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卫分证治法

卫分证是清代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的第一个类型。要谈卫分证离不开叶天士原文: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又:“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我们先看叶天士说温邪首先犯肺,……肺主气属于卫,可见卫分就是肺的卫分。其后又解释: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因此可以理解卫分也是肺的表证。我们一些同学受到《伤寒论》一些影响,认为卫分证其实就是阳明表证,这是错误的认识。

卫分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干,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关于治则,叶天士随后说到: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夹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夹湿加入滑石芦根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

叶天士提到辛凉轻剂,不能重剂清热不能辛温发汗。吴鞠通补充辛凉轻剂,桑菊饮之类可供参考。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说卫分证也有发热恶风寒啊,这不是也有伤寒吗?古人云:有一份恶寒,就有一分表证。怎么不能用伤寒方,怎么不能用辛温发汗了?

大家不能单独看症状,要分析病机。叶天士反复强调是肺卫证,必然跟肺有关系。其实这个微恶风寒,是肺内蕴热,肺主肃降宣发功能失司,导致阳气不能正常输布体表,故而出现恶寒类似太阳伤寒的表证。

也有同学会说:但见一证不必息悉具,经方对症不对病机,我用大青龙即可。大青龙汤是针对外寒里热,不是由内而外导致恶寒内热的,再说大青龙汤其中麻黄桂枝用量跟石膏比例,三比一,辛温占大多数,辛温解表发汗为主,跟卫分病机截然不同,误用必然伤阴助火,助纣为虐!

也有同学说:这个症状用麻杏石甘汤也行,宣肺清热止咳,不也正好符合肺卫病机吗?病有轻重缓急,对于这个问题,温病大家吴鞠通也曾提出辛凉三方,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白虎汤,可见吴鞠通清热剂分类之细。麻杏石甘汤虽然也能宣肺清肺,但是对于初期卫分,热邪不重,反而会产生凉遏,甚至损伤脾胃的嫌疑。

学习《伤寒论》是中医同道必须学的,但是不能学死了。否则犯了错误,如岳美中老所说,专学伤寒“容易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清淡”,所以我的建议必须伤寒温病一起比较学习。这样即可避免我们老前辈提出的教训!

卫分证治疗其实以前有些老大夫就提出桑菊饮清热不足,必须重用苦寒清热,这样才符合临床实践,有的给改了,不仅桑菊饮不用,银翘散加重清热解毒药,比如北京老中医张菊人老 新定银翘散。新订加减银翘汤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薄荷、杏仁、黄芩、知母、竹叶、瓜蒌皮。加减法:恶寒无汗,加栀子、淡豆豉;呕吐,加芦根、竹茹;胸膈不快或大便不解,舌苔薄白,加枳壳;舌苔垢腻,以枳实、瓜蒌易枳壳、瓜蒌皮。新订加减银翘汤和银翘散相比,主治功用明显减弱了辛散升提,增强了苦寒降润。菊人先生之所以如此变通该方,是认为“鞠通之方,适宜于江南,殊不适于黄河以北”。他的这种认识,来源于对北京地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长期细微体察,其云;“北京地高气燥,入冬以后,又多用炉火,室内一般比较温暖,出外又有皮棉保护,造成了寒困于外,热郁于中的条件”,当春阳上升之际,人们肺胃气分普遍早有伏热,一旦再感受风温之邪,则自然会形成风温外迫,伏热内蕴的病机变化。因此,“治卫外之邪(风热),必用辛凉使其透达,才能由外而解;内蕴之热,必用清化,才能自内而解”。对于这种说法不能说错误,临床肯定张老也遇到过,只能算是一种类型。

他这个办法恰好被蒲辅周老看到,随后蒲老谈到: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我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热透,我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

可见同一个地方(蒲老张老都在北京)临床体会感受不同。而我觉得,张老此办法,其实一种“截断”疗法,不可取,临床必须辨证论治,该着轻清疏卫,不能苦寒沉降,否则这样只会加重病情!

卫分证桑菊饮

桑菊饮方由五组药组成:用薄荷、桑叶,菊花辛凉疏透风热;杏仁宣肺止咳;桔梗、甘草开结利咽;连翘甘寒清热解毒;芦根顾护津液。全方以轻消开

宣肺气为特点。

关于本方用桑叶、菊花,吴塘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桑叶既可“走肺络而宜肺气”,又“善平肝风”,能清肝以防木火刑金;菊花“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其辛寒能硫散风热,甘苦微寒能清肝制木。因此,桑叶、菊花并用,具有清肝以防肝胆郁火犯肺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桑菊饮组方特点之所在。

桑菊饮温病条辨:咳嗽,身不甚热,微渴;或感燥而咳者。

方中所寓法的对应证:从方的结构分析,本方寓六法,其证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薄荷、桑叶疏散风热法对应的风热郁表证,如发热、恶风;二是杏仁

宜肺法对应的肺气不宣证,如咳嗽;三是桔梗、甘草散结法对应的咽喉痹结证,如咽痛、咽喉不利;四是连翘清热解毒法对应的热毒证,如发热、舌边尖红、咽喉红肿;五是芦根清气热法对应的气分热、津伤证,如舌干、口干、小便短少;六是桑叶、菊花对应的肝经风热或肝胆郁火证,如头痛、目赤、鼻干等。

临证可根据六组证的轻重缓急,调整方的结构,或据证加减处方。

方证的特征性证:咳嗽,脉浮数,舌边尖红,苔薄白者。很轻的银翘散证而以咳嗽为主者,即为桑菊饮证。杂病风热郁伏上焦所致的咳嗽、咽痛,或肝火上郁所致的目赤痒痛、头痛等证,可用本方治疗。

我在临床往往抓咳嗽同时有头晕头疼用桑菊饮效果较好。曾经治疗一例口腔溃疡,伴有头晕采用桑菊饮,平肝熄风,清热解毒二剂缓解治愈。

蒲辅周医案

韩某某,男,74岁,1960年3月28日初诊。昨晚发热,体温38.5℃,微咳,咽红,今晨体温37.9℃,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属风热感冒,治宜辛凉。

处方:桑叶二钱,菊花二钱,牛劳子二钱,连翘二钱,桔梗一钱,芦根五钱,僵蚕二钱,竹叶二钱,生甘草一钱,香豆玻三钱,薄荷(后下)八分,

葱白(后下)三寸。水煎2次,共取200ml,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2剂。

3月30日复诊:服药后热退,体温36.4℃,咳嗽减轻,但痰黏滞不利。舌正无者,脉缓和。感冒基本已愈,治以调和肺胃,兼化痰湿。

处方:瓜萎壳二钱,橘红二钱,川贝母一钱半,前胡一钱半,云茯苓三钱,天冬三钱,竹茹二钱,批把叶三钱,芦根四钱。水煎2次,共取160ml,兑蜂蜜一两,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2剂。

(《蒲辅周医疗经验》)

(0)

相关推荐

  • ​温病泰斗赵绍琴《温病纵横》-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分析]本证乃风热邪气侵犯于肺,使致肺失宜降,上逆而咳.但因邪气轻微,故身热不甚.温病初起伤津不重,故口仅微渴,或只口干.舌苔薄白, ...

  • 《医学衷中参西录》54.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至其病之所受,则皆在于足经而兼及于手经.乃今之论寒温者,恒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夫人之手足十二经原相贯通,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者,固为差谬,至谓温病入手 ...

  • 伤寒不治温病?看看伤寒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至简:经方治温病的辨证和治法!

    至简:经方治温病的辨证和治法!

  • 叶天士温病治法解读

    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临床治疗温热病的重要法则. 1"在卫汗之可也" 此处的" ...

  • 温病纵横:卫分证候诊治要点及医案解析

    卫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而入,侵犯于肺.因"肺主气属卫"(<外感温热篇>),故临床见肺气失于宣降,卫外功能失调的证候.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 ...

  •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国医大讲堂2021-04-22 12:56:00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一.温病的病因 温病是外感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人体防御机能正常与否及外界致病因素有关. 人体的防御机能,取决于人体的正气 ...

  • 【伤寒论 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温病:经方的辨证和治法】

    温病:经方的辨证和治法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生地:黄芩9.白芍9.生姜6.炙草6.大枣12.丹皮6.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温病:经方的辨证和治法】精

    【温病:经方的辨证和治法】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