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的作用与禁忌 艾灸的误区解答
中医艾灸作为自然疗法,流传千年,古籍医典均有记载。《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备急灸法》“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收第一。”《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艾灸能温经通络、驱寒散瘀、扶阳补正、回阳救逆、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多用于虚、寒、阴症为主的疾病,适宜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男女老少都可以。艾灸还可治疗因受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如类风湿、女性疾病、肩颈椎病等。
艾灸: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中医将阳气比作太阳,认为阳气温煦全身就像太阳照耀大地。阳气不足则恶寒喜暖、血液运行不畅。长此以久脉络瘀阻、寒湿凝滞,会导致关节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泻、痛经等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中医对痛症的解释,而艾灸可以温煦气血以散寒,加快气血运行以通络,是很好的散寒、止痛的绿色疗法。
艾灸:升提阳气、回阳救逆
中医认为,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可导致多种疾病,如久泻、遗尿、遗精、阳痿、崩漏、带下、脱肛、内脏下垂等。同时,阳气不足还会导致体内阴寒偏盛,出现手足冷,皮肤怕冷,即便穿再多衣服,也觉得不暖和。这往往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的表现。
艾灸可以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我们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如果你觉得最近精力下降了,又或是比平时怕冷,这估计是阳气不足的缘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补充阳气,精力无限。
艾灸: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古人对其重视。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艾灸有温养补虚的作用。
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
常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命门为人身之根本,最为重要,中医将命门比喻成一个小火炉,火炉旺则生命力旺盛。所以,时不时以艾灸为其添把火是不是很重要呢?
综上所述,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真可谓是先辈赐给我们的瑰宝,正确的使用艾灸可以防治疾病,永葆青春。
虽然古载艾草:“通十二经,主灸百病、杀鬼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些艾灸禁忌,不然不但无功,反而会责怪祖宗乱夸海口,或者是怪艾灸技术无效,甚至是给自己带来不适、或者更大的伤害!
以下人士,如需艾灸要谨慎
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高血压患者,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仪系列除外)。
出现晕灸怎么办?
艾灸中突然出现晕灸(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让其平卧,喝一杯白开水或糖水能很快缓解。
艾灸的误区:
艾灸的时候感觉温度越烫越好
不管是刚刚接触艾灸,还是已经接触过艾灸的,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一上来就追求高温,认为艾灸就是热的作用,想着温度越高病就好的越快,那么你已经走入艾灸的误区了!
艾灸通过微热的温度将艾的药力渗透肌肤筋骨,到达病灶,进行调理,所以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不仅仅会烫伤皮肤,艾灸的疗效也不会好。
艾灸取穴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艾灸的时候为了把自己的疾病调理好,配了很多的穴位,来调理疾病,但是这种措施导致人们配穴位治的病特别多,但是这么多穴位艾灸下来,治疗效果却不好。艾灸的取穴贵精不贵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效果才会更好。
灸得越久越好
不少人在做艾灸时常会要求医生多灸一会儿,这观念并不对。《灵枢·经水》载:“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遥。”若不把握好施灸的限度,不但不会取得良效,反而易造成“恶火”等不良反应。而且灸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一般艾灸时间一个穴10~15分钟为好。
赶早不赶晚
许多人觉的做艾灸要一早做,特别是三伏天就更是不到7点就来“赶场”,非得争得第一时间做。其实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为艾灸是温热的,中午也是人体一天中阳气最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做艾灸,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般上午10:00-16:00是最适合做艾灸的时段。晚上,雨天和阴天则不要艾灸。
艾烟对人体有害?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那么艾烟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呢?早在我国古代很多疾病都会用到艾草大面积熏,现在很多中医学院在教学中都会做一个这样的实验,用艾烟熏病毒,真菌,结果五十分钟左右,这些细菌病毒基本上都会被杀死,可见艾烟有很好的抑制病毒的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