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万里《行路难》中写到的鄂州
行路难
宋 ·杨万里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后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一生力主抗金,反对屈膝投降,曾得罪权臣,惹恼孝宗,多次被贬,后赋闲家居达十五年之久。开禧二年(1206),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五十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杨诗多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晓畅,笔调清新。有《诚斋集》传世。
《行路难》,本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俗称乐府诗。杨万里有《行路难》五首,此其五,诗中流露出人生易老、风物长存、世事难料、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全诗可分三层,开头六句为第一层,以“河汤花”和“武昌柳”起兴,且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人事变迁的感慨。“君不见”,是唐代以来乐府诗开头的惯用语,意思是,你看见了吗?其作用是,或悲愤时事,或感慨自身;提醒读者,加强反问语气。河汤花,指桃花。桃花当初璀璨如霞,如今却化为了泥土。武昌柳,春天里,柔丝飘拂,婀娜多姿;到了秋天,却柳叶落尽,被人们扎成了扫帚。“马耳射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典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形象地描绘出才志之士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处境。“柳色桃花却长久”,回应开头,人生如此,风物长存,聊以释怀。中间十二句为第二层,主要叙写“东陵千户侯”邵平和“萧相”萧何前后迥然不同的表现,印证“穷通流坎”“万事反覆”的道理。秦时,邵平贵为东陵侯,食邑千户,身穿官服,腰带美玉,多么高贵荣耀。沛县的刀笔小吏萧何,谒见邵平时,把腰弯成曲尺形的打击乐器磬一样,多次拜见,邵平却爱理不理。秦朝灭亡后,邵平沦为了平民,去谒见汉朝的丞相萧何,拜一次,郁闷一次。真是万事反覆,前倨后恭,无奇不有,这两个人哪里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正所谓世事难料,困厄与显达,流动与坎止,都是偶然间的事情。这样看来,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也未必贤于枪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抟扶未必贤枪榆”,典出《庄子 ·逍遥游》。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也借指识浅志小的人。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向往理想、及时行乐的感慨。华胥,称华胥氏,传说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后也称华胥梦,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醉乡,指醉酒后飘飘然的境界。
本诗对比鲜明,想象丰富,在《诚斋集》里,可谓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