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谱使用的深度认识和误区
填词公开课(千聊)
关于词谱使用的
深度认识和误区
使用词谱,按其平仄标识,并结合例词参照,能这样去自填创作,就已经掌握了比较正确的方法。如果在此两方面更加深入地探讨一些,大约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分别叙述如下(以下均以《钦定词谱》为例)。
01
句式的注意点
句式的基本注意点,如领字、对仗、折腰,这些都能比较直观的发现。所要注意的是:
1.领字与非领字
不要认为例词用领字就是必用,也有非必用的,要看具体情况。如《高阳台》下片二三句,刘镇词“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后人几乎都用领字,但也有如吴文英词“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又如《木兰花慢》首句,柳永词“坼桐花烂漫”,后人也多用领字,但也有如辛弃疾词作“汉中开汉业”。
而非领字的情况下,则尽量不要写成领字句。如《齐天乐》下片第二句,周邦彦词“故人相望处”,后人多依之,虽然也有王沂孙词“叹携盘去远”,但这种写法属于极少数。而这种变化还可能影响到句子的顺拗,如《步月》史达祖词下片首节:“霏霏。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中间的五字句用领字的话,就成为拗句了,这样就一定不可以用领字式。
以上分解得复杂了点,掌握一个简单原则:按例词句式即可。
2.对仗
凡在一节之内,有两字数相等的句子,即可以写作对仗。但一定要清楚,任何位置的对仗,都并非绝对的要求,最多也只能说“宜对仗”。当然宜对仗处,最好去写对仗,也是对驱遣字词的一种练习。
对仗之处,词中最多的是四字句之间,单纯的两句之间,及以一个领字领下两句的,比较易于识别。另外还有比较隐蔽的,比如两字领、三字领、半句对,就需要特别注意。如: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史达祖《寿楼春》)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
便拌却、松醪翠满,蜜炬红残。(晁补之《凤凰台上忆吹箫》)
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周邦彦《早梅芳》)
以上前六后四、前四后七,短句和长句之局部之间形成的对仗,并非必须,但这种对仗关系一定要能够识别出来。
02
断句的影响
又如《摸鱼儿》上下片第三节后半,叶梦得作“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一句,李演作“渺岸芷汀芳,几点斜阳字”。这种字数相同,而断句不同的情形很多,随之引起句中平仄和句式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要具体到某个词牌上面去审视,可以说并没有统一的规则。
03
“中”的处理
04
“韵”与“节”
05
又一体
06
词谱亦有误处
词谱采取的是简单统计的规则,每一词调,作品只要有不同之处,概予统计,所以一定会收进不合之作,而影响到最后确定格律。另外有一个取多舍少的问题,词谱以求全为则,而相对极为特殊的个别作品,很大可能有不合之处,其实是不宜统计进来的。对词谱格律的错误之处,要能分辨得出来。怎么分辨有误的地方呢,主要两点:对比上下片、多取几首参照。如:
《摸鱼儿》上下片末句:
酒尽未能去 ◎●◎○▲
归计恐迟暮 ⊙●●○▲
(前后对照,并取多首例词互参,知“未”字也例用仄声)
《庆金枝》首句:
莫惜金缕衣 ◎◎⊙●△
后注:此调三体,每体只有一词,可平可仄即以三词参定。
(其实其余两首第二字都是平声,本句第二字“惜”是以入作平用,整首是没有拗句的。所以本句应修正为:◎○⊙●△。)
以上是过宽的例子,《词谱》中大多是这一类失误。而也有过于严格的,如:
《贺新郎》上下片第四句
吹尽残花无人问 ○●○○○○●
无限楼前沧波意 ○●○○○○◎
(句中四连平过苛,按七言诗句即可,即作⊙●⊙○○⊙●,第六字平仄均可。而末字必须仄声,标◎误。)
这方面的修正,同上一点,搜韵无能为力,参赛投稿者注意。
07
词谱的选用
08
各系谱书差异
END
往期回顾