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曾经建在鄂州的武昌城有几座城门?

在冷兵器时代,城堡是难以攻克的防御工事。孙权在黄初二年021年)四月迁都鄂城后,“八月,城武昌";2胡三省B: "既城石头,又城武昌,此吴人保江之根本也。”孙权定都武昌后,于旧址之上扩建城池,重修城垒作为保障首都安全的屏障,此后武昌城历东晋南朝皆为重镇;其遗址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在长江南岸由寿山和窑山相连形成的一个江边台地上,当地俗称“吴王城”。鄂州市博物馆和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对其多次勘测,“发现城址大体作长方形,东西方向长约1100米,南北方向宽约500米。”《读史方奥纪要》卷76引薛氏日:“武昌之地,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其城西凭樊山,南为古南湖,北沿大江。通过对城址的考古学调查及从城周的地形观察发现,“六朝武昌城完全依照自然地形而建。北垣及东垣北段,以寿山、窑山高地为城垣,依江湖之险而未设城壕。东垣南段、南垣和西垣,则构筑坚固的城坦,设置宽深的城壕,利用江湖相通的险要来进行防护。”另一方面,考古发掘反映,“从现存城垣及北垣江滩上所发现的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片和汉代的绳纹陶片,以及地层剖面的叠压关系、果品公司陶井的清理均可证明,六朝武昌城是在汉代鄂县县城旧址上修建而成。”这在文献中也可找到相应记载《水经注》卷35江水》提到鄂县故城,“言汉将濯婴所筑也”。李吉甫亦云“孙权故都城,在县东一里余, 本汉将灌婴所筑。晋陶侃、相温为刺史,并理其地。”

孙吴武昌城之城门共有五座,(太平囊宇记》卷1121日:“吴大帝城,在鄂州)西百八十里。魏黄初三笔者按:“三”应为“二)年吴主置,城有五门,各以所向为名。西角一门谓之流津,北临大江。”》所谓“各以所向为名”,应是有东西南北四门,三国史籍乏载日:“陶侃领江州刺史,镇武昌,课种柳。都尉夏施夜盗,拔郡西门柳为己所种,侃后因驻车施门,问此是郡西门柳,何以盗种?施怖,谢罪。”非《读史方舆纪要》卷76“吴王城”:“又东门有师市,亦(咖)侃所设也。”(太平襄宇记)所言之“流津门”,在城之西北角,只临近江边码头,故又称作“临津门。(晋书侃传)年“假舆车出临律门)就船,明日,毫于是嘉。”武昌城港口在城北临江的钓台,《江表传)日:“的)权于武昌新装大船,名为长安,试泛之钓台圻。“国熊海堂先生考证云“当年码头的大致位置当在钓台冷雨台山)附近的“小回’处,今仍为鄂州市江边码头。需要强调,前引仗平寰宇记》卷112日鄂州“城有五门,各以所向为名”,应是有东南西北四门和西北角的流津门。史料直接记载仅有西门、东门和西北角的流律门,南门、北门未有直接记载。文中提到的武昌城港口是在城北,靠近西北角的流津门。

孙吴武昌城受到周围地形和水文条件的限制,其规模不大,但因为帝王所居,故建有宫群,统称“武昌宫。据考古学者对武昌城的勘察,“城的北部因建有大量的民房及工厂等,未能进行细致的勘探工作,因而无法证实是否建有子城。但从城址内的地势来分析北部较南部略高),孙吴武昌宫的所在有可能在这一带。”》俱地纪胜》卷言吴王宫城“在武昌东,周约四百八十步” 。又云“安乐宫,在武昌吴王城中。..传宫中古瓦澄泥为之,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读史方舆纪要)卷76亦言武昌孙吴故官城“中有安乐官,宫中有太极殿,殿前有御沟,流为牧马港,即吴王饮马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