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地理——初探喜峰口,弥漫人间烟火的燕山古道
由于朋友的襄助,“山河地理”初步走访了燕山最古老的隘口——喜峰口。与我以前想象的不同,喜峰口最大的特点可能不在于雄关之险,而是在于水势之盛,人间烟火味之浓厚。
滦水赋灵 古道初探
喜峰口在《水经注》里叫林兰陉(喜峰口),陉比口更为准确,一是与盛名之下的“太行八陉”相类比,另外,陉的本意是指“山脉中断的地方”,山脉中断的地方, 就是人们穿行的孔道,林兰陉指的是穿越燕山山脉一系列的豁口进入东北的一条山间孔道。
这条通道古已有之,这是华北平原通往东北地区最老的通道,亦称商周古道,卢龙道,松亭道,无终道。
滦河从承德接纳武烈河,老牛河,从宽城接瀑河,从兴隆接柳河后,在迁西西北与宽城,兴隆交界处形成的水势很大的河流,在这里滦河水流最低的地方就是喜峰口。也就是建设大大坝拦蓄水的地方。
我们知道山间的道路往往是水流冲刷出来的,去山区的时候往往发现盘山道傍着河流走,原来生产力水平低,沿着水流经过的地方建设道路是普遍的做法。在水势平缓,地域开阔的地方往往形成码头和集市。在水流经过的山谷往往会形成村落,这些村落连起来就是一条或繁华或萧条的道路。我从实地探访发现,喜峰口是燕山通道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出了喜峰口滦河开始变得平缓驯服,继续向东南流,进入滦州偏凉汀,古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码头。守住了喜峰口就守住了东北入侵华北的一个重要关口,丢失了喜峰口,华北平原几乎等于无险可守,敌人可以长驱直入京津冀,丢失了喜峰口,华北危矣。
我们从唐山出发,向东走京哈高速,然后转向迁西直线,到达迁西县城,继续往西走,经过了景忠山折向北,来到洒河桥镇,就等于到了喜峰口区域。在这里洒河、瀑河、柳河都汇聚成了滦河,受到南部山脉的阻挡,开始往东迁安方向流淌,然后流向滦州,终于流出大山,进入平原,经过昌黎和乐亭流入渤海。
也就是进入景忠山附近我们才与古道相连,根据以水定城的原则,滦河干支流流经的地方才是燕山南麓最早形成聚落和城市的地方。因此我推测,当年唐山属于开平,开平属于滦州,就是因为滦州的滦河水运最为发达。华北平原以及更远南方的物产在滦州聚集,经过滦河上行,进入东北和内蒙古。元朝的时候为了营建如今锡盟正蓝旗的元上都,就把南方的木材等经过滦河运抵了多伦。
看滦河流向地图,卢龙、迁安、滦州三地正是山间开阔地,我甚至认为原来的商周古道,起始点就是这个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也叫卢龙塞,卢龙道的原因。
沿着滦河上行经过迁安的开阔地,比如迁安县城,原来属于令支古国,再往上的建昌营都属于重要的贸易节点,是商周古道上繁华的集市。
我们到了景忠山等于与古道开始汇合,继续向北到了河流汇集处就是如今的潘家口水库,原来的喜峰口已经淹没在水中,形成了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
人间烟火 古道味浓
喜峰口附近的燕山均产板栗,这里的栗子富含铁,是世界上最好的栗子,没有之一。在中国几千年文明中,发生在喜峰口、林兰陉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可是,更多的时间还是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是南北物产的贸易要道。
当我们从滦州沿着滦河上溯,经过建昌营的时候,更坚定了我的判断。建昌营是长城内外枢纽,一直是长城内外商贸的重要市场和货物集散地。北面是从凌源、平泉、赤峰、乾沟、经棚、喇嘛庙以及内蒙、坝上等地运来的粮食、皮毛、牲畜、干鲜果品、药材、木料、柴草等土特产品,通过喜峰沿着滦河运到此地。南面则是京、津、唐运来的布匹、棉麻、纸张、染料、卤水、瓷器、煤油、火柴、面粉、五金器具、玻璃制品等从滦县码头运抵。这应该是继滦州码头外,林兰陉的第一个繁华节点。
继续向西在景忠山附近,喜峰口南面有很多叫峪的村子,比如宋家峪、秦家峪、谢家峪、朱家峪、张家峪等,这些村落都处于山间谷底——小盆地,在滦河两岸最为密集。林兰陉因为这些村庄的存在而能让行人和牲畜不愁补给。
如今这里好保留着淳朴好客的传统。我们中间先去了一趟朋友家,宋家峪,秦妈妈得知我们要来,提前炒好了栗子。我们剥开栗子的时候,里面还有热乎乎的,放到嘴里又绵又糯,香甜让人陶醉。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栗子。秦妈妈说,栗子打下来后,放到现在回糖完成,甜度上来了,比刚打下来的时候好吃。
秦妈妈炒栗子不放糖也不放蜂蜜,虽然家里养蜂,这里的蜂蜜是栗花蜜,纯天然,秦妈妈拿来一些蜂王浆,我尝了一点,有一股芥末的味道,不甜。先是用松针当引柴生火,等火烧起来,再加入栗子树枝,这样让火硬起来,等把上面的6沿锅烧热,略微泛红的时候,加入栗子,因为火太硬,栗子表面会焦黑一部分,这时候,就要减火,让底火干㸆着栗子。等两三个小时,再出锅,就是我吃到的好吃的栗子了,为什么先要烧黑一部分呢,是因为吃的时候好剥壳。
岩心说,北面喜峰口的栗子因为地下有铁矿,一斤栗子比这里要多买一块到两块钱,我说,能吃出来吗,她说,吃不出来。
吃完栗子享用了丰盛午餐,我们继续北行,路过村头的栗子树,后来秦荣特意介绍说它有500年历史了。据说最长的栗子树有800年的历史,他们才是真正的林兰陉——喜峰口古道的见证者。
喜峰古渡 五道并出
从宋家峪向北,路北很有灵性的古老的山——景忠山,我们沿着滦河向喜峰口进发。我们经过了长城下的李家谷关所在的李家峪村,再上面就是“喜峰口大刀园'和喜峰口长城自然峡谷风景区。
和我想象的一样,喜峰口也是一个渡口,因为滦河水沿着山势缓缓流下,在喜峰口和潘家口这个地方变得平缓,河中间可以走船,河两岸也要靠渡船通行。
喜峰口四面高山封锁,旁边滦河流过,这个谷地其实是一个五道并出的地方,第一道大致向东北方向,沿着滦河支流瀑河进入宽城,然后进入平泉,从平泉沿着老哈河往北进入赤峰可进入内蒙古高原,我曾经想过这可能是汉武帝进军匈奴的路线。从平原沿着大凌河往东北,可以进入朝阳,在十六国时期叫龙城,汉代叫柳城,这是曹操征伐乌桓的路线,在宽城与喜峰口中间有一个景点叫天门山,这个地点很可能就是松亭关,喜峰口和松亭关我认为不是一个地方,二者均是林兰陉上的两个关口。第二条道路大致西北方向,沿着滦河干流上溯到承德县下板城的路,下板城原来也是一个繁华的码头。第三条路是向西通往兴隆的路,那里有燕山主峰雾灵山。第四条路是往西南通往遵化,然后进入蓟州的路。最后一条第五条是滦河的主路,就是向东进入迁安然后到滦州卢龙的道路。
林兰陉自古为燕山重要通道,甚至是张库大道的前身,在张库大道贯穿之前,我估计,俄罗斯过来的商人进入北京就是从齐齐哈尔过来沿着大兴安岭东麓进入到达赤峰,再到达平泉,经宽城、喜峰口、遵化进入北京的。这里从秦汉到明朝,一直是关内关外战争的见证者。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喜峰口的和这个长城是在北齐文宣帝高洋防范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人修建的,并不是秦汉时的长城,秦汉的长城更加靠北,东起今天的平壤,大致沿着沈阳赤峰一线在阴山相接。那时候,松亭关可能是穿山道路的南部重要节点,喜峰口当时可能是重要的补给地。
燕山其实有四个孔道,著名的有三条,分别为,一、经过山海关的傍海道,如今是华北与东北交通最主要的路。二、经过古北口抵达滦平然后是承德市再经过平泉抵达朝阳然后沈阳的道路,这是即将开通的京沈高铁所走的路。三是我们说的经过喜峰口的商周古道,为什么叫商周古道,是因为殷商南下打败夏建立商走的就是个条路。第四个是沿着滦河支流青龙河上行进入东北的路。
为什么说商周古道最早最主要的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除了傍海道,这几条穿越燕山的道理中,都有河流穿过,古北口的是发源丰宁的潮河,所有的水中,只有滦河的水最盛大,周边村落最多,烟火气最浓。
喜峰口位于林兰陉出燕山最重要的关口。这里有很多村庄,有非常古老的栗子树。
长城从西北蜿蜒而来向东南而去,宛若游龙,其中一部分已经沉没于潘家口库区水底。滦河在这里积攒了浩大的水面,为南来北往的行旅提供了饮用水。这里充满了人间美妙的烟火气息,如今依然吸引着喜欢地理历史的人们。
感谢河北润衡集团、唐山仁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徐总,秦总为该项目提供赞助。欢迎喜欢历史地理文化的朋友加入《山河地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