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材(SZ002585)$ 双星能不能搞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1 2亿平光膜基材的利用率和出货量到...

$双星新材(SZ002585)$

双星能不能搞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1+2亿平光膜基材的利用率和出货量到底如何。

我们看已公布1亿平米产能的数据变化,该产能在16年底完成建设,17年试生产爆亏4700万,18年亏600万,19年转而盈利4000万,再就是发现19年下半年公司进了韩国供应链,这个盈亏转换点上时间是匹配的。

光膜产品在得到客户认可之前都是没意义的存货,你可以认为双星在得到三星等大客户认证之前光膜实质一直处于各种调试状态,各种参数状态都不稳定,是15年步子跨得大的后遗症,属于盲人摸象阶段,生产的存货都是低价处理的,所以一直亏,但这期间产品一直在被优化,一直到能进了大厂供应链,他的盈利才开始慢慢爬升,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得到稳定保障。至于28亿的flag能否达到,可以根据年报具体数据去观察趋势。

新材料的研发周期确实很长,研发以后的调试和客户认证阶段更是不确定性高,这让很多人认为双星“起不来了”,资本的耐心是比不上研发周期的,但是应该清晰地看到研发认证的过程其实就在这两年完成了,去拿16-18年的数据去套,确实难以想象后面的空间。

至于今年下半年2亿平米光膜能不能顺利满产,核心一点是看对国内面板企业的出货量,以及光膜基材的其他应用,比如光学离型膜、保护膜,这块市场容量非常大增速快,可以说比背光模组的膜材更有看点。去年的信息是已经进了BOE供应链认证。另外,估计离保膜这块出货也会顺畅,下游市场都在顺周期中。所以2亿产能会有一个爬坡,但确定性很高,爬坡速度也会很快,不能用当年一期爬坡的眼光去看。

之所以前面的帖子一直做双星基膜产品的科普,是想说明双星产品现在已经具有的独特性和替代能力,为什么能进大厂供应链,其他人为啥很难进。如果只看历史数据,你无法认识到替代潜力,无法认知新材料研发到量产出货的完整周期,没有专业角度就去做回归、拍脑袋算业绩,那基本上跟看K线差不多了,你只需要一把尺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