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科技:覆盖县域200+基层医院,打通互联网慢病随诊医药服务体系
2019年全国区县级及以下公立医院总诊疗为59亿人次,其中慢性病患者就诊超过42亿人次,全国慢性病患者人数超过3.5亿,但由于意识所限,多数病患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不会主动去医院就诊,所以坚持治疗并且各项指标都能达标的患者不足10%,这其中有忽视疾病的可能,也有传统就医方式就诊程序复杂的原因。
以高血压为例,1998年的时候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最新的数字已经攀升到了25.5%,高血压的绝对患病人数超过两亿,按照每月一次复诊,仅高血压一项每年就有着24亿人次的医疗服务机会。我国现行的政策允许线上复诊,而慢性病的复诊是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而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医院信息系统也逐步完善。这为“推倒围墙办医院”,医院依据每个患者的病情,提供精准的远程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开始有大批慢病管理软件出现,但基本上都是定位于医生管理患者,而非医院管理患者。医生作为个体或许会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是能否解决患者所有的问题?一旦遭遇纠纷谁又是承担责任的主体?
随诊科技创始人 吴穷
作为该赛道的资深玩家,随诊科技如何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并在短时间内承担起两百余家县域基层医院的互联网建设?动脉网专访了随诊科技创始人吴穷先生,为读者重现中国县域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真实图景。
精准定位患者服务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绝大多数区县医院暂停了普通门诊,使得大量的慢性病患者失去了及时到医院就诊的便捷通路,只能靠自我的经验和平日积累的药物维持。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区域疾病标准化管理与建设分会,在一项有近百家区县医院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到院就诊患者数量的减少,使得区县医院的收入锐减了20-40%。
吴穷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现在开始,每一家医院都会把患者的回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慢病管理一定要以医院为服务主体,医生对患者管理服务的工作量要计入考核适当奖励,实现医院医生患者三者共赢。”据悉,随诊科技已经搭建了名为“康赛随诊”的慢病管理平台。该平台助力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对接医院的HIS系统,协助医院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实现了医院对病患的全过程管理,这就解决了慢性病患者不能到医院就诊和续方的难题。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需要从业者有非常的观察力,精准找到患者是第一位的。其实患者就沉睡在医院的信息系统(HIS)里面,只是我们既往忽视了这个资源的利用,开发这个庞大的慢性病市场需要医院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进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建立独立的慢性病管理中心,更少不了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支撑,康赛随诊平台就是以实现这个场景为逻辑开发的。”吴穷告诉动脉网。
随诊平台落地的两道关卡
只有全面获悉患者完整的健康档案,医生才能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精准诊疗服务。那么,如何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这成为赛康随诊平台落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作为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吴穷,对区县医院有着更深的了解,他回应道:“康赛随诊平台不是患者数据的拥有者,我们的定位是协助医院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做医院与患者沟通的工具,这让我们轻松的解决了第一个难题,并迅速地将康赛随诊平台部署到了200多家区县级医院。”
囿于现行财政拨付体制的限制,医院的主要收入是靠患者的诊疗等医疗服务费用,所以患者的依从性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也是医院发展的源泉,如何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如何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乐于来医院进行复诊,是区县医院运营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随诊科技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2019年8月,随诊科技上线了康赛随诊2.0版,帮助医院利用AI技术实现对慢病患者的集中化管理,并协助医院建立以诊后随访服务为定位的慢病管理中心,从传统医院内的疾病管理上升到覆盖全县域的大健康管理,这也顺应了国家提倡的县域医共体改革方向。
在康赛随诊平台上就可以完成网上的复诊和续方,药品可以通过就近签约的实体药店进行线下配送,帮助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过程服务,也实现了慢病管理从医院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化,再次将工作重心围绕医院医生和患者的三赢局面而展开,这是随诊开出的第二张“处方”。
康赛随诊平台可以按照每个患者的病程与处方记录,利用微信、短信和电话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提醒、健康教育知识、复诊提醒,包括辅助慢病管理中心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为使用老人机的患者提供短信或电话提醒服务,不使用手机的患者康赛随诊也可以连线其家人提供服务。随诊科技还通过在基层投放有通信功能的血压计血糖仪等检测设备,帮助慢病管理中心发掘新患者,力争实现域内病患的长臂覆盖和管理。
据合作医院提供的数字,利用随诊科技的服务已经看到显性的效果,合作医院的复诊率平均增加了30%左右,域内导流新患者的增量为6-10%不等。从院内系统中唤醒失联或沉睡患者的成本是1元/人次,域内开发一名新患者的成本是10元左右,而县域医院每次门诊的贡献值是人均230元左右。
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随诊科技为医院带来价值的同时,更好奇康赛随诊平台如何盈利?随诊科技的商业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吴穷解答道:“我们的平台不收医院一分钱,随诊科技目前为区县医院提供的都是零收费服务,我们的支出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部分的社会资助,我们和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合作,由他们承担一部分平台的开发和运维费用,我们也利用了一些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资源,降低了我们医院开发的费用。当然,为求长远发展我们也在工作中调研了患者的需求,联合医院、保险公司等共同开发诸如医疗服务包、带病健康保险等个性化的收费服务项目,我相信庞大的人群一定会出现不同需求。”
三年的时间,随诊科技已经把康赛随诊平台部署到了225家区县级医院,管理患者达3000万人次。“这要感谢我的团队,我们的创业团队来自哈佛大学、三星电子等名校名企,年龄梯次分布合理,我们既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又可以深入村卫生室和村医探讨基层医生的困惑,甚至能够和他们聊聊当年的收成。”谈起团队吴穷的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辛勤的付出总会有丰硕的成果,2018年康赛随诊APP被评为中国优秀慢病管理平台,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切实帮助合作医院起到了固化稳定患者的作用,被中华预防医学会发文推荐。关于随诊科技未来的发展愿景,“让我们的随诊服务长征再出发,让红旗插遍全国2000个区县,协助国家出台区县医院互联网随诊的标准。”吴穷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