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旅游家对到中国旅游的十条警告

作者Kuno Paulus 是一个住在斯特拉斯堡和曼谷的导游,摄影师,作家。他不仅云游欧洲,而且在中国,日本,泰国,越南,老挝以及柬埔寨等亚洲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千万不要忘记办理签证

欧洲国家之间的国界是开放的,加上德国的护照在很多国家的短期逗留都可以豁免签证。但是到遥远的中国则不一样了。

不管是去中国旅游还是到亚洲国家旅游经停中国,必须要办理入境盖章手续。不然会带来很多麻烦。要么无法达到下一个旅游站点,或是回程出现问题,严重的是下次申请签证时无法获得签证。

中国签证管理虽然很严,但是中国内部其实很安全,除了一些酒店,一般没有警察要求查看证件。整体来说这个国家对旅游者是相对开放的。

2. 不要总是呆在旅游团里

一百年前就有很多霞客只身云游中国,在途中碰到各种不同的本地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建立链接。就像很多欧洲人只是在电视里看到中国本地人,中国本地的人也对欧洲人非常好奇。如果总是在旅游团队里呆着,中国人就会害怕上前交流,或者say hello。

偶尔勇敢的从旅行团中走出来,友好地说声"Ni Hao Ma?" (Wie geht′s?) - "Wo hen hao" (Mir geht es gut)。很快就会找到友好的本地人攀谈起来,或是一起吃点小吃或喝个小酒。

3. 不要带太多行李

中国很大,坐汽车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在途中花很长时间,坐火车也是。所以很多人现在都做飞机。但是远途无轻担,就是有滚轮的旅行箱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方便,火车上常常座无虚席,塞满的双肩背包非常影响其他乘客。其实中国本地很多东西都非常便宜,非常推荐当地购买,千万不要哥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重。我一般就带一个结实的可以放开的那种手提行李,重量在7kg之内。这就够了。

4. 不要拒绝邀请

我在亚洲旅行时,常常会和本地人一起坐在一个小塑料凳子上喝啤酒,吃烧烤什么的,还打过牌。只要你心境开放友好,别人看你的眼神就会很自然的想你挥挥手,相邀着一起吃点喝点,看看他们都吃些什么土特产。

他们虽然很多人不说英语,但是坐在一起都很开心。要是扯话题,我都会找出德国的舒马赫,或是德国汽车以及其他品牌比划,每次反响都很不错。大部分外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都很好。

5. 不要只在餐厅吃饭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有50多个民族,每个街角做饭的方法都各不相同。真的不妨尝试下看看他们都是在哪里买到便宜的街边小吃,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汤,米饭菜,炸豆腐,羊肉串,还有充满异国情调的糕点和糖果。

很多小吃闻起来,看起来很不适,外表看起来像海洋动物或是小鸟。不要害怕,我们欧洲人还不是从蒙古人身上学会吃鹌鹑和蜗牛。

6. 不要害怕生病

旅游行程生物钟会出现紊乱,这个时候饮食的不适用很容易造成肠道不适。但是过于谨慎也容易让我们错过很多精彩。

应该说中国的卫生条件和德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厨房最好别进去,厕所也是,农村的厕所就更糟糕了。不过和文明的距离越远,旅游的精彩才更浓重。

其实中国的卫生体系应该说比德国好。医院设备齐全,还有传统的中医传统技艺。一个好的中医师会借助搭脉,针灸以及草药为病人治病,完全不是用化学品及其副作用。在中国也有不少前来学习中医的欧洲学者。

7. 不要毒品消费

欧洲很多年轻人都习惯吸食大麻等毒品,而且随处携带。中国因为漫长痛苦的鸦片战争历史对毒品管制很严格。本地人涉毒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就算是游客有可能被处于刑罚和驱逐。这个一定要注意。

8. 注意留下联系方式,不要孤独行天下

中国有很多非常宜人的风景,但常常会有历险的感觉。很多中国本地的旅游即时信息,或遇难消息或都是以中文报道,而且会带有政治色彩,造成外国人根本没有认识或不得而知。其实中国网络很强大,但是都是中文的。我们外国人往往无法获得这些重要消息。

所以我们到哪儿都要注意在当地保持联系,在危情出现时告知自己的位置。随身细带护照,地址,电话号码,联络人,血型证书,药物不耐受过敏症等重要材料,最好是放在一个防水的塑料袋中。

9. 不要把手机电用光了

中国使用手机简单方便,现在中国可能是智能手机第一国。就像我们用谷歌,脸书和易贝一样,他们使用自己的微信,百度,和阿里巴巴,而且非常容易上手。

所以最好是一到中国机场就买一张手机卡,到处都可以上网。使用手机的同时强烈推荐配备一个功能强大的充电宝,我的充电宝可以满足五次手机充电,

10. 自拍

中国人喜欢智能手机,还喜欢自拍。主要是用于社交联系。如果有个外国人,他们很喜欢来张合影的自拍。为了自拍,他们会额外作出夸张的姿势,有的会把抱起自己的女友或母亲,还有很多人集体做一个动作,如果别人照下他们的样子,他们也会很高兴。

德国热线理财保险, 房屋, 工作, 美食, 汽车, 打折微信群

请联系微信号:www-dolc-biz,注明微信群名称

这里是德国热线“海外华人”板块,欢迎您的加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