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畿的《重刻阳明先生文录后语》看心学的教学特色

王畿 ,浙江绍兴人,字汝中,号龙溪,因此也被人叫做龙溪先生,是心学“浙中派”创始人。这位同学也是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为此沾沾自喜很长时间,结果会试就名落孙山,后来听说王老师南下指导工作(其实是因为嘉靖皇帝不喜欢他,打发他到外地做官),索性就不考试了,跑到绍兴稽山书院听课,跟钱德洪一起给王老师打下手,当时其他后学叫他“教授师”,他也是守仁最赏识弟子之一。

在嘉靖五年(1526年),王同学会试成绩过线,但没回北京参加廷试(跟王老师学习当中);嘉靖七年(1528年),学有所成后赴京殿试,结果途中听说王老师去世,二话不说立马掉头南下,替老师料理丧事,并服心丧三年(心丧的意思是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王同学是个讲究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同学中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基本上是个闲差),后来因为跟当朝首辅夏言不对付(夏言骂他讲的学说是伪学),干脆辞官去讲课了(爷不伺候了~),自此在江浙一带名气日盛。

在《王阳明全集》中,王畿的序是最简短的,估算也就三百多字,但是写得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他很敢说,他说:“言者,所由以入于道之诠,凡待言而传者,皆下学也”(大意是:所谓的言词,是用来理解道的辅助,凡是需要用言词来传授的,都是低等的学问)【啧啧啧,王同学,你也太敢说了!】;一方面他很会打比方,他说:“学者之于言也,犹之暗者之于烛,跛者之于杖也”(大意是:言词对于学习的人来说,就像是漆黑环境下的蜡烛,就像是腿部有毛病的人拄的拐杖一样)【辅助工具而已】。他充分汲取了王老师的风格,善用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同一个问题针对于不同学生有相应独特的表述,算是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

而从这个善于打比方的特点来看,心学相比较于传统的儒学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论语》言辞简洁却很有张力,孔夫子说话还是挺直接的;《孟子》气势磅礴而善于说理,孟夫子当年绝对是响当当的大腕儿;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儒家的理论逐渐趋于固化,更多地从事词章考据,缺乏发展与创新。到了王阳明的时候,经过宋代大儒的积累,再加上当时佛教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于更好地阐释儒家学说,有了新的方向。因此,心学的某些说辞很有禅学的味道,有时候在讲课的时候,王老师遇到有困惑的学生,会采取打个比喻直指问题要害的方式,有那种“当头棒喝”的感觉,能达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效果。

这种方式简洁明了、接受度高,但是用久了也容易出现路径依赖,王同学就是典型,在讲授心学的时候,他逐渐偏离了阳明心学的根本,不注重“致良知”的功夫养成,更倾向于“明心见性”的顿悟觉醒,虽然从者云集、影响深远,但是越来越走向禅宗的范畴,也让心学越来越分裂(当年夏言的批评还是有点道理的)。

(0)

相关推荐

  • 知行合一浅谈(一)

    阅读第1284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5.11<光明日报> 其实,越往后读,就会发现阳明心学的诸多理念,历史上很多大佬进行了实践.   与其说他们是阳明心学的门徒,还 ...

  • 宋明儒学尊师重道典故

    ​王门后学与心学光大 王阳明从三十四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五十七岁去世,一生讲学二十三年,四方学子翕然追从,并以师说宣教天下.阳明殁后,随着王门后学在良知说上的分歧,以其亲传弟子为核心,逐渐形成了八大王 ...

  • 【关学文研】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明代关学重要学者之一.因王阳明曾为其座主而称门生,加之他曾在浙江绍兴任知府,与王阳明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关系,深受阳明心学之影响,归乡后又在关中传播其学,故南大吉成为 ...

  • 牛角鱼:王阳明临终并没说过那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作为王阳明的临终遗言,这句话被广为传播,而且传得特别神,我看到的最邪乎的说法是,王阳明直到临终才敢泄露天机,心学最核心的密码,就在这句话里. 呵呵,如果您 ...

  • 靴城情怀|纪强拜访张淑欣老师……

    纪强先生的<我的十六年>(1963年--1979年)发布后,得到了众多微信好友的喜欢.在大家的支持下,他联系到了众多的五中老师. 一.拜会张淑欣老师 纪强先生来稿: 非常感谢钟子期先生给的 ...

  • 教学是最好的学习

    文/涂俊礼 笔者儿子在高中一年级时,考试得了第一名.周末回到家,笔者问他:"考了第一名,班里同学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没有?" 儿子说:"就是问我题的人多了,除此之外也没有 ...

  • 从钱德洪的《阳明先生文录序》看心学分裂的前兆

    在<王阳明全集>里,一共有七篇序,其中钱德洪自己写了两篇,徐爱写了一篇,徐阶写了两篇,邹守益写了一篇,王畿写了一篇.钱德洪之所以能有两篇序,一方面是钱德洪自己是<王阳明全集>的 ...

  • 从邹守益的《阳明先生文录序》看学生的潜质

    邹守益和王阳明两人之间有很深的机缘,当年邹守益参加会试时,方才20岁(17岁中举人),参加会试王阳明是考官之一,他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会元),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探花),邹同学一路过 ...

  • 从钱德洪的《刻文录叙说》看心学的发展脉络

    从师生关系上讲,徐爱和阳明先生是最亲近的,但钱德洪是跟随阳明先生时间最长的,也正因为这样,钱德洪最有资格编撰<王阳明全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刻文录叙说& ...

  • 从徐阶的《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序》看如何写官样文章

    在<王阳明全集>中,徐阶写了两篇序,之前那篇是全书的序,这篇<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序>主要是针对于钱德洪搜集的<文录续编>所做,此篇序写得十分工整,而且个人情感表达也很 ...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为七种境界,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融通这七种境界便能实现与天地相连,能够让有凡质的生命发生变化. 这是王阳明在面临着思 ...

  • 重刻官板阳宅大全

    重刻官板阳宅大全

  • 阳明心学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为七种境界,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融通这七种境界便能实现与天地相连,能够让有凡质的生命发生变化. 这是王阳明在面临着思 ...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装睡者 发布时间: 2021.04-0922:28在读博士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 ...

  • 《重刻官板阳宅大全》

    《重刻官板阳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