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预算打通战略与经营:企业构建三个层面

老板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整个预算的过程中是如何给公司定位的,这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老板对自己的身份没弄清楚,很多时候是站在总经理的角度看问题、做决策。

企业构建三层次

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布局的问题,不管是基于资源还是基于能力,最重要的是反过来倒推,而不是一开始就做好布局。

举个例子:现在资本市场非常火,上市也好,挂牌也好,都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我们能不能以这个大目标来反推公司明年的营业额或者利润呢?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思维进行的?谁最想要公司上市?答案是股东。股东想要公司上市,风投给公司投钱的目的就是赚钱,小股东要的是风投,大股东要的是发展、控制权。这里他们的身份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很容易把公司的老板、股东、董事长以及总监混为一谈,这样会使整个公司的体系产生混乱。

接下来会从战略、战术和战斗这三个层面来进行讲解(见图)。

第一,战略层面是布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目标设定及预算分工。

第二,战术层面是组织:包括资源配置、组织设计、资金成本及过程管理。

第三,战斗层次是管控:包括集权与分权的设计、计划与预算的调整、绩效与考核的支持以及现金流管控。

第一战略层面:布局

先来讲一讲治理结构。大家认为股东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股东会往往决定公司所有最重要的事。那么,董事会的作用是什么?董事会是做决策的。监事会有什么作用?监督董事会。董事会下面还有四大委员会,即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作用是出方案)。

例如,战略委员会决定公司的投资发展方向。公司的重大决策,甚至是预算都会在战略委员会上决定。在这些方面,第一个去跟下面经理沟通的应该是战略委员会的成员。战略委员会的作用就是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制订一些方案或者对某个员工提出异议。但如果公司规模不是很大的话,董事会就能完成上面这些工作。

总经理的作用是什么?执行公司决策以及提出方案。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一直处在总经理的岗位上,想的却是股东的事情,如投资回报、公司的重大决策,同时还要关注执行,这样对总经理有没有考核?如何考核?其实这样总经理的身份就已经开始混乱了,就会导致公司的组织结构无法展开。总经理就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关键点,因为总经理不被考核所制约,随便做一个决策可能就会导致很多员工白干。此外,总经理既要做决策又要出方案,同时又是执行者。有时候试想一下,一个人的时间只有24个小时,时刻扛着公司的大小事,会使得下面的人也很难成长。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你现在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是股东、董事长、总经理?对于这几个身份你是否都清楚,因为这会使得绩效考核或者你的行为决策因管理者的身份而改变。

第二战术层面:组织

1、资源的配置

第一个是资源的配置,即关于人、资产投资或者固定资产、企业的设备、信息系统的配置。如果仅站在经理人的角度,很多时候利润要上升一个台阶,首先企业的数据真实性没法确保,财务方面来不及复核,因为有些重要的地方要复核两遍,这也是导致股东总想着不继续投资的原因之一,对于公司的管控也未必是好的。因为数据可以修改,没法控制。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董事的高度、股东的高度,为公司更长远的发展进行投资,例如信息系统的投资、后备人才的投资、培训的投入。站在公司3~5年的发展高度决定要不要培训下面的员工,要不要投资。

2、组织的设计

第二个是组织的设计。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突然有个亲戚朋友或者领导派来的某个人进公司,却发现公司的岗位已经排满了,然后我们就创造了一个岗位给他。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人设岗。这里倒不是说因人设岗一定是错的,但因人设岗会产生很多问题,因为它是基于未来的岗位,在组织设计的时候没有设置,在投资培训时也没有设置,在薪酬、绩效、培训、劳动关系方面都会存在问题。

这就好比当你再开一家公司,或再扩展一项业务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储备,所以只能从外面招人。有些老板面试的时候给1万元月薪,上班后却给5000元,这就破坏了我们的薪酬体系。公司没有发展不是因为没有业务思维、没有市场经费,而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提前做好规划,没有提前做好资源的配置,最后老板反而会被新人控制。所以,老板一定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才会配置资源,甚至可以配一个副总,如果做不好就换掉;如果他做得好,那就分配到新的厂或者新的分店,这样公司就会逐步做大。

组织设计不是基于个人能力,而是基于老板的投资眼光,看其有没有预先进行部署。

3、资金成本

第三个是资金成本。有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阿胶卖得很火,很多门店都开始清货,卖完了之后又开始囤货。囤货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是很多公司没有进行计算,拼命囤货,之后把利润都赔了,爆仓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公司内部要有一项规定,给钱可以,但每个月有1%的利息。总经理可以考虑要不要这个钱,要的话能不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在资金管理方面制定这样的规则以后,这些门店老板就会思考,而不会拼命地要钱、囤货了。资金成本的概念一定要让总经理和财务经理沟通清楚,其实所有的资金对于股东来说都是很大的成本。但是资金仍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把有效的资金投到某家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回报力度足够大,就可以将其作为投资对象。

4、过程管理

第四个是过程管理。在整个预算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刚刚制定目标的时候,责、权、利要分配清楚。谁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经理、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参与,一定要让所有的人参与这个过程。做预算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维提升的过程,我们要识别出关键点、风险点。

当我们清晰地完成布局以后,组织就会清晰自身目标,最后落实到管控、战斗层面,这样才有可能让企业总体的预算落地。

第三战斗层次:管控

1、集权与分权

很多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采购与销售经常会闹矛盾,为什么会这样呢?采购要做的是降低成本,拿到返利,引进产品,加大库存,降低采购成本。只要公司有钱,老板有资源就能进行采购。但是销售产品的时候,业务人员会问:产品不行、包装太烂,最后谁来买单?这就要看公司的设置了。

从商品的引进到商品的售出,往往会涉及权利分配的问题。权利的分配方式往往取决于决定权是基于什么。好的公司会由采购、营运、商品三个部门,再加上财务部门,共同解决商品从进来到出去的权利分配。

首先,大的权利集中在总经理那里,因为一旦超越了规则或者设计的标准就会牵扯到总经理。

采购负责商品的引进,这是基于商品部做出的规划。

商品部决定了要引进什么商品,是补充的商品还是新的匹配商品。商品部决定了以后每年都要提前做好规划。商品部拥有规划的权利,然后把其规划下达给采购部。采购部在看到方案以后,就要从外面找产品,它有产品进入的筛选权利。

因为最终是由营运部把商品卖出去,所以营运部拥有对产品的否决权。营运部不可以决定这个东西是什么,但可以决定要不要。但是只有不断购进产品,整个销售的规模才会扩大,所以营运部也不会一味地对产品进行否定。它也会深思,产品只要有利可图还是会购进的。这样营运部就不会随便否定,它拥有对产品的否定权,但并没有决定权。

在整个流程中,采购部、商品部、运营部三者是相互制约的,这也是分权的关键点。如果有一些规则没那么完善,那就上报总经理。总经理会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公司流程就会顺畅。等权利分配以后,对于之前所谈到的囤货问题,就可以进行调查。囤货是谁决定的?囤货对谁有利益?对采购部有利,但会对销售部产生压力。

在整体机制里,我们要有财务思维。财务思维关系到财务问题的解决,同时又是与资金成本相关的一个概念。囤货的收益一旦超过了资金成本的收益,营运就会跟市场部说要搞促销活动,这样整个链条都会开始改变。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提前设计展开的。所以,集权与分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总经理身上。

2、计划与预算

公司每个月都要开预算执行会议,但预算执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控制。老板经常会控制费用,财务总监也可以这么做,但很多老板都会忘记一件事情,即不花钱看上去对于股东来说是好的,但其实这叫作“失控”,是因为该花的钱没花。通常这些没花的钱,可能都是用来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钱以及进行培训、招聘,特别是研发的投入,这些都是利润的源头。节省了今天,忘记了明天,这需要更认真地去反思。

预算分析不是找某个人为公司省了多少钱,而是为了找差距。公司和各个部门的计划是什么?策略是什么?怎么通过计划进行调整?而不是天天照指标考核甚至是扣分。我们要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讨论如何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制定好战略之后,就算有些不合理也要执行下去,这样才能知道这个战略究竟是对是错,否则,没有真正执行过,怎么知道公司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3.绩效与考核

绩效与考核是两个概念,在做绩效与考核的时候,不要仅仅基于公司,要基于员工的属性。如果一家公司中90后员工比较多,就不能天天用“扣”的思维。这些员工可能不怎么差钱,他们对钱的理念跟60后、70后的人不一样,所以绩效考核不能生搬硬套。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管理者考什么下属就会做什么,不考就不做。考核是基于一种激励,在设计绩效考核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引导。

4.现金流管控

在预算中,现金流的管控是最难做的,因为这里涉及很多的相关方:企业的客户、供应商……现金流预算是系统化的,公司要有一套机制、流程去做这件事情。现金流预算是最难的,但也是最有效的,而且是控制老板乱花钱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具,财务人员要敢于制止老板乱花钱。现金流预算需要老板亲自测算,每天、每月都要总结一下现金流还有多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部分文章无法鉴别有真实法定的原创者,如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后台议定删除。

? 本文来源:全面预算之美 作者:史永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