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在沼: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转) 2024-08-04 07:38:59 1、治疗不安腿综合症,见双腿酸胀麻木,夜间和静止尤甚,似有蚁行,不知将腿放置何处,痛苦异常。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加木瓜、伸筋草、桃仁、防风、威灵仙。2、治疗小舞蹈病,症状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伴见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和注意力分散,面白体虚,原方加鸡血藤、蝉蜕、珍珠母。3、治疗风寒痰瘀阻络所致的面神经炎,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面部自觉凉麻怕风,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润,脉浮缓无力,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细辛、皂角刺、白芥子、僵蚕、全蝎、蜈蚣。4、治疗末梢神经炎和产后指掌麻胀,表现为肢体麻木欠温,持物无力,肌肉隐痛,间有针刺样痛,夜间加重,纳差怕冷,乏力懒言,面白,舌淡脉细,为气虚血滞,筋脉失养,原方加鸡血藤、姜黄、当归、木瓜、牛膝。5、治疗颈椎病,原方加葛根、羌活、鸡血藤、丹参、桑枝、威灵仙、穿山甲、全蝎。6、治疗神经麻痹,如腓神经麻痹,见下肢发凉,关节运动不灵活,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原方加附子、鸡血藤、当归。7、桡神经麻痹,见右上肢软弱无力,手腕下垂,不能背曲,握力消失,痛觉减轻,原方加鸡血藤、丹参、当归、川芎、姜黄、熟地。8、治疗坐骨神经痛。见下肢从臀部至足趾,掣痛刺痛,昼轻夜重,遇寒冷劳累反复发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以原方加独活、桑寄生、仙灵脾、鸡血藤、牛膝、川乌、乳香、没药、威灵仙、防风、当归等散寒湿,通经脉。 9、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头痛、肢体幻觉痛、腓肠肌痉挛、眼肌麻痹、萎证(格林巴氏综合征)。10、雷诺氏综合症。该病临床表现为遇冷(冷水,冷空气)两手突然苍白,冰冷,麻木,僵直,继则肤色转紫,痒痛,一段时间后得温恢复正常。肢端为十二经脉阴阳衔接处,阳不布则血不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有此见症,往往伴有平素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乏力,舌淡胖,舌底瘀斑,脉细涩。病机属气虚血瘀,或气虚寒凝致瘀;治疗益气通脉或温经回阳,活血化瘀;原方加当归、地龙、红花、细辛、姜黄、全蝎、蜈蚣、鸡血藤。阳虚寒凝重者加仙灵脾、麻黄;11、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表现为下肢酸胀乏力、疼痛,走路加重,伴见肢体不温,肤色稍紫,或见足背溃疡,属气虚寒凝,血瘀阻络,原方加当归、牛膝、地龙、桃仁、乳香、没药、丹参益气活血通络;12、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见小腿不能屈伸,肿胀没指,触之不温,阵痛逐渐加重,畏风怕冷,舌淡紫胖大,有齿痕,舌下脉络瘀黯,脉沉缓而涩,原方加细辛、木瓜、苡仁、防己、炙草、牛膝、丹参、水蛭;13、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足踝关节皮肤呈暗褐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舌黯,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川芎、牛膝益气合营行血;14、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苔白脉缓,属“因虚致瘀”,原方加地龙、桃仁、红花。黄芪桂枝五物汤亦常用于微血管循环障碍疾病。15、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之品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腱鞘炎、筋膜炎、阳痿等。16、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伸筋草、当归、红花可治疗硬皮病(双上肢前臂皮肤麻木发硬,呈褐色蜡样光泽,手指僵硬,皮肤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17、治疗慢性荨麻疹,颜面及手背出现大小不等的风疹块,色暗红,伴神疲乏力,苔薄黄略干,脉弦数,每年入冬天气变冷即出现,属表虚不固,营血亏虚,风寒入侵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蝉蜕。18、营卫不和,风邪外束所致产后瘾疹,疹色淡红,伴见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原方加地肤子、舌床子、防风、当归。19、湿疹,分布于头皮、腋下,疹流黄水,结痂,全身瘙痒,皮肤干燥,伴口苦,舌紫暗,苔厚微黄,脉沉弱,为营卫虚而湿邪外侵,原方可选加地肤子、当归、威灵仙、丹参、木瓜、白鲜皮、苍白术、防风、柴胡、丹皮、蝉衣等加味。20、上呼吸道感染等气虚外感证,见胸闷鼻塞、流清涕、畏寒、倦怠、苔白润、脉细缓,为气虚风寒犯肺,原方加桔梗、杏仁、白芷、薄荷、栝楼皮。21、头痛,持续半年不愈,因当风入睡而起,遇冷加重,得温痛减,伴手足麻木、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精神不振,舌淡瘀斑苔薄白,脉弱,为营卫虚弱,气血痹阻,治以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22、黄芪桂枝五物汤亦用于治疗多汗症。23、自汗:患者,女,28岁,2001年11月30日初诊。自述产后1个月来,时自汗出,汗出遍身,活动后尤甚,伴有恶风,疲倦乏力,纳差。诊见:遍身肌肤湿润,身凉,神倦懒言,声音低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证属卫阳不固,营卫失调,治宜益卫和营,固表止汗。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煅龙牡各12g,白芍、浮小麦、麻黄根各15g,白术10g,防风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服上方7剂后,证情大减,守前法,继服十余剂,自汗止,诸症消失。24、雷诺氏病:患者,女,33岁,农民,200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1个月时,从冰柜中取鱼肉冰冻之物,双手受寒,当时即感双手麻木、疼痛,皮色变青紫,后经取暖,双手又变潮红瘙痒,约1个多小时方转为正常。此后双手每接触冰冷之物,即发如前。经市医院诊为“雷诺氏病”,予谷维素、维生素、烟酸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诊见:双手凉、皮肤干裂,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肌肤失养。治宜调补气血,温经散寒通脉。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黄芪、鸡血藤各30g,白芍15g,当归、桑枝、川芎、桂枝各12g,细辛3g,生姜3片,大枣5枚。二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略减,前方加附子6g,并增加黄芪用量至50g,服至21剂后,双手遇冷仅感轻微胀麻,皮肤略变,继予上方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复发。25、胃脘痛:患者,42岁,2002年8月20日初诊,自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2年余,食生冷物及受凉易发。1前年,曾做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近日,因洗澡受凉后胃脘部疼痛加重。诊时:胃脘部坠痛、喜暖喜按、少食后痛缓、口淡无味、纳差、时泛清水,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时稀,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寒滞经脉。治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茯苓各15g,炙甘草6g,当归、白芍各12g,吴茱萸、砂仁、陈皮、焦三仙各9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1剂,服上方5剂后,胃脘痛有所缓解,纳食见增,大便已实,但仍感上腹部发凉,时吐清涎,上方加干姜6g继服20余剂,诸症消失,后又嘱服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1个月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再复发。26、产后痹证:患者,女28岁,人工流产术后2天外出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口服感冒通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10余天始出现肩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腰酸背痛,舌质红、苔白,脉沉紧。证系人工流产后失血伤气,卫气不固,腠理不密,伤风感寒又兼于湿,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所致。治宜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固肾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赤芍各12g,当归15g,生姜9g,大枣、鸡血藤、秦艽、桑寄生各12g,桑枝15g,甘草6g,3付水煎服。服药后,肩背及双上肢疼痛、麻木明显减轻,唯感双下肢疼痛不减,此系寒湿留滞于下肢所致。故上方加用牛膝、防己各12g,服药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7、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6岁,1999年5月10日诊。患脑梗死月余,经住院西医治疗后病情稳定,现遗有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辨证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50g,桂枝、当归各15g,赤芍、白芍各30g,川芎12g,丹参、地龙、川牛膝、鸡血藤各30g,全蝎(研冲)6g,蜈蚣(研冲)2条,生姜4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连服5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行走接近正常,生活自理,病告痊愈,随访1年病情稳定。28、末梢神经炎:患者,女,54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双手指麻木1年余,夜晚尤其遇寒加重,少气懒言,纳差倦怠,遇暖后稍觉缓解,曾用天麻丸和维生素B1口服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查“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此乃气虚血滞,脉络失养,经脉痹阻而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用药:黄芪40g,鸡血藤30g,桂枝15g,赤芍、白芍、丹参、党参各30g,红花10g,细辛5g,当归15g,姜黄10g,桑枝30g,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用药渣加水1500ml再煎,熏洗双手,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用1个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9、治疗肢体麻木症。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2枚,牛膝30g,红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药加水1000ml,浸泡60分钟,武火沸,文火45分钟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15天。肢体麻木症临床较常见,常因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颈椎病、脑梗塞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者常采用脑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缓解。颈椎病所致者常因颈神经受压引发,采用牵引等方法可缓解。脑梗塞所致者与感觉中枢或传导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有关,治疗效果较差。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枝、白花蛇祛风通络,牛膝、红花活血行痹,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30、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冠脉搭桥术后、多发性肌炎(黄煌)王某,男,58岁,公务员,江阴人。2004年11月22日就诊。主诉:心悸、胸闷十年,加重伴活动后气喘三年。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伴恶心,出冷汗,胸痛,有压榨感并放射到肩背部,持续十余分钟,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六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就诊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经过不详。后转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最狭窄处达87%,采用植入支架及旋磨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工作。2002年11月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出现,轻微活动后即感到呼吸困难、疲乏、心悸,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复查提示冠脉再狭窄,转至上海中山医院行冠脉搭桥术,术后恢复良好。但开始出现躯干、头部皮屑多、有瘙痒感,白色斑块逐步增多,发展到全身20%左右的面积,曾被诊断为“银屑病”。2003年11月始又出现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丝,伴四肢无力,手足麻木,活动后加重,就诊于上海中山医院,查肌酸磷酸激酶2970u/L,胸部CT示支气管炎、肺气肿、两肺纤维化、淋巴结肿大,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有阿奇霉素、强的松、富露施;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雅施达、通心络、甜尔心;雷公藤、三藤合剂、康复新液、氧化钾、辅酸心胶囊;拜糖平,并注射胰岛素。所服用药物多达15种。治疗一年后于2004年11月检查,肺部炎症、纤维化基本消失,两肺肿大淋巴结减小,肌酸磷酸激酶降至297u/L左右,但躯干、头面部多处皮炎斑块疼痛、瘙痒感不止,难以忍受。血脂中胆固醇9.0mmol/l、甘油三酯2.5mmol/l左右,不易控制。平素仍感到四肢乏力,轻微活动后即感到心悸、气促,步行不过百余米即需休息,每天必须吸氧5小时,并且每天须服安定和吸氧入睡,经济负担、机体代谢负担沉重,生活质量很差。主动要求中药调理,便于2004年11月22日开始服用汤药。处方:生黄芪80克,桂枝20克,肉桂10克,赤芍40克,白芍20克,丹参20克,丹皮12克,桃仁20克,怀牛膝60克,紫草20克,生姜4片,红枣20枚,水煎服,日服两次。并嘱其除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雅施达、拜糖平4种西药外,其余全部停服,平时适当锻炼。以上中药处方基本不变,仅剂量、药味略作调整,先后共服用315帖,直至2005年9月23日体检。胆固醇5.9mmol/L,甘油三酯2.1mmol/L,肺内纤维化及肿大淋巴结消失。肌酸磷酸激酶正常,皮疹基本消失,仅在双肘处残存有小面积斑块,无疼痛瘙痒等不适。体重由原先86公斤降至78公斤。体质明显改善,早晨打太极拳、做操、慢跑,晚上散步、慢跑,每天步行不少于13000步。四肢有力,无明显气促、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善,生活信心增强。04年11月患者来找我时,我简直不认识他了。他明显胖了,而且老了,当年英俊潇洒的党委书记的形象荡然无存。由于服用激素的缘故,他脸型如满月,面色暗红而浮肿貌,全身皮肤全是红色的斑疹和丘疹,一片片,或大或小,或厚或薄,上面是白色的鳞屑。他一脸疲惫,喘着气,慢慢向我叙述病情,桌上是一大叠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单。他希望我救他,希望有合适的中药配方能让他减轻痛苦。我们是熟人,我还记得他六年前第一次心梗后,曾经给他开过方,是瓜蒌薤白温胆汤。但后来,他麻痹了,不吃药了,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并再次手术。现在还能否用温胆汤呢,凭我的望诊经验,他已经不是温胆汤证了,已经是“黄芪体质”了。黄芪体质是对适用大量黄芪及其类方的患者的一种略称。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笔者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本人则称之为“黄芪体质”。用中医的话来说,那就是阳气虚馁,水谷不化精微,而变为水湿痰滞留体内了。这就像一片沼泽地,水汪汪,湿漉漉。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根据本人经验,凡是黄芪体质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需要使用黄芪。显然,他需要使用黄芪,而且是大量。那么,黄芪类方有不少,应该选择何方?我认为需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是一种古代治疗尊容人血痹这种疾病的方。组成很简单,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后服用。什么叫血痹?就是四肢麻木疼痛。张仲景发现,这种病就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尊容人最容易得。由于好逸恶劳,饮食肥美,这些人大多体胖肉松,稍一活动,即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且,对风寒特别敏感,稍一受凉,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稍坐一会,又身体麻木。现在看来,所谓的血痹,大多是中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应用的机会较多。尤其是那些舌体比较胖,肌肉松软,一动就气喘,两下肢浮肿的中老年患者,我常用,多有效果。老王的病情,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用活血化瘀药。因为他的皮肤,已经成了“甲错”状,这是瘀血证的在外表现。经方中桂枝茯苓丸是一张典型的活血方,但茯苓可以不用,茯苓是利水药,我的经验,舌质有齿痕者用茯苓比较有效,但该患者舌质比较坚敛而无齿痕。由于是皮肤发红,是传统所说的血热,所以,加紫草;因为是心血管疾病,按当前用药习惯,加丹参。那么,那牛膝为何要加?主要是下肢浮肿,特别是有瘀血的腰腿痛、足肿以及血压居高不下者,我发现用怀牛膝效果较好。方中黄芪量大,为80克;怀牛膝量大,为60克。芍药量大,赤芍40克、白芍20克。桂的用量也大,肉桂桂枝共有30克。黄芪用大量,是考虑到患者食欲较好。凡能食而无力者,是我使用大量黄芪的指征。而且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到四两,相当于120克。牛膝用大量,是借鉴江苏名中医徐文华先生的经验,他用牛膝治疗嗜铬细胞瘤、腹腔恶性肿瘤等,用量极大,高达250克。曾煎服200克,发现也无异常感觉。后来治疗一些下肢血循环不好导致的浮肿、肝硬化腹水、肥胖患者的高血压等,大剂量使用牛膝后效果也不错。赤芍活血,可以消除血栓,故重用。至于方中桂的应用,有两点要说。一是为何肉桂、桂枝一起用?这是本人的习惯用法,可能也不一定最佳。桂枝之名始见于《伤寒论》,而同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没有桂枝的名称,唐代的《新修本草》说:“其牡桂嫩枝皮为肉桂,亦名桂枝”,《本草衍义》则说:“本经止言桂,中经由言桂枝者,盖取其枝上皮,其本身粗厚处,亦不中用”。可见得唐宋以前言桂枝,是用桂的嫩枝上皮。而现在肉桂的基原就是桂的枝皮或干皮,这与唐宋以前所用的桂枝是一样的。所以,我当必须大量使用桂时,必定要用肉桂,但考虑传统的用药习惯,桂枝的功效也不能忽略,所以,往往桂枝肉桂同用。还有一点,为何大量使用桂?桂是通阳药,对心功能不全者,桂是必用的。张仲景当年治疗严重心悸的桂枝加桂汤,则桂用至5两。如果以每两相当于现代3克计算,则应达到15克,而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考证结果则认为1两=15.625克来计算,则用量应达78克。在按照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药比例来看,黄芪桂枝芍药的用量应是相同的,均是三两,现在黄芪为80克,赤芍白芍共60克,而肉桂桂枝仅30克,桂枝还是最少的。所以,理论上桂的用量还有增加的空间。从本人用药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桂枝肉桂伤阴动血的副反应,相反,原先的舌嫩红可以变的淡一些,这可能与心功能好转后供血供氧增加有关。患者服用上方的效果,是渐现的。服用半月以后,自觉症状好转,然后坚持服用,最后基本恢复健康。这归结于他的耐心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必须长期服用。31、面神经麻痹。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32、产后指掌麻胀。林某,女,26岁。分娩后经常洗涤衣服,双手指尖即感麻胀,继则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胀、针刺、蚁行感,并逐渐加重,甚时需用热水洗后上述症状方能暂时缓解,过后仍如前状。刻诊:双手肌肤触之欠温,形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复感寒邪所致。治则:益气养血助阳、散寒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桂枝15g、当归20g、白芍30g、干姜12g、鸡血藤20g、红花12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麻木蚁行感明显减轻,双手自觉有温热感,余症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进6剂,麻胀感消失。产后气血虚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复感寒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扶正;桂枝、干姜助阳散寒;红花、鸡血藤活络。 赞 (0) 相关推荐 肩周炎发作时疼痛难忍,怎么办?一个治肩周炎的好方,在此奉上 很多人之所以会患上肩周炎,都是因长期劳累或者是长时间肩部受凉导致的,而很多早期肩周炎的症状就是肩关节周围会出现肿胀.疼痛的感觉,特别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局部受寒时,这种症状就会加重,会导致失眠.越是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用功效]益气助阳,和血行痹. [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 桂枝汤临床新用 理法方药 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处方来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药物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大枣4枚,生姜6克. 功能主治: ... 鹤在沼: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黄芪赤风汤治验汇集 1.治疗不安腿综合症,见双腿酸胀麻木,夜间和静止尤甚,似有蚁行,不知将腿放置何处,痛苦异常.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加木瓜.伸筋草.桃仁.防风.威灵仙. 2.治疗小舞蹈病,症状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伴见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 [组成用法] 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S.生姜20-30 S\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 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https://www.sohu.com/a/198680691_238814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https://www.sohu.com/a/198680691_238814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 气血虚弱引起的血痹.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出汗怕风.对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脑血栓.颈椎病和后背酸麻等具有调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总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总 王自立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是治疗血痹重症的代表方,具有益气通阳,温通血脉,和营行痹之效.王自立教授基于辨证论治之中医基本原则,认为临床辨证属气虚血滞. 营卫不 ... 鹤在沼: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二)(转) 51.斑秃.刘某,男,23岁,1999年11月2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因工作原因致情志抑郁,沉默少言,后突然发现头部毛发呈圆形脱落,大如铜钱,共6处,1个月后整个头部毛发全部脱光,经多方治疗未愈.刻诊: ... 鹤在沼: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一)(转) 鹤在沼: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一)(转) 鹤在沼: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汇集(转) 鹤在沼: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汇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