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7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B    现代汉语

世间万物皆从道生,从道长;所以尊道,而道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得见!道体现在社会中,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三种形式出现。因为有慈爱,能让人产生勇气,因为有约束,能让人认知更多事物;因为有深思熟虑,能让人做事长久。所以社会如果放弃慈爱,宣扬勇斗;放弃自我约束,宣扬人性张扬;放弃深思熟虑,宣扬盲目行事,社会因此而乱,这不是社会存在的大道。如果社会管理中体现大道,因慈爱家人而战事顺利,国土得到固守。所以一个国家要有良性发展,就要从慈爱开始做起。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天下皆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夫自名德大者,为身之害,故佯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贵。肖,善,谓辩惠也。若大辩惠之人,身自高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

2王弼注: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夫曰: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慈,以陈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勇也。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唯后外其身,为物所归,然后乃能立成器,为天下利,为物之长也。

3杜光庭注:太上以慈训人,圣人以谦守位。既善下成不争之德,即道大生不肖之疑。以三宝彰俭退之功,用慈宣救卫之利,然后不武不怒,用人得人

4王安石注:夫道之大则不可以名,故似不肖;小则可以名,故若肖。慈则能柔,柔则能胜天下之至坚,故能勇。俭则知足,知足则常足,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则物莫为之先,故能成其长。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也。为众所疾,故常近于死。

5吕吉甫注:天下徒见我道之大,而谓其似不肖,而不知其所以大,固似不肖也。何以言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无乎不在者也。彼见其无乎不在,无可拟者,谓之似不肖,而不知其无不在而似不肖,乃道之所以为大也。盖万物莫非道也,则道外无物矣。道外无物,则无所肖者,此其所以为大也。

6苏辙注:夫道矿然无形,颓然无名,充遍万物,而与物无一相似,此其所以为大也。若似於物,则亦一物矣,而何足大哉?道以不似物为大,故其运而为德则亦闷然,以钝为利,以退为进,不合於世俗。今夫世俗贵勇敢,尚广大,夸进锐,而吾之所宝则慈忍俭约康退。此三者,皆世之所谓不肖者也。

7时雍注:肖物者小,为物所肖者大。夫道包裹天地,充满六极,洋洋乎大哉,故似不肖。天大地大,肖道而已,故能久。然天地空中之一细物,其於道亦细也。夫是以我有三宝,宝而持之。

8邵若愚注:老子曰天下皆谓我道大者,谓不拘形名度数故也。有似者,终不肖。似也下同夫惟一气之大,故似。然居於形名度数,则终不肖。

9王夫之注:曰蚕“肖”蠋,不能谓蠋之即蚕也。曰蚕“肖”蚕,不能谓此蚕之即彼蚕也。求名不得,而举其“肖”,然且不可,况欲执我以求“肖”乎?终日“慈”,而非以“肖”仁;终日“俭”,而非以“肖”礼;终日“后”,而非以“肖”智。善无近名,名固不可得而近矣。

10林虞斋注:大似不肖,当时有此语也,故老子举以为喻,亦前章不谷孤寡之意。天下皆谓者,言天下皆有此常语也。夫惟大#1,故似不肖,至大者,必以至小之心处之。肖,象也。慊然似无所肖象,自小之意也。若自以为有所肖象,则为细人矣,非大人之量也。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十一,阐明社会管理需要宣扬什么,不宣扬什么。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之本,本固则可生勇,广,先,阴阳之道,自然之理;取其本,去其末,民生得以安身,安身则兴于文化,故国泰民安。礼,智之先,愚之始,尊从礼,则从家人开始,所以有慈之始也。

2肖,假借,小,细微。道,循于自然万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为大,又可为小;大者万物皆有所体现,小者无一遗漏人人可见。

3三宝者,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说文》爱也;《管子》父母之高行也;《礼记》慈以旨甘,爱敬进也;所以有慈爱而有保护,生勇气之本。俭,形声,从人佥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说文》约也;《易》否象:君子以俭德避难;有俭,知事物有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从而广知事物,不为其害。先,会意,甲骨文字形,上止(脚)下人,意思是脚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说文》前进也;《庄子》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不敢为天下先,不盲目而为,须用思想文化梳理而后为,所以认知事物,社会实践才能够顺利。

4管理社会民众有三宝而不用,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非正路,则必废,死不远矣。后世学于老子,不明于三宝,见私利而行用道德,徒学礼之表,扬己心之私,非讲家人之慈,则贻笑大方,为祸甚远。

5在国家管理中,善于用慈,则战无不胜,善于用勇终为败;而以慈固守国土,则内外稳固;所以国家要良性发展,则循自然大道,社会以民生大道为基础,管理民众实现慈爱,家慈,国爱,则国家内外于一。

(0)

相关推荐

  •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道可左右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全文如下: 道氾氾,其可左右. 万物恃以生而不辞,衣被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小. 功成不名有,万物归之不知主,可名于大. 天下皆谓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 ...

  • 道德经67章译文/原文:何为慈悲三宝?为何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六十七章 慈悲三宝章 ...

  • 道之“三宝”

    三宝是说三项宝贵的德行或原则,这里是指老子所谓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