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山水画赏析(一)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弃官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赴杭州,任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90寿辰时,夏衍同志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黄宾虹“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奖状”。1955年3月15日,黄宾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书画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书画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献国家。杭州栖霞岭建“画家黄宾虹纪念馆”。

1953年,黄宾虹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当时称“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新中国的美术学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石。

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他在50岁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其后饱游饫看,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半天下。70后融会贯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绘画,在深研传统,取精用宏的基础上凝聚和升华,进而融铸为自己的艺术个性。与二十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较,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荦的贡献。

黄宾虹认为,作画在意不在貌,不应重外观之美,而应力求内部充实,追求“内美”。他又说:“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为“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如此,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方能呈现“浑厚华滋”之象。

由此,黄宾虹便在实践上,也在理论上为中国画笔墨确立了一种可资参证的美学标准。这是一个超越前人的,历史性的贡献。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者动容。由这样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气格当中,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强大张力。

黄宾虹的艺术,获得了傅雷等人的高度评价,画坛上历来以“北齐(白石)南黄”并称。他曾为毛泽东主席作画,学生有郭味蕖、林散之、李可染等人。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画家从黄宾虹身上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滋养。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个真正的大家,他是承前启后的。这一意义,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蜀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3年作
黄宾虹蜀游二画即《渭南词意图》和《蜀山图》,作于癸酉(1933)年,是黄宾虹70岁时创作的山水精品。

《渭南词意图》和《蜀山图》可以说是黄宾虹蜀游归来的姐妹作,浅青绿画法,溪山杂树,小桥茅舍,水在林间隐约,人在茅舍小语,设色雅逸,温润蕴籍,令人娱目养眼。特别是山脚、块石和山峰,连点作皴,端露晚年黑宾虹气韵。黄宾虹一生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游岱岳,西湖、富春及维扬诸胜更是饱游饫看。身为歙人,对山水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但他不是为游而游,而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式黄宾虹的“游”,不仅用眼游,更用心“游”,心乃天目,也是眼睛。这让我想起了蜀游途中黄宾虹写的两首诗:“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眼中的山水,心里的快乐,此刻已经幻化纸上,那种对真山真水的真切感受,籍助丹青水墨的表现更令人心向往之!这两幅画在黄宾虹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为其妙笔无疑,之大之精,也属倾心之作。

陆游渭南词意图设色纸本 1933年作 (515.2万元,2009年西泠秋拍))
《渭南词意图》作于癸酉(1933)年,是黄宾虹70岁时的山水精品,其时黄宾虹携学生吴一峰完成了他一生中出游时间最长,旅途最远,收获最多,启发最大的游览写生,心情无比开心,这幅画就是他结束蜀游回到上海后所作。当年黄宾虹回到上海有许多朋友为他接风,其中有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也有工商实业界的朋友,他创作了一批作品,幷且从蜀游所作诗歌中选出62首手书成卷,题为《蜀游杂咏》幷石印分赠诸位好友,其中就有这幅《渭南词意图》的上款主人杨蔚荫。杨蔚荫是上海永和橡胶实业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一幅黄宾虹花了心血的作品,五尺整纸,浅青绿设色,溪山杂树,小桥亭舍,勾染皴擦,温润蕴藉。以渭南词意作山水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渭南即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西南川蜀当年也曾是陆游的宦游之地,那是一片踏上一脚就永远忘不了的山水。借陆游词意抒发对那片山水的眷恋是黄宾虹蜀游之后经常的绘画主题。

拟古山水 (1322万元,2011年11月西泠秋拍)

桃花源 镜心 设色纸本 乙卯(1915年)作

后山诗意图 册页(十六开) 设色纸本 乙卯(1915年)作

此册系黄宾虹先生1915年应诗人黄节先生之请,用宋陈师道诗句作《后山诗意图》。
陈师道(1053-1101,宋仁宗皇祐五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彭城(今徐州)人。主要活动于神、哲宗年间。在宋代诗坛,名次仅列于黄庭坚之后,为江西诗派重要代表人物。先代称后山诗语精妙,简重典雅,法度谨严,骨风磊落。
黄节(1873-1935),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曾在上海主笔《国粹学报》,编辑《政议通报》等;1917年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度出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南社社员,以诗闻名,素有“南国诗人”之称。

元人诗意图 立轴 1900年作

京口游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烟雨双影 屏轴 庚申(1920)年作

西山秋景 立轴 丙辰(1916年)作

茅亭读书 乙丑(1925)年作

仙山楼阁 立轴 设色纸本 壬戌(1922年)作

游虞山归来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岩岫嶙峋 立轴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462万元,2006年4月上海中亿)

虞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此幅《虞山图》具有鲜明的文化山水画特征,浑厚华兹,气韵生动,属“白宾虹”时期的艺术风貌,取自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落款提到“拟墨井诗意”,墨井,即吴历,原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铿、王恽、王原祁及恽寿平 “四王吴恽”,为清初六大家。黄宾虹游常熟虞山,拟常熟人氏吴历诗意,自是别有一番意味。

空山雨后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空山雨后》,作于1923年,此时,黄宾虹正处于由师古人向师造化探索转化的过程中,此作浑厚华滋,在不丢失文人笔墨情趣的基础上吸收宋人浑厚的笔墨、雄壮的气势,真可谓“江山如画,内美静中参”,体现了一种浑茫的笔墨意象。

孤城寒雨图 设色纸本 (74.75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

嘉陵山水图 1924年作 (77.05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

烟岚清旷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5年作 (1495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

黃賓虹的《煙嵐清曠圖》落款為甲子臘日,應是作於1925年1月2日。自此朝着以黑白虛實相間、濃淡乾濕相生的軌跡遞進,形成其繪畫的第一個黑密階段。以此為轉機,他開始由“白賓虹”逐漸向“黑賓虹”過渡。《煙嵐清曠圖》正是這個繼往開來時期的力作,介乎於疏淡清逸與黑密厚重之間的風格。整幅構圖仍保留著“白賓虹”時期的“麓臺體”章法,樹木屋舍皆以淡墨勾勒、溕c染;而萬壑千峰則是筆酣墨飽、由疏而密、層層疊染。其中,無論是簡筆刻畫或墨漬層疊,皆筆筆分明、言之有物,真可謂“煙嵐深邃谷,林薄兩三家”,黑裡透白、實中寓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