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父子进士牌坊
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古时的牌坊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并不是你想立,你有钱就可以立的。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位于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埔县茶阳镇学前街的父子进士牌坊,与天褒节孝牌坊、天荣节孝牌坊相邻,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该牌坊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是当时朝廷为褒奖饶相、饶与龄父子同中进士而建。饶相于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曾任四品江西按察副使、中书舍人等职。他儿子饶与龄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试政都察院,后补中书舍人。客家人一直尊崇“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父子同中进士”正是茶阳人追崇读书的体现。
牌坊用精美坚硬的花岗岩预制件叠架而成,牌坊高度为12.5米,底基座总宽为9.32米,进深为3.62米,上层建筑宽度约为11米,共为三层檐顶。
第一层的横梁上蟠龙雕凤绕梁,石刻雕工可谓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蟠龙呼之欲出,雕凤振翅欲飞,将我国传统的石雕装饰图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层是整座牌坊的中心,在正中的匾额上,正面阴刻有“父子进士”,后面则是“丝纶世美”。
古代圣旨是由丝纶制成,中书舍人职掌后诏令,宣命朝廷德政,日记纶音,染翰理文,侍于君侧,官贵名高,世有美誉,这就是题名“丝纶世美”的由来。
牌坊的第三层是采用如意斗拱的坊额,巍巍华盖,使牌坊更显庄严显赫。坊额下还立有一块立体镂空石雕匾额,匾额下端双凤拱托,中端双龙腾云、顶端一条主龙口衔匾额上书“恩荣”二字,这两个大字显示着当年牌坊主人及其家族所得到朝廷的恩宠与荣耀。
匾额两旁都是传神逼真的石雕像,为古代士大夫的形像,他们博冠峨带,或吟诗诵书,气韵文雅,或忧国忧民,神色庄重,均是惟妙惟肖,传神之至。这组人物石雕像极巧妙地显示了牌坊主人的身份。
在雕像旁边的柱子上还装饰有古代代表吉祥的麒麟,梅花鹿,孔雀和花卉等窗雕,雕工精细,巧夺天工有如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在茶阳古镇饶姓的人最多,饶姓人的老祖屋、祠堂占了城中古建筑的大部分,故有“半城祖屋半城饶”之说。
用花岗岩雕凿的古牌坊高耸入云,仿佛向现代人叙说着饶氏人不折不挠、奋力求学的历史故事。
坚硬的花岗岩栉风沐雨400余年,仍在向世人展示着茶阳古镇的人文风采和饶氏的望族风范。
位于“父子进士”牌坊正左侧的“天褒节孝”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旌表当地儒士萧以继之妻而建。
牌坊的主人邬氏一人抚养亡夫前妻一子及自己所生一子,还有兄长过继一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其后代人才辈出,有六人中进士。
“天荣节孝”牌坊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为旌表监生西河人张瑄而建。该坊坐南向北,为四柱三间石牌坊,现仅存柱、枋、基座等部,地上残高5米,下段湮没于土中。
在明代饶氏族内出了饶相、饶与龄这一对父子进士,无独有偶,传至清代,饶氏族中又出了饶芝、饶褒甲两位父子进士,出于对先祖的敬重,他们只是在明代父子进士牌坊右侧前立了个石楣杆,上刻“大清父子进士”,左侧前也立了一个石楣杆,上刻“大明父子进士”,至今保存完好。
“父子进士”牌坊建在大埔学宫前(即现在的大埔中学),目的就是鼓励当地的读书人向饶相父子学习,考中科举,学而优则仕,可以取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明清两朝父子双双皆进士,一门六人进士榜上留美名”,据不完全统计,茶阳饶氏在明、清两朝均出有父子进士,共有进士6人,举人20人,贡生至痒生三百余人,近代则有中国工程院士饶芳权、新加坡警监饶尚仁等,在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古城里可谓是群英荟萃、人才辈出。(图文:罗利光)
作者简介:
罗利光,网名阿山,毕业于汕头大学美术系,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2007年度十佳摄影师,《车坛影协》摄影网管理员,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梅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学美术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客家题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