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一个乔布斯就改变了移动互联网!任正非这篇讲话或改变社会
“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任正非于9月14-18日期间,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的发言文章。
其中好多观点真的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通过这些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任正非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他的高瞻远瞩,格局宏大。
国家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的研究,也要重视一些不以应用为目的的纯研究。不然我们怎么能向上捅破天呢?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允许一部分人是“梵高”应该是可以的。
凡是关心、重视基础层面的人,不是目光长远就是爱之深切,这就像是父母之于子女,都是计之深远。
做企业应该有家国情怀,有这种情怀的企业家,自然就不会急功近利,做杀鸡取卵的生意。
我觉得这是现在创业者、企业界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过去我们是以吃饱肚子为追求,难免为此而不顾长远的未来和利益。而且有很多力量在推动我们这么做,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变富了,再做无以为继的生意,那就是不为子孙考虑了——他们以后将如何看待我们这一代的短视和投机?
任正非和华为为什么受到这么广泛的尊敬,不只是因为华为做到了行业领先或是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任正非创办华为初期就坚定不移地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华为的事业是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任正非的出发点和所作所为都是利国利民的。
这才是侠之大者。
任正非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由他历年所写的文章和文件,我们可以发现任正非的思想逻辑都是扎实在根基的,他的企业经营也是以固本培元为主,慢就是快,华为的成功其实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厚积薄发。
但任正非也不是那种只求稳的人,不然他当年也不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搞研发。
过河需要船和桥,我们有了很好的科学目标,过河的船夫就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国家的发展根本在教育。我们振兴中华,不是靠口号,而是要靠“船”和“桥”。
看这句话的逻辑,说得多么清晰准确,就是小学生都能听懂。另外,人才往往是个人英雄主义,特别是有些天才往往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对于这些人,应该是有包容,允许差异化的存在。
我国每年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加上中专生大约有一千万,聪明人很多,如果允许差别化的教育,就是姹紫嫣红。一二一,齐步走,同质化就缺少活力,就不易产生天才。世界有一个乔布斯就改变了移动互联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同质化的状态必然会降低活力,阻碍发展。从梵高到乔布斯,他们都是自我的,孤傲的,但谁也掩盖、否定不了他们天才的光辉。
作为管理者,应该是尽可能发挥出天才的作用,而不是压抑抹杀他们,要包容他们的特立独行。天才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天才的种子往往是发轫于早期:
“差异化就容易产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数人因材施教。”
所以任正非多次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一个拷问:“我们今天的农村孩子中,怎么知道不会有明天的爱因斯坦呢?”
是啊,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怎么可能没有爱因斯坦、梵高和乔布斯这样的人呢。我们应该是刨松天才成长的土壤,避免伤仲永那样的悲剧出现。
教育不能功利化、短视化,科技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更不是可以靠化缘、求来的。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对此,任正非说得非常明白:
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房子总会旧的,孩子总会成为博士的,而且他们会更忠于祖国……没有创新是支撑不了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持续发展的。
科学研究要与企业应用有机结合,任正非特别指出要避免商业、市场的短视阻碍科学的进步,“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孤寂的道路,多少代人孜孜不倦地努力,才发现一点点真理。急功近利只有戏剧作家,才会写出科学家既会弹钢琴又会魔术般地出成果。我们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与无奈。”
比如华为2G与3G之间的算法打通,就是靠俄罗斯数学天才安德烈默默无闻的几年工作,如果是在别的企业,这种人每天就是玩电脑,长期没有成果和业绩,也不大跟人交流,什么企业会容忍这种“歪瓜裂枣”的存在啊。
“我们要让优秀人才活下来,优秀人才大多都是歪才。”如果大家都听进去任正非的话,那很可能就会改变社会。
希望优秀的人才和卓越的天才,爱因斯坦、乔布斯、梵高、贝多芬等等这样的人都能在神州大地上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