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醚·啶酰菌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 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 在金华葡萄园发生较普遍, 果实一般损失率在10%~15%, 发生严重的年份损失达60%以上, 甚至失收, 高温高湿季节, 该病危害相当严重。该病发病初期, 在果实的果梗和穗轴上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 病部腐烂变褐色, 很快蔓延至果粒, 果粒变褐软。由于金华是葡萄老产区, 该病防治难度大。目前生产中, 果农主要采用醚菌酯、嘧菌酯、苯米甲环唑、百菌清等农药进行防治。由于连续多年使用几种相同农药及不合理使用农药, 葡萄白腐病菌对这几种常用的杀菌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探寻高效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新药剂, 2016年, 作者选用38%唑醚· 啶酰菌水分散粒剂对葡萄白腐病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在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吕英江户的葡萄园进行。试验土壤为黄筋泥, 肥力中等。种植的葡萄品种为欧美杂交种的红富士, 葡萄树龄6年, 长势良好, 历年白腐病成熟期发生率中等。
试验所用药剂为38% 唑醚· 啶酰菌(吡唑醚菌酯含量12.8%, 啶酰菌胺含量25.2%)水分散粒剂(商品名凯津), 42.4% 唑醚· 氟酰胺(吡唑醚菌酯含量21.2%, 氟唑菌酰胺含量21.2%)悬浮剂(商品名健达), 60% 唑醚· 代森联(吡唑醚菌酯含量5%, 代森联55%)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百泰), 以上药剂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325 g· L-1苯甲·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含量125 g· L-1, 嘧菌酯200 g· L-1)悬浮剂(商品名阿米妙收),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试验设7个处理:唑醚· 啶酰菌600 g· hm-2; 唑醚· 啶酰菌900 g· hm-2; 唑醚· 啶酰菌1 200 g· hm-2; 唑醚· 氟酰胺480 mL· hm-2; 唑醚· 代森联600 mL· hm-2; 苯甲· 嘧菌酯900 g· hm-2; 以清水作对照(CK)。每处理加水量为900 kg· hm-2。每个小区葡萄树15株, 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除处理因素外,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于果实膨大初期(始见发病期)开始用药, 以后视病害发展情况间隔10 d 左右用药1次, 直至果实转色期, 连续用药3次。第1次在果实膨大硬核期, 6月 27 日下午喷雾; 第2次在果实硬核期, 即7月 7 日中午喷雾; 第3次在果实软化转色期, 即7月17日下午喷雾。各药剂按照设计的浓度, 对树体、果实全面进行均匀喷雾。
第1次6月27日用药时天气为阴天, 6月28日晚上到29日有大雨, 造成试验地进水, 大雨易引起葡萄白腐病发生。7月天气较为正常。
6月24日用药前全部穗轴果实统一剪除病果, 清理后调查, 各小区均无病害发生基数。7月28日各小区进行病情调查, 记录总穗数、发病穗数。8月26日用日本产爱宕ATAGO糖度计测定各处理果实含糖量。
每重复调查5株, 每株分中、下部随机5点取样, 每株取5串果穗, 每小区共调查25串果穗, 分别记录发病果穗数、各级病果穗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葡萄白腐病分级方法:0级, 无病斑; 1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 以下; 3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6%~15%; 5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16%~25%; 7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26%~50%; 9级, 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1% 以上。
病情指数=∑ [(各级病穗轴数× 各级代表值)/总穗轴数× 最高级代表值]× 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指× 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 处理区药前病指)]× 100。
各参试药剂在试验设计的稀释浓度下, 在葡萄果实膨大硬核期进行喷雾施药, 没有发现有任何药害等不安全现象; 对葡萄叶片、果实、枝条生长都十分安全。
表1表明, 药后11 d, 果穗白腐病发病率唑醚· 啶酰菌900、1 200 g· hm-2, 唑醚· 氟酰胺480 mL· hm-2 3个处理分别为1.3%、0和1.3%, 其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以唑醚· 啶酰菌1 200 g· hm-2处理的控制效果最佳; 防治效果唑醚· 啶酰菌600、900、1 200 g· hm-2, 唑醚· 氟酰胺480 mL· hm-2, 唑醚· 代森联600 mL· hm-2, 苯甲· 嘧菌酯900 g· hm-2 6个处理分别为73.1%、96.2%、100.0%、96.2%、88.5%和69.2%; 以唑醚· 啶酰菌1 200 g· hm-2的防治效果最好。
表1 各处理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效果 |
药后田间观察表明, 使用唑醚· 啶酰菌、唑醚· 氟酰胺480 mL· hm-2, 苯甲· 嘧菌酯900 g· hm-2处理的植株均表现出叶厚、色深、果靓。据各处理葡萄含糖量的测定结果, 唑醚· 啶酰菌600、900、1 200 g· hm-2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0.29、0.36和0.96百分点, 其中以唑醚· 啶酰菌1 200 g· hm-2处理的提高最为明显, 与其他4个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表1)。
试验结果表明, 38% 唑醚· 啶酰菌水分散粒剂(凯津)1 200 g· hm-2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效果最好, 38%唑醚· 啶酰菌900 g· hm-2和42.4% 唑醚· 氟酰胺水分散粒剂(健达)480 mL· hm-2的防效略差于38%唑醚· 啶酰菌1 200 g· hm-2, 但无显著差异。38%唑醚· 啶酰菌在葡萄中后期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物生理机能, 使其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从而提高了果品含糖量。因此, 建议在花后到成熟期使用38% 唑醚· 啶酰菌水分散粒剂900、1 200 g· hm-2防治葡萄白腐病。因不同的葡萄品种特性各异, 应先试验后再使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