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建盏釉色有多特别?
早在东汉,黑釉瓷就已初见雏形,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白瓷青瓷才是追求的主流,黑瓷技艺未大幅度发展。
及至宋代形势突变,烧制黑釉瓷的窑口突然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布全境,与青瓷、白瓷分庭抗礼。
其中建窑在鼎盛时期更是专烧黑釉茶盏。
导致黑釉瓷成为黑马的原因,不仅是宋代点茶盛行,也是因为宋代出现建窑这个“逆天改命”的窑口。
铁本是青瓷、白瓷需要控制降低的成分,建窑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当地胎釉原料含铁量本就偏高的限制下,将劣势转换为优势,烧制出以铁为主打,自然形成的斑纹的瓷器,令黑釉瓷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用含铁量高的胎釉,且控制好还原气氛,能烧出比宋以前黑瓷薄釉、黄胎更为纯粹的黑色。
时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对此有所察觉,并在上呈天听的茶书《茶录》中对建盏的另辟蹊径大为赞赏,遂引起两宋的黑瓷风潮。
▼国家博物馆藏《茶录》拓本
这段话很清楚地指出,建安(即建州,辖区含今福建省南平市多数县市)所烧的茶盏,不仅斑纹像兔子的毫毛,胎体也微厚容易保温,颜色也是“绀黑”,比他处“色紫”的茶盏黑色更为纯正。
绀黑可以理解为是没有偏蓝偏紫的,黑到发亮的黑色。
北宋名臣蔡襄、范仲淹,及文豪苏轼等人都曾为北苑贡茶“小龙团”茶赋诗吟诵,其中不乏对斗茶盏器或盛茶器皿的描写。
口径12.4CM,高度:7.1CM 底径:3.9CM
等级:重要文化遗产
传承:松平肥前守(前田利常)- 加贺藩主前田家-大佛次郎(日本作家)-MIHO MUSEUM(滋贺县甲贺市美秀博物馆)
从褐兔毫盏中可取出棕色系诸多颜色,可见建盏之美不仅在器型筋骨、斑纹质感,更在其颜色囊括众彩,不一而足。
盏色贵青黑
▼宋朝皇帝宋徽宗《大观茶论》书影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写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所指青和黑应当是一个意思,都指纯正的黑色,与蔡襄《茶录》的绀黑一致。
▼ 宋代建窑银兔毫敞口盏, 口径13.5cm、 高3.5cm , 该盏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首相西园寺公望(1849~1940)旧藏。
▼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
尺寸:高7.4cm ,口径12.2cm
▼文言文中的青除黑色之外,也有绿色蓝色的意思,显然汝窑钧窑的天青是蓝色。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外底有楷书镌刻。2017年香港苏富比以2.5亿人民币成交,位居宋瓷拍卖排行榜第一名。
▼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18.5 cm口径: 20 cm,成交价4887.5万元;
拍卖场次:2018年11月20日中国嘉德“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建盏的青黑,是指底釉的纯正黑色,因此青作黑解没什么疑义,而描述毫纹的质感与颜色,则在下半句“玉毫条达者为上”。
别看宋代建窑兔毫标本很多,但要达到徽宗的标准很难,传世兔毫盏其实没几只能做到。水吉窑址很多碎片是弯曲、虚化的毫纹,形态就达不到条达的标准,更不用说如玉的质感。因此宋代兔毫盏有符合此标准的,一旦上拍也是价值连城。
▲南宋建窑兔毫盏,口径为12.2cm,
来源:(日本)味杏堂(1615?-1690)收藏,京都道正庵主人
藤田德次郎收藏,大阪 [藤田传三郎之次子(1920年代)]
▼南宋建窑兔毫束口盏,约合9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