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行书《在山记》结体稳健、古雅秀丽,真“有明书法第一手”
在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魏晋汉唐两宋时期的书法皆有其独特的存在及重要的地位,代表性的书家也不在少数。而明代中期的书法,则以“吴门三家”为主体,形成了一股以技巧娴熟、风格洗练为特征的书坛主流。文徽明、祝允明、沈周及张弼、吴宽等书家,能窥宋人气格而不再囿于赵子昂(赵孟頫)。
祝允明的书法诸体皆能,其真行楷草均有相当成就,尤其是其草书最为出色。时人常谓:“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特雄三关。”别以为影视剧“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在历史上也是四人中的核心主角,实际上祝允明才是这几人中“大哥”式的人物。清代王澍曾评为:“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祝允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书法成就,除了自身的勤学苦练之外,还得益于其外公徐有贞及他的岳父李应桢,此两人都是名重一时的书坛大家。
祝允明行书《在山记》欣赏
而书画课代表今天要介绍的则是祝允明早期的行书《在山记》,此乃是其30多岁时所作。此时期的作品或流畅,或端谨,然皆用笔精致,点画秀润,结体稳健,气息渊雅,颇得赵书之神髓,而非同一般习赵者流于圆熟姿媚。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近,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文丨书画课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欢迎各位热爱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的朋友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分享”都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我们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我们将继续创作、分享更多优质内容,不负“集金石书画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书画课代表”原创首发,图文消息谢绝未经授权的复制、抄袭或抓取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