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画卖9个亿,齐白石走上人生巅峰的秘诀原来是....

你有想过自己老了之后的生活吗?

是打算养只小狗每天优哉游哉地过退休生活;

还是和好姐妹一起出去逛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反正,如果是我,我是不想继续折腾了。

但有个人不一样,年纪越大越是要使劲折腾!

这个人就是齐白石。

▼▼▼

给你看一组画。

9个多亿,这是2017年拍出的,全球范围内最贵的中国艺术品——《山水十二条屏》。

▲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它的创作者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齐白石

▲ 齐白石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但是齐白石的画,到底好在哪里呢?

有人说啊,如果我有个时光机穿越一下,在齐白石小的时候就去投资他,我会不会今天就发财了。

我想说,答案是:不会的

齐白石的画,是越老越好,而且你跑到他小时候去找他,也不一定找得到。

因为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齐白石。

当时,齐白石还只是湖南湘潭乡下的一个放牛娃,小名叫阿芝。

他小时候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在池塘边玩耍,逗弄那些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

后来放牛娃长大了,变成了小木匠,他喜欢上了画画。

白天替十里八乡的人们做木工,晚上就拿着《芥子园画谱》去临摹。

▲ 《芥子园画谱》

因为家境并不是很好,阿芝没有拜什么名师,只是拜了当地的一个文人老爷。

一直到25岁那年,当地士绅胡沁园特别看好他,就正式收他为徒,还给他起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

从此,齐白石一边跟着胡老师读书学画,一边卖画养家,算是正式进入画坛,成了一个职业画家

▲ 齐白石早年给人画的肖像画

成为画家的齐白石生活慢慢好过了起来,画卖得比以前好了,也有钱盖房子娶媳妇儿。

生活奔向了小康,每天日子也都比较悠闲,给人画画像,顺便还能跟哥儿几个搞搞诗社,吟诗作画纂刻。

按道理说,齐白石应该满足了吧?

没有,人到40,他还想折腾。

因为他发现,他自己没咋见过世面。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齐白石感慨,自己40岁之前都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界,所以作品呢,就是小家子气。

于是,齐白石花了8年时间,五出五归,游历了陕西、河北、江西、广西、广东、江苏等地。

看了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华山、嵩山、庐山、阳朔和桂林的山山水水。

并且在途中观摩了前人名家比如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罗聘的真迹。

这八年下来,他大开眼界。

他发现以前学的《芥子园画谱》,都是书上的理论,他照着画就特别死板。

现在看过了真山真水,才知道画谱里那些被归纳出来的各种皴法啊、布局啊的依据在哪里。

当真正感受过后,齐白石开始活学活用,他的风格,也慢慢从工笔,往写意方向转变。

▲ 齐白石的写意画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齐白石56岁了,他在技艺上已经炉火纯青,也有人开始尊称他是先生,是大师了。

但齐白石还是觉得不够。

他还想再折腾折腾。

于是他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理解的决定,就是把他前50多年清零。

这个是很伟大的,当我们已经到快退休的年纪,人生早就进入倚老卖老的阶段了。

但齐白石告诉你: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这一次,齐白石会变成什么样呢?

▲ 齐白石《砖纹若鸟稿》

你是不是有点大跌眼镜。

啊?就这?

你还别说啊,就这只“傻鸟”,被拍出了4.2亿的天价,而且,齐白石把它带在身边30多年,它对于齐白石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他衰年变法,风格转变的灵感之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原来传统的文人画,都在画什么。

▲ 赵黻《江山万里图》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山山水水,梅兰竹菊,文人画发展了一千年,已经有自己固定的题材、制式、笔法,甚至审美标准了。

但齐白石认为,他们都太老套了。

他的衰年变法,就是把那些阳春白雪的僵化的文人审美拉下了神坛,创造性地开辟了一个平民化的审美路径。

当他和他的学生聊天的时候,不经意发现地砖上的印子很像一只鸟儿,于是就找来了一张普通的纸,照着样子勾勒下来。

他写下了这个故事,并记录下他为什么会被这个东西吸引:

“真有天然之趣”。

天然之趣,这就是齐白石之所以伟大的地方,他走出了一条路。

谁说美好的东西只有文人笔下的梅兰竹菊,松石山瀑呢?

美好,甚至在特别世俗的生活中,特别世俗的事物里。

于是齐白石彻底打开了他自己,白菜萝卜、水牛鸭子、鱼虾墨蟹……

他的绘画里充满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

▲ 齐白石画中的世俗人情

你可能会说,啊,天然之趣其他画家也有啊,陈师曾也倡导的是这样啊。

为什么齐白石就是比他们伟大呢?

我就举他画虾的例子啊。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画虾很厉害对吧。

虾,也是他眼里的美好。

他为了画虾,甚至买了一堆的虾回来,把他的家改成了一个养虾基地,天天跟虾呆在一起,全神贯注地观察它们,跟它们做朋友。

▲ 齐白石

他一开始画的虾,是如实写生,虾什么样他画成什么样。

▲ 齐白石一开始画的虾

其实已经很厉害了,但他还觉得不够。

于是68岁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重大的改变。

他把原来六节真实的虾身变成了五节,虾足原来是有十只腿在他手里面变成了六只腿。

▲ 齐白石68岁画的虾

诶,反而不如实画了。为什么不如实画反而更厉害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升级。

我们在《大话西方艺术史》里讲过安格尔的《大宫女》,他为了达到极致的美,把女主角的脊椎骨拉长了三节。

▲ 安格尔《大宫女》局部 巴黎卢浮宫藏

为什么要这么做,艺术家一定是经过很多次研究和尝试,才能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过渡到艺术世界里的完美。

然后你再看他的虾眼,他的虾眼甚至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了两横,更有个性了。

最关键的是他在虾头的淡墨当中,用浓墨破开了一笔。

虾身用淡墨画出接近透明的感觉,好像跟水融在一起,正在水里面鲜活游动一样。

▲ 虾眼与虾头

而十年之后的78岁,齐白石还在自我变革。

你看他这个时候画的虾,虾腿更少了,减少到了五只,而且他的虾须已经有了那种触动感,然后他的虾身也不仅仅只追求透明化,而是用浓墨与淡墨之间去表现那种虚实的变化。

▲ 齐白石78岁画的虾

最关键的是他的画里只有虾,然而你看到的,又不仅仅只是虾,甚至,我们能从这些虾里面看出水是怎么流动的。

而到了87岁,齐白石的虾简直炉火纯青。

▲ 齐白石87岁画的虾

他把群虾的虾头大部分都往左下画,而且角度都不一样。

虾群顺流而下,好像形成了一个S形的水流。而且你似乎还能感受到,可能是因为水底有个什么小石头或者是水草的羁绊,水流还不时调整了方向。

跟着水流前行的七只虾,它们每一只形态都不一样,有直着身子争先恐后往前游的,有回转过来拱起身子,好像要跟后面的同伴打闹的。

它们的虾须,线条有点断断续续,不是实的,全部都往后摆。如果你仔细观察水里面的虾,你就会发现只有在水中虾须才会有这种半透明的跟着水摆动的感觉。

▲ 虾须

最妙的是虾头这一笔,齐白石趁淡墨还没有干透的时候在虾头这边重重的来了一笔,这样一来不仅显示出虾头的坚硬,还显示出虾在水中薄薄的虾壳包裹虾身的半透明感。

▲ 虾头与虾眼

最后点睛的地方,那两道横笔点出虾的眼睛,一下就把虾在水中游动,那种又警觉又机敏的感觉表现了出来。

所以看着这样的虾,怪不得西方的大师毕加索会说: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你们中国有个齐白石,齐先生画的鱼和虾没有一点色彩,也没有一根线去画水,但是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而,把一只虾画得活起来的那种境界,齐白石花了整整一辈子。

齐白石说:“作画的妙处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学习课本上有的,到临摹前人大家的作品,到走遍山山水水师法自然,然后用这样扎实的艺术功底回到生活中。

从生活进入,从艺术升华。

齐白石让我们看见了文人笔下的美,不再是高冷的、特别难懂的,而是重新回到了生活里,那些最平凡,最趣味的样子。

▲ 齐白石

他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赋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是啊,艺术又岂止是高山大海,它也可以是一蔬一饭,可以是人间烟火气。

一只鸟,一只虾,谁说不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主角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