:
其一,紫鹃与金莺的名字相对。金莺就是黄金莺,即莺儿,是薛宝钗的丫鬟,紫鹃是黛玉的丫鬟。金色对紫色。而紫对应的是,红到极致即为紫。林黛玉是红楼梦里的“红势力”,薛宝钗代表“金势力”;紫鹃是紫,是红势力;莺儿是金,是金势力。
其二,紫,在古代喻指高官,所谓朱衣紫绶。明朝以前一到三品大员,是穿紫色官服。明朝因为迷信“恶紫夺朱”的说法,才将紫色改为大红色,但紫色一直是皇权的象征色,民间也不得使用。在明朝,驸马爷是从一品,虽然有名无实,但也算是紫服高官。
其三,紫,暗示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特别是指皇帝身边的近侍。注意:这个近侍不是指太监,而是近身侍卫。从明朝正德皇帝起,近侍有穿紫花罩甲,有句诗描写正德皇帝的侍从时,写道:“牙旗闪闪军门开,紫云罩甲如云排”。
而驸马都尉,正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侍从。驸马的本意就是指掌副车之马,即跟在皇帝后面陪驾的马车。后来驸马都尉一般是由公主的丈夫担任,所以才将皇帝的女婿,称之为驸马,全称是驸马都尉。巩永固就是乐安公主的驸马都尉,是崇祯皇帝的妹夫,时常在崇祯皇帝近旁跟随。崇祯皇帝疑心很重,巩永固是他为数不多最信任的人。
2)黛玉紫鹃情同姐妹,崇祯皇帝、巩永固情如兄弟。
紫鹃是黛玉的好姐妹、好知己,紫鹃对黛玉的忠心、无私,处处为其着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而崇祯和巩永固年龄相近,崇祯最后最信任的就是他,而巩永固完全没有辜负皇帝的这份信任,自始至终,誓死相随,为大明,全家壮烈殉国。特别是甲申国难的最后关头,两人的情义令人唏嘘感叹。
在京城将被李自成军队攻破的前夜,崇祯皇帝召来巩永固说:“你现在能不能招募人手?我想迁都到南京去!” 巩永固说:“当初我还有把握,可以现在……人心离散,只图自保,我没有办法,一个人都招募不到啊!” 皇帝又说:“那么,你能不能带上家丁护送太子到南方去?” 巩永固说:“家丁怎么能抵挡强贼呢!再说,我一向恪守本分,从来不蓄养家丁。不要说家丁,就连我自己,一向跟在皇帝身边,为了避嫌,手里连半个武器都没有!”君臣二人一时无言,只有相对垂泪。 巩永固猛然起身,冲出宫门,到崇文门去守内城了。眼看内城也将不保,巩永固退身赶往家中。在漫天大火中,巩永固在公主的棺木前摆下三杯酒,朝着北方端起酒杯说:“第一杯酒,还酹皇帝;第二杯酒,还酹公主;第三杯酒,给我自己。” 公主留下五个子女,大的才十二三岁。巩永固把他们叫出来,用黄绳将子女全部缚在棺木上,说:“你们是公主的孩子,皇帝的外甥,不能受辱于贼寇之手!” 巩永固把全部的酒都倒在棺木上,又拿出仅存的公主遗物,以及全部字画文章,全家跟公主的尸身一起点火自焚。巩永固死时才三十一岁。也许就在同时,崇祯皇帝也亲手砍杀自己的妃子和公主,然后到煤山上吊自杀。 |
紫鹃和宝玉
这倒也应了贾宝玉对紫鹃、黛玉的那番心里话:
“……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烟化灰……”
巩永固自焚而死,可真是彻底化烟、化灰了。
3)崇祯、巩永固“一君一臣”自杀殉国,与吴本里黛玉、紫鹃“一主一仆”先后惨死,如出一辙。
崇祯、巩永固这“一君一臣”,在最后分开后,都选择了自杀殉国。吴本里,黛玉先将紫鹃支开,然后一个人来到柳叶渚,在老槐树下上吊自尽。紫鹃到处找不到,最后发现时,顿时被惊吓悲伤得神志不清:
一路嘴里咳血,一路不停地哭喊:“姑娘回去罢,他们不是好人啊!”声音凄楚悲凉,赵姨娘马道婆她们一帮贼寇,听得身上发毛。便要派人去把她丢湖里淹死,却发现紫鹃已经吐血身亡了。
紫鹃一路啼血,一路喊“回去罢”,这正是杜鹃啼血、不如归去的典故,印合了紫鹃的名字喻意。这个结局虽然凄惨,但完全符合全书的意境和暗示。
那紫鹃不停地喊“姑娘回去罢”又有何喻意影射呢?
4)“不如归去”、“回南方”实则是指巩永固的“南迁”主张。
紫鹃在情辞试宝玉时,说林黛玉要回南方老家,将贾宝玉惊出一场大病,给贾府带来了第一次大震动。贾府上下惊慌失措,林黛玉也是六神无主,大家都在责怪紫鹃多嘴惹祸。
在明末,面对李自成军队的来势汹汹,朱由检再次想到了“南迁”,单独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巩永固极力鼓动皇帝“南迁”。不久,李明睿公开上疏,建议“南迁”。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写给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迁”,把南京作为陪都,留下一条退路,维系民众的希望。朱由检看了他的奏疏,赞叹不已,兴奋得绕着宫殿踱步,把奏折揉烂了还不放手。
然而内阁首辅陈演反对“南迁”,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的“邪说”,声色俱厉地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正是有了陈演、光时亨这种沽名钓誉之徒,害怕担当骂名,同时想着皇帝南迁了,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得到死守北京,肯定死路一条,还不如想法把皇帝留下来挡在最前面。
崇祯皇帝在南迁问题上再次表现出了他的犹疑不定和不成熟,最后被这帮人道德绑架,逞血气之勇誓与京城共存亡,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个人美名,却断绝了南明复兴的最大希望,让无数的遗民感到巨大的遗恨,这也是明末历史里最大的遗憾。
紫鹃的“回南方”的玩笑话引发贾府第一次大混乱;巩永固、李明睿等人的“南迁”建议,也引发了明亡前朝廷里最大的风波。
贾宝玉不愿意让林黛玉回南方,因为他象征着北方政权,代表了北方的汉人。林黛玉去南方,就代表舍弃了北方政权和宗庙社稷,代表它已经“死”了。正如袭人说的:“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
吴本紫鹃在临死时一路啼血,一路哭喊“回去罢”,“姑娘回去罢,他们不是好人啊!”
我想这也绝对是驸马巩永固临死时痛苦的心声:“陛下,您应该早点回南方啊,他们都不是好人啊”。
这个“他们”当然是指反对南迁的陈演、光时亨之徒。特别是那个光时亨,反对南迁时义正词严,一副誓与大明共存亡的样子,结果李自成一到,他立马躬身投降。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是杜宇失国,化身杜鹃后的啼血悲鸣。这又何尝不是巩永固和无数遗民的泣血遗恨?
崇祯或者太子真的南迁的话,南明又岂会有此后的那么多混乱内耗?又岂会遭遇那么多屠杀惨祸?相反完全可以坐视李自成和满清虎兕相斗,坐收渔利,起码也可以学南宋苟活百余年。
以上四条证据,基本能自圆其说了。当然也有人说,紫鹃是影射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这个证据并不多。王承恩是在崇祯上吊之后,他也跟随主子在一颗海棠花树上上吊而死。而驸马巩永固是自焚殉国。更符合贾宝玉对紫鹃说的:“不活着,就一起化烟、化灰”。
如果你有更好的解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